張雪芬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是由教師帶領的學生自主參與的一種教學過程,教師所要教學的內容一般通過學生個人或集體實踐的形式來貫通。創(chuàng)新能力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所要培養(yǎng)的重要能力之一,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自主進行動手操作,探索未知領域,這對提升學生的綜合活動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大有裨益。文章結合日常綜合實踐活動中關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育方面的研究活動,簡談相關的教育體驗,總結綜合實踐活動在小學階段的開展經驗。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體驗;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1-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4-0102-01
一、化多為一,整合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一詞點明了其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課程系統(tǒng),有時候可以看作是主干課程的延伸,即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主干知識的內容。教師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讓學生以“奇思妙想”貫徹到實踐中去,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原來并沒有的東西。這對小學生來說看似有一定難度,但其實與學生日常其他科目的學習有著緊密聯系,教師要善于化多學科為一體,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將其綜合起來,為學生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啟發(fā)式的土壤。
例如,以“我想象的未來世界”為主題,教師先以討論的形式帶領學生思考問題,然后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將綜合實踐活動融匯在各個學科內容之中,有助于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整合提高所學的知識內容,并在其基礎上拓展延伸,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二、貼近生活,趣味無窮
誠然小學生的社會生活閱歷有限,所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讓他們以平和愉悅的心態(tài)參與其中,以生活化的角度來幫助學生探索未知的世界,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育和個人的不斷成長。任何創(chuàng)新都不是憑空造物,而是基于一定的生活現實的。學生結合自己比較熟悉的社會生活,更有助于從常人容易忽視之處發(fā)現創(chuàng)造的新意。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班里學生要輪流履行倒垃圾的責任這一日常情況,引導學生們思考是否有更好的垃圾處理方式。在實踐階段,教師可以結合垃圾分類來為學生們進行講解,如塑料制品、紙張、濕垃圾等不同類垃圾的處理方式。不少學生也提出了十分具有創(chuàng)意的建議并投入實踐,如將廢罐頭瓶洗干凈貼上彩紙做成可愛的筆筒,將廢紙收集起來制作可愛的裝飾物等。在生活化的視野下,這種有益的科學創(chuàng)新探索有助于拓寬學生們的認識,并通過實踐活動來提升他們創(chuàng)新解決日常問題的能力。
三、自主合作,能力拓展
自主和合作看似是一對反義詞,其實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是一種值得鼓勵的形式。有些活動諸如觀察量表、記錄數據,一個人專心更能夠提高效率;而有的活動如進行實驗,則需要小組合作才能夠高效率地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在小學教育階段占比是有限的,教師應當帶領學生們抓緊時間,結合實踐活動內容來有效開展學生們的獨立操作或合作實踐。雖然學生獨立進行實踐活動時可以全身心專注,但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來源于自身與他人觀點的碰撞,合作交流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們多元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合作。
例如,在學習觀察小螞蟻的生活這項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們先是通過書籍、網絡等渠道了解到小昆蟲的生活世界,然后按照教師的指引開始在校園范圍內進行觀察。在生物觀察類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應當急于讓學生做出什么創(chuàng)新性成果來,而是應讓學生先學會用眼看、用心記錄,隨著觀察記錄的充實,學生們對原本不熟悉的昆蟲世界了解得更加深入了,他們便漸漸能夠提出一些創(chuàng)新性問題。
綜上所述,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應采取整合的方式為學生們精簡出主要內容,采用學生們最易接受的生活化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參與、協(xié)同合作的學習規(guī)律,不斷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層次,讓學生們在這些活動中真正地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相關的技能,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永紅,何小榮.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184-185.
[2]孫桂芳.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J].當代教育科學,201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