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珍 李鐵祥
【摘 要】目的:分析影響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的相關因素,并針對具體因素來探討有效的改善措施。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臨床微生物檢測的18050份樣本報告,總結送檢的不合格情況,并對具體原因加以分析,找尋有效的解決方法。結果:在18050份樣本報告中,共存在1624份不合格的送檢報告,不合格率為8.99%,其中,2019年1月-3月共有732份,2018年4月-6月共有892份。致使送檢不合格的因素包含人員因素、標本因素與操作因素,占比最高的為人員送檢因素,占比38.92%,操作因素次之,占比32.94%,標本因素再次之,占比28.14%。結論:影響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因素較多,具體包含人員因素、標本因素、操作因素等,在展開臨床微生物檢驗時,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來提升微生物的檢驗質量。
【關鍵詞】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影響因素;改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R4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微生物檢驗在臨床中是一項相當較重要的項目,它通常被用在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中,可為疾病的治療、診斷以及預后的判斷提供有效的依據(jù)。然而,由于微生物的種類繁多,其體積十分微小,且檢驗步驟極復雜,為此,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還有待提高,檢驗質量不過關會影響到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本研究選擇我院檢驗科近半年接收的18050份微生物檢驗樣本進行研究,分析送檢不合格的樣本情況,從而掌握影響微生物檢驗質量的具體因素,并給出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臨床微生物檢測的18050份樣本報告進行研究,所有檢驗報告的信息均依照我院規(guī)范進行填寫,報告完整未出現(xiàn)漏填問題。
1.2 方法 統(tǒng)計所有臨床微生物檢驗報告的送檢不合格情況,并總結送檢不合格的具體原因,最后探討針對性的改善對策。
2 結果
在18050份樣本報告中,共存在1624份不合格的送檢報告,不合格率為8.99%,其中,2019年1月-3月共有732份,占總樣本數(shù)的4.06%,2018年4月-6月共有892份,占總樣本數(shù)的4.94%。致使送檢不合格的因素包含人員因素、標本因素與操作因素,占比最高的為人員送檢因素,占比38.92%,操作因素次之,占比32.94%,標本因素再次之,占比28.14%。
3 討論:
微生物檢驗被廣泛運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檢測中,此檢驗方式能夠幫助醫(yī)師更好的判斷感染性疾病的具體病因,并為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與診斷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jù)。就當前來看,微生物檢驗過程中還存在一些質量不合格的情況,并影響到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與診斷。為此,對于微生物檢驗需要找出相關的影響因素,并針對具體因素來選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從而提升微生物檢驗的檢驗質量。
本研究中,在18050份樣本報告中,共存在1624份不合格的送檢報告,不合格率為8.99%,其中,2019年1月-3月共有732份,2018年4月-6月共有892份。致使送檢不合格的因素包含人員因素、標本因素與操作因素,占比最高的為人員送檢因素,占比38.92%,人員因素造成的不合格問題指的是護士、運輸標本的人員及檢驗科人員欠缺專業(yè)的素質,對微生物檢驗與理論知識不熟練,同時還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與正確的判斷力。操作因素在本研究影響因素中占比為32.94%,造成的原因在于檢驗科工作人員在檢驗時未核對試劑的質量,從而造成試劑質量問題;在操作時未根據(jù)無菌操作的規(guī)定來進行;在展開細菌培養(yǎng)工作時,所選用的細菌鑒定板與培養(yǎng)基已超出保持期或受到污染,不能得到準確的檢驗結果。標本因素在本研究影響因素中占比率為28.14%,標本因素出現(xiàn)于標本的采集、保存、運送等環(huán)節(jié)中,在標本的采集前,醫(yī)護人員未與病患進行有效溝通,病患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了會對檢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的藥物;醫(yī)護人員不規(guī)范的采集方法致使標本會受到污染;醫(yī)護人員在對標本進行采集時未依照規(guī)定要求進行;采集量與檢驗要求不相符;運輸標本的工作人員未能及時送達標本、運輸途中標本容器破損或暴露于空氣中;標本的保存環(huán)境(如保存時間以及溫度等)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
針對臨床微生物檢驗的不合格原因可根據(jù)下面的改善措施來控制質量。首先,檢驗科應當針對具體的情況來制定微生物檢驗方案,完善操作流程,選擇合適的培養(yǎng)基,掌握各類培養(yǎng)基的構成以及相關的抑制作用。其次,對于醫(yī)院的護士、運輸標本人員及檢驗科的工作人員要加強管理與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促進技術水平的提升,并制定與之對應的考核目標,將其列入年終考核中,與績效掛鉤。確保標本驗收制度與拒收標準落實到位,在操作時,依照無菌操作的原則規(guī)范來進行,對儀器、試劑與設備進行定時檢查,在展開檢驗工作前,還要核對相關儀器與試劑。與此同時,醫(yī)院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微生物檢驗質量的管理,在院內(nèi)區(qū)分無菌區(qū)與污染區(qū),著重標記無菌區(qū),使用的醫(yī)療器械要及時消毒,為提升試驗儀器的使用效率,還需定期校正相關儀器設備,通過此方式來控制誤差的產(chǎn)生率。除此之外,檢驗科要構建標本的采集與送檢制度,保證標本保存、采集以及運輸?shù)囊?guī)范性,提升標本的送檢質量,標本一旦存在條形碼不完整、無菌容器破損或密封不嚴、痰液標本呈唾液樣外觀、血培養(yǎng)標本量不足等問題,檢驗科有拒收權。
總的來說,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需要分析影響臨床微生物檢驗質量因素問題,并以此為基礎采取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從而提升臨床微生物檢驗的綜合質量。
參考文獻
崔麗琳.基層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的常見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8,9(21):94-96.
廖曉林.醫(yī)院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探討[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8,45(20):3785-3788.
黃小玲.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8,8(17):134-137.
程紹云,劉存.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8,7(02):209-210.
董勇.藥品微生物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8,16(0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