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麗
摘要:對于英語高考復習教學,應當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通過對考綱進行深入研究與解讀,并在復習階段進行知識點的整合與融會貫通。同時,高中英語教師應用心研究近五年高考試卷試題和考察內容,結合學生實際學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提高總復習教學實際效果。另外,教師們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時,也應當注重學生的英語基礎以及英語綜合運用能力,采用適合學生高效學習的方法,以此來幫助學生提升復習效率,為高考備考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解讀考綱;高三英語;總復習
前言:
高考英語總復習教學策略的制定,需要教師在解讀考綱的基礎上,明確近年來高考英語試卷考察范圍和考察重點,并結合班級學生實際英語知識掌握情況,經(jīng)過多次修改而確定的。實踐復習教學中,注重英語聽說讀寫四部分教學內容的合理分配的,提升各大板塊復習效率的同時,還要做好階段性的層級復習策略來提高復習教學的有效性。
一、解讀考綱
解讀考綱講究實效,是高中英語教師制定高考總復習策略的基本保障,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另外,加強對考綱和考題的研究,也能更好的關注最新的高考信息,了解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命題特點、不同題型出題頻率和題型分數(shù)占比的變化趨勢,所以是當前階段高中英語教師和高中學生都應當注重起來的事情。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總復習教學備課的過程中,還應當通過尋找題目共性,了解近幾年不同題型的重點考察方向,從不同地區(qū)高考英語試卷中找出出題者意圖,由此幫助學生有效的提升其英語復習效率。通過科學性、針對性的分析研究考綱,以此在課堂的教學上力求做到教學的知識內容廣、解題思路清晰、信息較為新鮮、效率較高復習課題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對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的解剖分析,并且針對試題出題頻率進行相關的考試范圍展開整合匯總,可以有效的在課堂上提升學生復習知識的效率,以此來有效幫助學生提升其英語綜合素質能力水平,幫助學生在進行知識點復習時,可以更加的游刃有余。
例如,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高三階段復習匯總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由于學生在高三階段的學業(yè)壓力較大,同時需要復習的學科較多,因此學生沒有辦法完全將所有的注意力和時間全部用在英語這門學科上。因此,教師在進行相關的總復習教學時,應當更加重視抓住課堂上的時間,為學生做好基礎知識復習和構建知識體系,以此來有效的幫助學生在課堂中完成高三階段的英語總復習。這樣教師便可通過對近些年的高考出題范圍,以及出題模式和相關的出題內容進行整合,并且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重點知識講解。如今年的考試說明在細微變化上有詞匯要求的調整,這時教師在進行相關的課堂復習講解時,就應當注重學生對詞匯知識的掌握,在教學進行及時調整,就能幫助學生更快的掌握與之相關的考試單詞范圍,以此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可以取得好成績。
二、講究策略
對于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師來說,尤其時高三階段總復習教學,教師應當安排好聽說讀寫各個板塊的復習重點和時間。比如高三英語教師要安排好在總復習各個階段的不同側重點,以此來把握好有效的復習進度節(jié)奏,科學的進行復習,以層層推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該輪復習中可以收獲到更多的知識。在進行各階段復習的過程中,也應當有不同的側重點,例如第一階段的復習時間為1~3月,以課本教材為主,重視英語的基礎知識點,以及相關的單項語法訓練;4~5月通過注重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幫助學生更加的融會貫通理解一些綜合性的英語習題解答能力和答題技巧的點撥,以此幫助學生能夠更快的提升答題正確率,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的拿到簡單試題基礎分數(shù)。
英語這門學科在高中階段的復習有四大題型:聽力、單選、閱讀填空和作文。因此在總復習初期,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平時訓練,采用聽讀、聽說、聽寫這三種方式,做到廣泛的詞匯積累和熟練度的結合。同時,也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聽力考試的模擬訓練,讓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中,也能夠遵循和牢記聽前預測、適當記錄、棄前保后的原則。而對于單選題型來說,便是抓住學生的語法和詞匯這兩項進行融會貫通的學習,加強學生的語感和語法的熟練掌握,是當前最為有效的方式,同時也應當讓學生對所學習的詞匯進行多輪復習。對于閱讀理解的訓練和寫作的訓練,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利用英文的形式,進行日常所想的一些主題英語作文寫作,同時讓學生進行多篇閱讀的訓練,以此來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各個板塊進行穩(wěn)定提升。
總結:
總之,高中英語教師要想在高三這一時間段有效的幫助學生完成復習與備考,就應當解讀考綱,結合近些年高考英語試題變化趨勢和出題率,結合學生學情來制定總復習教學策略,并且注重聽力、單選、閱讀填空和作文四大題型教學,幫助學生高效地在總復習階段提高個人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欣芳.高三英語總復習教學的有效方法[J].考試與評價,2020(06):70-71.
[2]邸益芬.高三年級英語總復習優(yōu)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