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媛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情感教育逐漸被人們重視,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熱議的話題。本文從基于教學內(nèi)容,確立情感教育目標;運用直觀方法,強化情感渲染效果;通過角色扮演,升華學生情感體驗這三個方面入手,探析了在教學中突出語文人文性,實現(xiàn)語文課程與情感因素融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滲透? ?策略
一、基于教學內(nèi)容,確立情感教育目標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睘閷崿F(xiàn)情感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教師一定要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目標導向,并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多角度挖掘語文教材中豐富多彩的情感內(nèi)涵,進而制定明確的情感教育目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理清思路,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
如《桂花雨》一文中體現(xiàn)了作者懷念家鄉(xiāng)和對童年生活的留戀之情,為了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首先,筆者讓學生了解了桂花樹的樣子,并利用課件展示了桂花樹與梅花樹的對比圖片,讓學生了解桂花樹的可愛,感受作者對桂花的喜愛之情;其次,筆者抓住“浸”字,引導學生體會桂花的香和甜,并通過表演搖桂花的情景,使學生感知作者當時的心情。這樣,通過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整體和局部感知,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母親”話里的含義,感受桂花的香,搖桂花的樂,也能讓學生切身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二、運用直觀方法,強化情感渲染效果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多以感性內(nèi)容為主,僅憑教師的口頭講授難以深化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此時,教師若能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直觀全面地了解文本內(nèi)容,還能夠強化情感渲染效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會文章的內(nèi)在情感。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時,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展現(xiàn)了圓明園昔日的風光,以便學生初步感知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其次,為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圓明園中的文物之多、之奇,筆者運用多媒體展現(xiàn)了相關圖文資料,并對學生說道:“這樣的一座舉世無雙的園林、人類文化的結晶,大家想去看看嗎?”待得到學生肯定的回答后,筆者話鋒一轉(zhuǎn):“可是,它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這副模樣了?!苯又P者為學生播放了相關影音視頻,讓學生自覺接受愛國主義的熏陶,增強學生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通過直觀方法再現(xiàn)文本情境,極大地強化了情感渲染效果,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三、通過角色扮演,升華學生情感體驗
角色扮演是一種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和嘗試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筆者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其次,筆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配角色,融合自己對這一故事的理解,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豐富對話內(nèi)容,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生動演繹;最后,對于學生表演不到位的地方,筆者會給予一定的指導點撥,使學生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教師通過角色扮演這一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文本內(nèi)容,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通過對人物語言、神態(tài)、行為的刻畫,明確了父母之愛的偉大,讓學生充分理解了親情的內(nèi)涵。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教學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無限活力,讓語文教學變得有深度、有廣度,也有溫度。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為了認真貫徹情感教育策略,要轉(zhuǎn)變過去只重視知識傳授的教學理念,從學生情感培育角度入手,關注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通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握語文情感要素的滲透,在多樣教學實施中促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意識染上情感的色彩,從而更好地達成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情感向著更加積極、更加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呂立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5(11).
[2]臧以霞.試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5).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市鴨河工區(qū)廣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