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如會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標準;說話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68—01
說話是人們生活和學習交流的重要手段。小學生入學前已具備基本的日常會話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目的是要讓他們的說話逐步向著規(guī)范、準確、有條理和有一定的文化底蘊等較高層次邁進?!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因此,扎扎實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是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
一、重視課堂發(fā)言,訓練學生說話
每堂閱讀課總少不了讓學生發(fā)言,而學生發(fā)言也是一種特殊的說話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將教材重點、難點設計成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進行口頭回答。發(fā)言時,學生的聲音要響亮,口齒要清晰,要注意語速和條理,避免斷斷續(xù)續(xù)的現象。對于學生發(fā)言中的語病現象,教師要及時指出并糾正。如,在教學《蜜蜂引路》一文時,在指導學生學習“列寧是怎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過程中,用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環(huán)環(huán)設問,層層深入,不斷提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巧用課文插圖,訓練學生說話
圖是直觀的形象,而文是抽象的言語。教師教學時要讓學生觀察插圖,進行說話訓練。說話時,讓學生注意先后順序、重點,注意表達的準確、到位。然后對照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述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知和理解。如,在教學《不懂就要問》一文時,文中插圖畫著孫中山壯著膽子聽老師講課,教師據此可設計如下問題:1.孫中山向老師提出什么建議?當時他是怎樣想的?2.老師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說的?3.如果你是圖中其中一位同學你會怎樣想,怎樣說?引導學生自由選角色說,在說中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模仿課文句式,訓練學生說話
兒童活潑好動,富于想象,模仿力強,可塑性強,有強烈的好奇心。根據學生的這些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句式練習說話,可為其口頭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在教學《莊稼的好朋友》一文時,教師在第一自然段教學時,要讓學生掌握課文句式:__和__是__。然后設計有層次的說話練習:1.__和__是水果。2.扁豆和白菜是__。3.__和__是__。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可設計說話練習:1.黃花菜是__,也是一種花。2.我們的村是__,也是__。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拓展說話范圍,按句式進行說話訓練,語言規(guī)范,說得具體、生動。通過反復的句式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將各種各樣的句式遷移運用于日常口語交際中。
四、延續(xù)課文結尾,訓練學生說話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的結尾戛然而止,余意未盡,給我們留下想象的空間。聯系全文,展開續(xù)說,既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如,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最后一自然段時,教師設計練習:“這時,種葫蘆的人心里想:__,自言自語地說:__?!弊寣W生說說種葫蘆的人的內心世界。有的學生說:“種葫蘆的人心里想,小葫蘆怎么都落了,他自言自語地說,氣死人了?!庇械膶W生說:“種葫蘆的人心里想,我不聽鄰居勸告,未給葉子除蟲,才得不到葫蘆,他自言自語地說,我錯了,我真傻?!痹诖嘶A上,教師設計第二個話題: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一棵葫蘆,然后讓學生續(xù)說。在第一個話題的鋪墊下,學生都會從種葫蘆的人改正以前做法的角度去續(xù)說。
五、發(fā)表讀后見解,訓練學生說話
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給學生練說的機會。如,在教學《吃墨水》一文時,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教師讓學生說說,課文給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對課文中哪些地方感興趣?課文的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這種說話練習,可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找準“讀”與“寫”的結合點,強化學生“說”的訓練,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家庭作業(yè)拓展設計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548)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