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勝
摘 ?要:初中勞動技術課是一種以生活服務為基礎的重點學科,而注重實踐、回歸生活是初中勞動技術課程教學的基本特性,勞動技術課的教師要積極轉變思維,將生活化常識融入勞動技術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 ?勞動技術課 ?生活化教學
初中的勞動技術課程是進一步的擴展人的勞動技術能力的實用技術課程。勞動技術課程可以這樣定義,它主要是指利用生活實踐的規(guī)律指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社會應用和分享生活經驗的課程。而在新的教學改革中,生活化的含義被廣泛地引入其中,然而,在教學中納入生活化絕不是簡單的生活素材和方式的引用,而是更應該把學生的學習實踐與生活中的知識素材緊密地結合起來,并且極其注重對學生在思想領域和技能方面的知識灌輸及領悟運用。所以,在初中的勞動技術課程之中,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上運用好生活經驗常識,把自身對事物的理解及感悟和實踐操作相結合,以點帶面的進行知識關聯和啟發(fā),將初中勞動技術課堂轉化成為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生活和認識勞動技術重要性的活動課堂,時刻以體現勞動技術課程教學價值為主要目的,讓學習知識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和實踐于生活的理念樹立在學生的心中。如果以此來開展初中勞動技術課程教學就能夠真實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養(yǎng)成獲取知識要源于生活、起于生活和實踐于生活的思維意識。具體講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
一、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初中勞動技術課程應該貼近于生活實際進行學習實踐,教師更應該本著讓學生學習知識能夠學以致用、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進行。所以,在進行教學時,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特別注意,要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有緊密聯系的知識點進行教學,為學生樹立起終生學習的觀念打下一個良好的課堂知識積累基礎。而初中的勞動技術課更應該在課程的安排和設置上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應該一半是理論課程的學習,而另一半則是實踐應用課程的學習和操作,這就需要起因、發(fā)展與結果的一系列操作的流程制定。然而,對于學生最重要的則是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學用結合,解決好生活中實際發(fā)生的問題和困難。只有通過學習實踐之后,才能夠發(fā)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響度,而為了更好地解決新的問題,只有通過努力的學習,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這也是勞動技術課教學的目標之一。然而,學以致用的過程,并不能引發(fā)對學習的有效思考,只有通過對學習中所用到的知識點的系統(tǒng)掌握,才能夠有效的鍛煉自身的能力,不斷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做一個知識型的人才,真正地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要以服務于生活作為教學的首要目的
勞動技術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聯系和關聯,與生活中的許多方面都能夠緊密的結合。而學生在勞動技術課程學習中更應該全身心的投入,教師更要合理的以生活中的常識來構建勞動技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氛圍。以此,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于生活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還要有效地拉近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常識之間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發(fā)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想,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具體化、實用化和生活化。而生活化的勞動技術能力則是學生學習與生活之間的橋梁,一定要把課堂的學習放到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去,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思維意識和生活意識,從而使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下輕松學習勞動技術知識。
學生利用勞動技術知識,在制作一系列的文檔和文件時,要整理好班級成員的個人電子檔案,制作好值日生安排表,把喜歡的課堂知識制作成電子成績冊,文章的內容建立賀年卡等,這樣都是將勞動技術中的電子信息技術結合生活的實際操作,有效地解決了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生活的現實體驗中不僅學會了相關的課程內容,也幫助了學生鞏固和應用到了所學到的知識。
三、運用生活的實際內容進行教學
初中學生性格活潑好動,思維方式也比較直接,但是理性思維的發(fā)展還比較滯后,因此,在初中勞動技術課堂上,教師更應該用生活的實際作為教學知識的重點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抽象的概念與客觀的生活現實中建立起相對直接的關聯,還能夠更好的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使勞動技術知識能夠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相聯系。初中勞動技術課程中,教師在選取生活中的事例或素材進行教學時,一定要選擇一些有生活常識價值的素材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還要進一步的增強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加快學生智能和體能的養(yǎng)成,提高學生利用勞動技術知識解決好現實生活能力的問題。
四、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形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由于受到了應試教育和考試等因素的巨大影響,教師僅僅會依據于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教學,以考為主,并不能讓生活化的教學有針對性,更不用說與生活現實緊密關聯和結合了。許多學生也因此對勞動技術課程失去了原有的興趣和愛好,對此,教師更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作風,有意識的組織開展生活化的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方面比較復雜和抽象的內容簡單化,用通俗化、生動化的生活常識打動學生,增強學生在勞動技術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五、教學理念生活化
生活中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之寶庫,都是活的書。而反思我們的勞技教學,我們往往無視學生具有的無限發(fā)展可能的潛在狀態(tài),在教學中對學生過多的干預和控制,始終保持習以為常的高高在上者角色。殊不知孩子有自己天然的學習方式和接受知識的最佳狀態(tài)。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我們要更新教學理念,蹲下身去,走進孩子們的生活,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激發(fā)他們的主體意識,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共同去遭遇勞動技術問題,去解決生活問題。因為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能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勞動技術知識。
結語
中學勞動技術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是為了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引進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將教學活動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關聯在一起,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情境中參與勞動服務,在現實的生活情境中學用結合,理論聯系實際。為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勞動技術課堂更應該引領生活、改善生活和探索生活。
參考文獻
[1]卞毓鈞.談初中勞動技術教學“生活化”[J].文教資料,2018(15):231-232.
[2]姜國園.初中勞動技術教學的生活化[J].當代教研論叢,2017(04):82.
[3]胡榮獎.淺談初中勞動技術教學的生活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0(08):65-53.
[4]許善軍.從源于到學會——談初中勞動技術教學“生活化”[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11(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