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好語文課必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許多教師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如生動的講述,精辟的分析,介紹新知識,開展課外活動,組織競賽,鼓勵寫作等。這些措施是重要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必須全面關心自己所教的學生。既關心單個的學生,也關心他們的集體;既關心他們學好語文課,也關心他們學好其他課,還關心他們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這樣學生便會始而自發(fā),繼而自覺,持久地產(chǎn)生興趣,努力學習語文。我的做法是課堂教學中要滲透情感教育;結合班級實際進行作文教學;批閱作文時要善察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要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
關鍵詞:培養(yǎng);語文課;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3-007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64
學好語文課必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許多教師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怎樣才能使學生對語文課長久地發(fā)生興趣呢?我深切地體會到,語文教師必須全面關心自己教的學生。既關心單個的學生,也關心他們的集體;既關心他們學好語文課,也關心他們學好其他課,還關心他們德、智、體全面發(fā)展。這樣學生便會始而自發(fā),繼而自覺,持久地產(chǎn)生興趣,努力學習語文。
各年級學生學八、九門課,幾乎每門課的教師都說自己的課重要,這些課都應學好。語文課是學生應學好的基礎課之一。語文課的重要特點是它的工具性,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我想,為什么不在目前的學習中就體現(xiàn)它的工具性呢?因此,有時我把其他學科的內容引進語文教學,如將數(shù)學公式改為文字敘述的練習,指導學生寫實驗報告。這既充實了語文課教學的內容,也讓學生具體感受到了語文的基礎性與工具性,有利于學習其他課,也增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下面我談幾點具體的做法。
一、課堂教學中要滲透情感教育
從課堂教學、作文和集體活動的觀察中,要對學生情況比較清楚地掌握和了解,以便有的放矢。我曾經(jīng)所帶的一個班一度學習松懈,紀律渙散,思想情緒有些不安定,少數(shù)學生還同班主任有對立情緒。對此,我對學生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認識,激發(fā)他們的高尚情感。如在學習《過秦論》《阿房宮賦》《六國論》三篇文言時,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古人為國事憂慮的精神,激發(fā)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其次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誘發(fā)學習興趣。美國教育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边@就要求教師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位學生,平等是師生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基本條件和紐帶。同時教師應該保持“微笑教學”,要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教師的情感投入,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批閱作文時要善察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
與看其他作業(yè)相比較,看作文容易察覺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由于語文課本身的特點,就是學習課文也較易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苗頭。從課堂上下得到的有用資料,我總是將它們運用到教學中去,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生動材料。我曾帶過的一個班在高一時參加校田徑運動會的成績很差,到高二時竟獲得高二組團體總分第三名,對在這次運動會中表現(xiàn)突出的兩名運動員,同學們在作文當中簡直是當成英雄來贊頌。被贊揚的這兩名同學雖然學習不太好,我在課堂上仍然表揚了他們,肯定了他們可貴的精神,熱愛集體為集體爭做貢獻的精神,還分析了作文中較生動的肖像描寫,細節(jié)描寫,語言和行為描寫等。當時,課堂氣氛之活躍,情緒之振奮,為一年多來所少見。學生在課堂發(fā)言或回答問題中,表現(xiàn)出了難得的分析問題的能力。語文教師要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很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教師要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
對基礎差的學生,我注意三方面的工作:(1)課堂上主要針對中等程度的學生進行教學,以利于促上帶下,使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基本內容,讓他們感到學有進步。(2)盡量從這些學生的作文(還包括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較好的篇段,在班上評講,多從正面鼓勵,并提出明確的經(jīng)過努力能達到的要求。(3)課外接觸也要熱情,做到有問必答,有禮必還。對待尖子生、中等生、差等生,無論是肯定成績,指出缺點或提出要求,須十分注意尊重學生。切不要以為,對學生話語重一點沒關系,事做過一點不要緊。學生對教師是寬容的,但教師如果因此而馬虎大意,便會傷害學生的自尊。自尊心如被傷害,還談得上學習積極性嗎?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和諧、寬松、自主的環(huán)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才能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進而對該門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多年來,由于我堅持全面關心學生,并注意改進教學方法,所以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未減弱,課堂上教學雙方配合較好,第二課堂活躍,且有成效,每次作業(yè)都能按時完成,學習成績也在逐步提高。我相信只要這樣堅持做下去,時時關心學生,處處關心學生,一定能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持久興趣。
參考文獻:
[1]梁彩雄.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持久性興趣[J].新課程學習,2013(10).
[2]段虹霞.如何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淺論導入激趣和激勵教育在課堂中的有效性[J].考試(教研版),2009(9).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張樹才(1970.8— ),男,漢族,甘肅古浪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