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柳
【摘 要】高中政治課堂的“活”要立足于課程的活動化,以真實的情景為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認識運動 把握規(guī)律》為例,通過設計活動議題以及圍繞議題的三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生在政治課堂中如何實現(xiàn)課程的活動化以及構建活動的課程化,提高課堂效率,促進有效教學。并且反思如何更好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活動型課程;議題式教學;情景設計
習近平總書記在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八個相統(tǒng)一”,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tǒng)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既要把理論知識講透,增強理論的說服力。又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傳導主流意識形態(tài),因此思政課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討論,深入思考。
一、活動型學科課程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實施,以發(fā)展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其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在活動中聚焦核心素養(yǎng),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達成政治認同,樹立科學精神,實現(xiàn)公共參與,形成法治意識?;顒有蛯W科課程的實施要使活動設計成為教學設計和承載學科內容的重要形式,要以真實的情景為依托,只有在政治課中引入生活情景,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我們的課堂,主動去探尋知識,增加學生的求知欲,提升學生的獲得感。
二、基于“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高中政治教學應用
根據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課程應該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一方面應該注重課程內容活動化,另一方面也要活動課程化,要兼顧知識素養(yǎng)與情感價值素養(yǎng)。此外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彼曰谶@樣的教學理念,針對《認識運動 把握規(guī)律》這一節(jié)課,筆者設計了一節(jié)圍繞校園防控疫情的活動課。
(一)課程內容的活動化
新課標要求“活動設計應有明確的目標和清晰的線索,統(tǒng)籌議題涉及的主要內容和相關知識,并進行序列化處理?!毙蛄谢幕顒优c以往的“一例到底”有很大的不同,不僅需要圍繞一個議題展開,更加注重知識的內在邏輯性,不是孤立的、隨意的、雜亂無章的活動,更加尊重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步推進教學的過程。
課程的設計一方面要對應結構化的學科內容,設計序列化的活動;另一方面,針對相關活動,設計可操作的測評。因此圍繞這節(jié)課確立議題為《校園疫情防控政策的變與不變》,再設計三個活動為“回首風云變幻”、“立足變與不變”“哲學之思點亮生活”,圍繞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探究。這三個活動之間緊密相聯(lián)。第一個活動是學生從自己的角度來闡述新冠疫情發(fā)生以來,自己和社會的變化,第二個活動是學生緊密聯(lián)系校園生活,感受“變”與“不變”的這個過程。第三個活動是學生從社會的角度來感受哲學與生活的關系。這三個活動之間是層層推進的,先是個人,再是學校,最后到社會,堅持整體構建、有序銜接、依次遞進的思路,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做,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
教學情景可以以文字、圖片、視頻、角色扮演等形式進行,也可以是來自于社會生活的課堂。筆者更傾向于真實的生活情景,因為高中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思維高度活躍,求知欲強烈,同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尚在形成,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關注明顯比初中生更多,因此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建構真實情景,滿足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這也是思政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之一?;谶@樣的課堂要求,本節(jié)課設置了以下教學情景:
情景一:圖片展示一些變化作為提示依據。以圖片的形式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身邊的變化,放在課堂之初,可以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便于活動的開展。
情景二:梳理從2020年1月27日至2020年5月9日針對校園疫情防控的政策。可以讓學生以時間軸的形式感受校園疫情防控政策的變化,在這種變與不變的過程中,理解國家政策的變化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不是領導人主觀臆測的。從延期開學到復課上學;從授課方式的變化以及校園個人防護的變化都在強調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永恒的。不變的是對于生命安全的重視以及在相對時期內一些防控政策未發(fā)生變化。通過對情景的分析對比,明晰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
情景三:1.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2.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3.飛矢不動。關于河流的爭論學生的認知存在一定的難度,可以以辯題的形式讓學生展開討論,提升學生的思辨思維。讓學生在爭辯中明晰這兩個觀點有異同點,都看到了河流在絕對運動,但是第一種觀點還看到了靜止的存在,如果只看到運動,而忽略了靜止,就會犯相對主義和詭辯論,并不符合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情況。關于飛矢不動,這個情景學生能夠理解,主要是看到了靜止,而忽略了運動,容易犯形而上學不變論。關于運動和靜止的兩種錯誤傾向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指導意義價值都不大,可以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情景進一步明確運動與靜止辯證關系的重要性。把學生置于教學情境中,發(fā)揮主體作用,教師手中只要有一個指揮棒,引領方向,這樣的課堂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價值理念所在。
(三)問題設計的優(yōu)化
2017年新課標要求活動型學科要堅持問題導向,以樹立問題意識為重要抓手,要把問貫穿于學、教、研、思中。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可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在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和進步,這才是學生學習的正確軌道,而不是只學不思。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注意問題的設計,首先讓學生讀懂問題,其次明白問題所在,最后可以嘗試解決問題。好的問題設計可以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從中尋求重難點的突破與思維創(chuàng)新,打造開放的學習空間,營造民主、開放、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學生活動中,學生問題是“描述從疫情防控開始之初到現(xiàn)在復課上學的變化”。學生的思路未完全打開,從學生的角度闡述的比較多。為了啟發(fā)學生,可以把問題更改為“描述從疫情防控開始之初到現(xiàn)在復課上學個人和社會的變化”。在第二個學生活動中特別是在闡述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原理時,怎么能讓學生理解政策的變與不變,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所在。第一次采用的是直問直答的形式,發(fā)現(xiàn)并不能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第二次改變了問法,學生立馬有了興趣,也知道該從哪個方面入手。在第三個活動中采取的是更為開放的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爭辯,在哲學觀點的碰撞中產生問題意識,激發(fā)探究欲,然后從問題出發(fā),真正理解為什么要堅持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從而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
三、結束語
基于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高中思政課的建構,要避免為了活動而活動、假活動的困境,真正利用好活動的形式,讓課堂“活起來”,更加具有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思想政治課內容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關注社會生活是其重要特征。因此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教師必須選取近期發(fā)生的、學生較為關注的社會熱點,選取與教材內容、教材思想較為吻合的事例,從而啟迪學生思維。例如這節(jié)課就需要學生認識到哲學思想不是束之高閣虛無縹緲的理論,也不是沙漠里的高僧,它可以成為一名投身于時代洪流的戰(zhàn)士,指導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我們的生活需要哲學。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