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世珺
摘要:當前我國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人很堪憂,學生心理問題案例逐年呈上升趨勢,國家教育部針對此情況提出學校要花大力氣狠抓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尤其加強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這一時期是學生青春叛逆期,學生的心理正處在發(fā)展階段。
關(guān)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有效性;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根據(jù)我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說一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看法。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chǔ)
(一)家庭的構(gòu)成、父母的生活習慣和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
在和諧民主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大多都很自信、活潑、獨立。不完整和不和諧的家庭讓孩子受到難以估量的傷害,讓孩子得不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孩子得不到父母雙方的照顧和撫慰,孩子就容易形成多疑、敏感、孤僻、冷漠的性格甚至有些孩子成年后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
(二)親子溝通
尊重、信任、民主、平等都是親子溝通應(yīng)有的基本態(tài)度,通過溝通父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心理變化并及時進行疏導解決問題,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將更有信心和力量與同學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從而更好地適應(yīng)社會。良好的溝通使家庭關(guān)系更親密、和諧,從而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三)父母的心態(tài)
父母在家中心情平和,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互體貼,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發(fā)育;反之,則會讓孩子常處于緊張和害怕之中,對孩子的心理發(fā)育極其不利。所以父母始終要保持樂觀、開朗、豁達和健康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面對生活,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二、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學校應(yīng)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與氛圍,整潔有序的教室、清新的空氣、充足的陽光,使學生處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中;同學之間團結(jié)友愛、互相幫助、互相學習;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真誠地與學生交流,以高尚的人格感化學生,教師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關(guān)注每位學生,例如,班主任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讓每個學生知道,每個人都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員,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一個團結(jié)合作、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中以健康的心態(tài)存在,從而促使學生形成合群的性格,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反之則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把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是一種很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徑。所謂"融入",不是把心理健康知識生硬地加到其他學科教學中,而是結(jié)合其他學科特點,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shè)情景滲透心理健康知識。例如,在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講授相關(guān)知識也要密切關(guān)注學生的情緒變化,通過情緒變化感知心理變化。此外教師要狠抓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包括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用肯定的評語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關(guān)心和信任,幫他們樹立自信,使學生成為不怕挫折、有頑強毅力和有堅定信念的樂觀者。學校開設(sh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讓學生由一個心理健康的受教育者變?yōu)橐粋€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社會,這些知識就成為自我保護意識的源泉,在塑造理想的自我、培養(yǎng)高尚人格的過程中,展現(xiàn)自我美好的形象,使自身得到快樂。對于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問題,應(yīng)該通過心理咨詢進行疏導,采取情緒安撫等多種方式方法,盡早為其解除心理障礙。
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相結(jié)合
家長和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學生由于知識、閱歷的不足,在認知自己或他人方面存在片面性,從而形成自卑或者自負心理,影響人際交往,因而家長和教師要幫助學生認清自己的優(yōu)、缺點,積極改正缺點,對于無法改變的方面,要勇敢面對、坦然接受,不斷完善自我。家長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呐u教育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現(xiàn)階段學生情緒變化很大,承受能力普遍差,因而適當?shù)呐u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是進行必要的懲罰,讓他們體會到受懲罰的感覺,學會自我調(diào)整和控制,使學生學會承擔責任,用理智把握自己、駕馭自己。
父母和教師要學會尊重和信任孩子,不能把自己的意愿、愛好,強加于孩子身上,要經(jīng)常鼓勵孩子獨自解決問題,學會同學之間互相謙讓、友好相處?,F(xiàn)在的家庭中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家長們把孩子捧成“皇帝”“公主”,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性,獨立性很差,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應(yīng)變挫折的能力非常重要。父母和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讓孩子多受困苦,體會生活的難和苦,讓孩子們明白困難和挫折是每個人必須經(jīng)歷的,從而讓孩子們敢于面對困難,并正視挫折,不斷提高克服困難的能力。另外父母要正確關(guān)愛自己的孩子,避免溺愛,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平時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受溺愛的孩子容易自私、沒有責任心、吃不了生活的苦,孩子會失去自己開拓生活的意志,心理承受能力極差。愛護和珍惜生命。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孩子學會善待自己,學會安慰自己,珍惜生命,如遇到困難,先自己積極解決,解決不了找父母、教師或相關(guān)人士幫忙,不要消極地選擇逃避,甚至選擇結(jié)束生命,這是對生命最不負責的做法。家長和教師要告訴孩子,人的一生要經(jīng)歷幸福與痛苦、順利與挫折、成功與失敗,不要指望人生總一帆風順、常勝不敗,也不要認為人生會永遠失意,要常懷一顆平常之心坦然面對生活。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孩子敢于在挫折面前選擇堅強,永不怕輸。在挫折面前痛不欲生甚至放棄生命的人只是要強而不是堅強,“要強”與“堅強”一字之差,實質(zhì)卻不一樣,要強只是一種輸不起的心態(tài),而堅強則是一種不服輸而且敢于以奮斗來抗爭的積極心態(tài),有了這種積極心態(tài),我們就能戰(zhàn)勝一切挫折,排除一切痛苦,使自己活得有價值、有成就。 家長和教師要教育孩子愛護自己的身體,不可自傷、自殘、自盡,健康的體魄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特點的需要,只有具備了健康的心理品質(zhì),學生才能樹立遠大的理想,有抗挫折的能力和信心,他們才會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明天嚴峻的挑戰(zhàn)。
注:本文系甘肅省臨夏州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題編號:LX[2018]GH080)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書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華夏出版社,2005(10).
[2]劉維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與管[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79).
[3]賈曉波.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20).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