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
【摘 要】《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是高職護理專業(yè)中比較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Ⅰ型超敏反應》是《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課程中免疫部分比較重要的章節(jié),本文以說課形式通過教學分析、設計思路、教學過程及效果反思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并與同仁進行交流探討。
【關鍵詞】Ⅰ型超敏反應;說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R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3-018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3.091
The Ⅰ Typ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Design
CHEN Fei
(Jiangsu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Abstract】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 are important basic courses of nurs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nce type I hypersensi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pters of the curriculum of pathogen biology and immunology immun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teaching analysi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feedback to interchange with fellow teachers.
【Key words】Ⅰ typ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Lesson; Teaching design
1 教學分析
1.1 教學內容
本次課的教學內容選自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第二十九章《超敏反應》中第一節(jié)《Ⅰ型超敏反應》,重新整合教學內容[1],闡述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特點、發(fā)生機制及臨床常見疾病。
1.2 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2017級護理1班,該班總體學習氛圍濃厚,學習態(tài)度積極向上,總體表達溝通能力較強。該課程開設于第一年第二學期。目前已開設課程有公共基礎課、生物化學及人體形態(tài)與結構等,大部分同學已具備相關的解剖、生化等基礎知識。同時本次課程也為母嬰護理、成人護理及兒童護理等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夯實基礎。但由于病原生物云免疫學是緊密結合臨床,尤其是免疫部分,一年級的學生在理論聯系實踐方面的主動性還很低,所以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教師重視引導,擴散思維,加強多學科之間的聯系,尤其是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教學目標
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標準、崗位能力需求、護士職業(yè)資格考試大綱,提出本次課程的具體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能說出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常見臨床疾病及防治原則。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的學習,能分析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是如何發(fā)生的;(2)通過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的學習,能闡述如何預防青霉素過敏。態(tài)度與素養(yǎng)目標:(1)在分析Ⅰ型超敏反應時養(yǎng)成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2)通過青霉素過敏性休克臨床案例,使學生體會嚴格遵守青霉素用藥原則的重要性;(3)思考成為一名合格的醫(yī)護工作者必備的的職業(yè)精神。
1.4 重點難點
根據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出本次課的教學重難點: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
2 教學設計
本次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遵循翻轉課堂教學理念,提出教學主題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注重以能力提升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題、教師為主導,理論知識以課堂授課,多媒體演示為主,同時采用合作探究、PBL教學及案例教學等方法[2]。
3 教學過程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的能力,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學習、課中內化和課后提高三個環(huán)節(jié)。
3.1 課前學習
教師通過超星學習平臺發(fā)布PPT、在線試題,通過QQ群發(fā)布教學大綱、學案、微課等,并布置課前任務:(1)在超星學習平臺中討論主題:你是否親身體會過過敏或是你知道哪些過敏,有什么癥狀,總結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的特點,并以小組為單位,上傳調查問卷到網絡學習平臺;(2)登錄云職教課堂,完成自主學習;(3)通過課前學習,以小組為單位總結Ⅰ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制作流程圖并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并且準備課上匯報。
學生登錄超星學習平臺,觀看微課、PPT及教學視頻,完成自主學習,在線完成預習任務,并把結果上傳。教師通過移動平臺終端實時掌握學生預習情況,記錄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進行二次備課。
3.2 課中內化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將2學時的課堂分為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3.2.1 視頻導入,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播放電視劇中一段《青霉素過敏性休克》視頻導入Ⅰ型超敏反應,并提出問題:視頻中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除了視頻中出現的過敏反應,大家還知道哪些?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
3.2.2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派小組代表匯報展示:視頻中出現青霉素過敏現象,常見的還有花粉過敏,牛奶過敏,海鮮過敏等等,并根據這些表現總結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特點,其他組學生及教師分別對其進行評論及質疑。
通過學生的課前學習及小組匯報成果,提出三個疑問。也是本次課的重難點。
3.2.3 師生協作,解析問題
問題一——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及臨床常見疾病。
針對這一部分教學,由于機制的發(fā)生不可見,抽象,難懂,傳統的教學方法利用靜態(tài)的圖片來解釋機制,單調,抽象,難于理解。所以我們采用3D動畫把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直觀化、形象化,更有助于學生的理解。當變應原初次進入機體,刺激機體產生抗體IgE,IgE通過Fc段與肥大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表面上相應的Fc受體結合,使機體處于致敏狀態(tài);當相同的變應原再次進入機體時,與肥大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表面上相應的IgE的Fab段特異性結合,使細胞開始活化、脫顆粒,釋放多種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胃腸道平滑肌及毛細血管、腺體。
教師同時將3D視頻上傳到移動端平臺,以供學生后續(xù)學習。再講解發(fā)生機制的同時引出第二個問題——臨床常見疾病:作用于全身小毛細血管引起全身超敏反應,如藥物及血清性過敏休克;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引起呼吸道過敏反應,臨床常見的有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引起消化道過敏性休克,臨床常見的有過敏性腸炎;以及皮膚過敏反應,如蕁麻疹。講解完之后,學生登陸學習平臺,完成Ⅰ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機制互動游戲,增強趣味性,讓學生再次清晰發(fā)病機制。
針對以上臨床常見疾病,我們提出第三個問題:如何進行防治?
