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芳
【摘要】對大部分小學生來說,作文都是在語文學習上的一個“攔路虎”,很多小學生在習作過程中,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小學生本身生活閱歷、認知能力以及詞匯積累等方面都比較淺,使得在寫作過程中難以熟練下筆;另一方面,小學生邏輯思考能力、系統(tǒng)思維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對于作文的結構難以有效把握。而要促進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突破這些難點,就需要在作文起步階段做好相應的輔導工作,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在學生習作起步階段開展教學創(chuàng)新展開探討。
【關鍵詞】習作起步階段;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道路上,作文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作文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主要是因為作文相對于簡單的造句、學話,對于語言、素材、表達以及內部結構等方面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小學生又有著自己種種不足,比如本身生活閱歷、認知能力以及詞匯積累等方面較淺,再如邏輯思考能力、系統(tǒng)思維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對于作文的結構難以有效把握,都使得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往往陷入一籌莫展的狀態(tài)。因此,教師在對三、四年級的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此時的小學生正處于作文習作的起步階段,這個時候積極進行作文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將有助于給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減少學生在寫作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
一、習作起步階段作文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一是要提高學生的知識延續(xù)。作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板塊,其雖然在具體的練習實踐過程中有著靈活、自由、多變的特點,但是也有基礎知識涵蓋其中,就好比磚和城墻的關系,只有對習作的基礎知識有所把握,才能進一步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開展習作起步階段作文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基礎知識的滲透,尤其是要幫助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連接。比如寫作文過程中我們所用到的遣詞造句,和以前學話、學造句的過程中所運用到的相關知識點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讓學生知識體系能夠實現(xiàn)順延,并且進一步明確寫作過程中的重要知識點。
二是提高學生對于作文架構的把握。對于處于剛剛學習寫作的階段的小學生來說,作文對于學生結構編排、層次搭建有一定要求,而層次結構也是決定作文質量的重要內容,但是在講解作文架構相關知識點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是依靠口頭陳述,則會給學生一種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感覺。因此,要通過創(chuàng)新改進,讓學生更加形象、具體地把握作文架構編排的脈絡、重點,提高學生對于作文架構把握。
三是促進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很多小學生之所以對作文興趣下降,并不是因為作文本身多難多復雜,而是小學生沒有對如何寫好作文有一定的把握,使得當看到作文命題的時候往往手足無措、一籌莫展。因此,要善于運用變式輔導,能夠讓學生進一步跟上老師的講解步伐,了解正確的思考過程,將作文的一些知識、要點了然于心,從而使作文能夠真正成為表達自己、抒發(fā)自己的工具,并在其中找到樂趣。
二、如何有效進行作文起步階段的教學創(chuàng)新
(一)提升學生作文寫作“開頭”的能力
作文相對于造句,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敘述的完整性,而不是就某一個簡單的意思來進行表達,也就是作文需要有開頭、主體、結尾這三部分構成。但是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開頭往往是寫作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面對老師布置的習作任務,在下筆的時候,往往不知道怎樣開頭,或者是不知道怎樣能夠寫出一個精彩的開頭,于是便像流水賬的開頭一樣,直接切入,或者是用一些老掉牙的開頭方法,這樣往往會直接影響到下面的寫作。如果學生在寫作的開頭就比較順利,那么不僅作文一開始就會比較吸引人,同時在接下去寫下面的內容的時候,也會比較流暢自然。因此,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作文寫作的“開頭”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夠做到有效提升學生開頭的能力呢?一個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運用思維導圖。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以“秋天”為題進行習作訓練的過程中,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可以從秋天的自然顏色、秋天的標志性事物、秋天有哪些變化等方面切入進行聯(lián)想。例如,秋天是金黃色的,是豐收的顏色,田野里都是沉甸甸的稻穗;秋天是豐盛的,秋天有各種各樣的瓜果,熟透了,又大又甜;秋天已經開始降溫了,人們開始穿上了長衣長褲……再根據(jù)學生的聯(lián)想以及老師的引導,繪制出思維導圖,讓學生從中把握更加生動、自然的開頭方法。
(二)環(huán)環(huán)相扣,打通思路
正如前述所言,作文相對于造句,在架構上有了一定要求,一個好的架構,是作文在形式上、質量上的重要保證。而小學生要能夠對作文合理進行謀篇布局,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有清晰且有層次的思路。但是從現(xiàn)狀來看,很多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一個比較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架構的質量不高,往往都是按照口語化的思維來進行層次布局,最后寫出來的作文形式上毫無新意,質量也并不出彩,整體看下來像記流水賬一樣。因此,我們在起步階段作文輔導的過程中,要善于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引導,從而幫助學生厘清思路。比如在帶領學生以“我的家鄉(xiāng)”為主體進行習作訓練的過程中,就可以從“家鄉(xiāng)特色”來進行切入,讓學生用發(fā)散性的思維去思考家鄉(xiāng)的特色,很多學生可能囿于習慣性思維,對于特色只是從特色美食、名勝古跡等方面來進行思考,教師就可以進行提示,告訴學生,家鄉(xiāng)特色不僅是特色美食、名勝古跡,還可以是傳統(tǒng)習俗、地方文化、地方名人、地理位置、自然風貌等等,讓學生的思維能夠進一步被打開。然后,為了促進學生能夠豐富作文架構,再進一步提示學生,為了宣傳我們家鄉(xiāng)的特色,我們可以怎么做,為了能夠傳承和發(fā)展家鄉(xiāng)特色,我們應該怎么做,以及我和家鄉(xiāng)的特色有著怎樣的故事,等等,讓學生能夠形成更加豐滿的寫作思路。
(三)引導學生“畫”作文,訓練能力
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習慣以說教式的方式進行,在形式上還是偏向于抽象,有時候可能并不適應三四年級學段的學生的實際偏好,也難以實現(xiàn)知識對學生的充分滲透。因此,為了能夠幫助習作起步階段學生進一步提升對作文的整體把握能力,使得能夠“下筆如有神”,教師可以化抽象為形象,用更加形象的方式來進行作文教學。比如可以引導學生“畫”作文,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講一講我的爸爸”“我的同桌做過的一件讓我難忘的事”“值得紀念一天”等,然后組織學生以此為依據(jù),用線條、圖形加文字進行組合,繪制下自己的內容思考過程、結構搭建的思路,教師則進行觀察和引導,以及必要的糾正,幫助學生不斷在其中使自己思考過程得以清晰、準確,從而提升自己在內容編排、結構搭建方面的能力。
上述是筆者在對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思考的基礎上,就如何在習作起步階段進行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提出的一些思考,希望可以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以不斷提高習作起步階段學生的基礎能力。
參考文獻
[1]毛瑞雪,何笑秋.讓寫作課形象起來——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22).
[2]梁立輝.創(chuàng)設情境在小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S1).
[3]鄧明俊,梁宇英.淺談小學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5).
[4]王鴻.優(yōu)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探討[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1(10).
[5]李建芹.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實踐策略以及個性化作文講評摭談[J].成功(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