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喜愛甚至熱愛音樂的,因為音樂這種藝術形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富有情感,人們在音樂中感受別人的情感,也借助音樂抒發(fā)自己的情感。應該說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處在人生最富有青春激情的年華里,卻也處在人生很疲憊焦慮的階段里,音樂在他們的精神世界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情感教育;情境教學;家國情懷;朗誦演唱;實踐活動
1高中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
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升學壓力比較大,課業(yè)負擔比較重,可以說音樂教學的時間相對于學生初中階段就少了許多?,F(xiàn)階段的學生大都喜歡現(xiàn)代的通俗音樂,而高中教材中的關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民族音樂、外國古典音樂的內容較多,由于這些音樂的時代感較強,對沒有專門學習過音樂的學生而言就有一種曲高和寡的距離感。因此,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中的音樂之間的情感交流比較少,學生難以從課堂教學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從而降低了教材中經(jīng)典內容的情感教育效果。因此,高中音樂教學還需要更加精心的設計,從教材和學生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達成情感教育的目標。
2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2.1借助想象,引導學生結合背景體驗情感
每一曲音樂作品都有它所處的時代和地域,正因為它獨特的社會背景,才使得它的情感強烈。要使學生體驗音樂作品的情感,就必須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結合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體驗作品的情感。例如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第十單元的交響詩《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是斯美塔娜的《我的祖國》中的一個樂章。教師應當首先播放這首交響詩樂曲,讓學生不借助任何的資料欣賞音樂,說說自己聆聽音樂想象到的畫面和感受到的曲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時候音樂素養(yǎng)較好的學生可能就能夠大致說出音樂描繪的一望無際的綠色森林和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教師此時可以在PPT上播放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音樂所表達的意境中。所以,借助想象和背景資料能夠使學生較好地體會音樂的情感。
2.2示范演唱,小組競賽培育學生家國情懷
京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高中教材里面也選編了這個內容,但是由于京劇距離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學生不容易接受,也難以喜歡。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并示范演唱。例如,欣賞現(xiàn)代京劇《雄心壯志沖云天》時,教師在播放錄像片段之后可以在PPT里面播放這一戲曲的舞臺背景圖片,教師自己親身示范演唱,或者讓比較有功底的學生上臺示范演唱,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學唱這一片段。最后讓學生談一談對京劇的認識。教師的示范必須時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才能夠讓學生也能夠喜歡上京劇,而只有學生真正走進金局中的角色,才能對京劇產(chǎn)生喜愛的情感,對于京劇的喜愛其實就是對民族文化的一中認同,這就是音樂教學中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
3動情朗誦,深情演唱抒發(fā)個人體驗
有些音樂作品在教學中需要學生通過朗誦和演唱才能夠理解其中的情感內涵。學生朗誦和分析歌詞的過程其實就是理解詩歌與音樂交融的意境的過程,學生就能夠感受到在那個中國飽受欺凌的時代,人民內心熊熊燃燒的反抗侵略的烈火,人民充滿了必勝的信念和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魂?;趯Ω柙~內容與情感的理解,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學唱《保衛(wèi)黃河》,在合唱中讓學生用聲音抒發(fā)自己對黃河、對國家的情感。通過動情朗誦、深情演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抒發(fā)自己對音樂作品的體驗。
4實踐活動,讓學生釋放真我
音樂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良好補充,在音樂社團活動或者年級組組織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也可以真正的釋放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例如年級組組織的“唱響自我”班歌比賽中,學生從選曲,到編排,到排練,到演出整個過程都是自己在操作,學生選擇最能夠反應自己班風班貌和進取精神的歌曲,并唱出這種激情,表達自己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這樣的情感釋放是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的。
5結語
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其實還有許多,但是借助想象和背景資料,教師示范,動情朗讀,深情演唱,實踐活動是讓學生深刻體驗和表達音樂作品情感的基本策略。教師還應繼續(xù)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策略完成高中音樂教學的情感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樂.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淺析[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chuàng)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19:626-628.
[2]張婕.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淺析[J].戲劇之家,2019(31):243.
[3]董冀.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淺析[J].北方音樂,2019,39(09):167+174.
作者簡介:葉思映(1986.10-),女,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