預防Ⅰ型超敏反應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是查明變應原,避免接觸。可通過過敏反應試驗、青霉素皮試、詢問病史等方法查明變應原。再講解這一部分時,插入一則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案例,引發(fā)學生思考:醫(yī)護工作者一直被認為是非常神圣的職業(yè),當然這個職業(yè)尤其特殊是因為她常常與人的生命緊密聯系在一起,稍有偏差,可能就是一條人命。所以,作為醫(yī)學生要意識到不論是目前的學習階段還是將來的工作過程不論大事小事,都要認真負責地對待,嚴謹規(guī)范地執(zhí)行。而嚴謹規(guī)范與每個人的工作責任心是分不開的。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高度的責任心,才能在工作中盡心投入,才能注意到工作過程中的每個細節(jié),才能認真細致地處理好這些細節(jié)。敬業(yè),這是做好一個合格醫(yī)務工作者的關鍵一步。從而達到“(1)體會嚴格遵守青霉素用藥原則的重要性;(2)學會遵守職業(yè)倫理操守和職業(yè)道德;(3)思考成為一名合格的醫(yī)護工作者必備的的職業(yè)精神?!钡乃颊繕?。
針對青霉素皮試,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視頻,讓學生了解什么條件下要進行皮試,以拓展知識面。而針對抗毒素皮試陽性而又必須使用者,如破傷風抗毒素,采用脫敏療法:小劑量、短間隔、多次注射方法。具體原理通過FLASH動畫展示。
對已查明而又難以避免接觸的抗原,如花粉、塵螨等,采用減敏療法:將花粉、塵螨等可制成脫敏劑采用小劑量、長間隔、多次皮下注射方法。具體原理通過FLASH動畫展示。最后是藥物治療。
3.2.4 總結評價,情感提升
最后,進行總結評價,情感提升。歸納梳理教學內容,學生代表進行匯報。
3.3 課后提高
教師將Ⅱ、Ⅲ、Ⅳ型超敏反應發(fā)生機制上傳至學習平臺上,學生將Ⅱ、Ⅲ、Ⅳ型超敏進行鑒別學習。通過觀看BTV《養(yǎng)生堂——潛伏在身邊的“刺客”》節(jié)目,拓展超敏反應內容。閱讀相關電子雜志。
4 效果反思
(1)通過學習平臺,對學生的課程數據進行分析,及時把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了教學效率。
(2)通過3D模擬仿真,Flash動畫等將抽象的原理直觀的展示給學生,加強了學生的理解。
(3)利用微課、微視頻、電子雜志等新型教學載體進行教學,不僅帶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代培紅,張霞,蘇秀娟,周桂玲.論“生物技術引論與實驗”課程說課模式的設計.教育教學論壇:2019(39):229-230.
[2]劉立珍,唐鳳平*,楊娟,呂勁,王平.“老年人常見精神心理問題的護理”說課設計[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