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嫻婷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開展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它能為學生的英語學習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真實的環(huán)境,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使他們輕松、快樂地習得知識,準確地掌握知識,進而形成輕松運用英語的技能。
【關鍵詞】小學英語 情境教學 學習興趣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傾向,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從而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天性活潑、愛玩好動,情境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角色,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語言交際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從教學實踐來看,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有效地化解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快樂、更有效。
一、巧設情境,讓詞匯學習更自然
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多以機械記憶為主,如果教師一直用一成不變的方式進行詞匯教學,他們就容易產(chǎn)生厭倦感。為了避免單調(diào),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情境,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1.巧用身邊的實物,創(chuàng)設情境
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實物來建立學習內(nèi)容和客觀事物的聯(lián)系,把需要學習的詞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覺。例如,在學習rubber,pencil,ruler,crayon等學習用品類單詞時,就可以利用學生手中的實物進行教學;教學peach,grape,cherry等水果類單詞時,就把各類水果帶進課堂。這樣操作既簡單方便,又能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詞義、加深記憶。
2.利用圖片、簡筆畫、動作等,烘托情境
圖片、簡筆畫、做動作都是烘托情境的好方法,可以用于教學動作類單詞、不易找到或帶進課堂的實物所代表的單詞等,能夠起到替代實物的作用,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興趣大增,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如在教授swim,run,jog,play football,play basketball等動作類詞匯時,就可以用說一說、做一做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在教學butterfly,ant,dragonfly,tree,flower等單詞時,就可以采用在黑板上畫簡筆畫的方式來呈現(xiàn)。
二、巧設情境,讓句型學習更生動
句型的學習相較于詞匯,難度又提升了一個層次。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呈現(xiàn)、操練句型的方法有多種,如問答訓練、復述或敘述、看圖說話等。但是這些方法有時運用起來會比較機械,用得多了學生就會沒有新鮮感,這樣就較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慢慢地就會造成學習效率的降低,而試著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
1.發(fā)掘教材情境,串聯(lián)教學內(nèi)容
譯林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教學內(nèi)容都是圍繞某個話題或活動設計的,教材本身就有一個現(xiàn)成且有趣的情境,關鍵就是要怎么用好這個情境。如譯林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教材圍繞購物情境展開購物相關用語的學習。教學中,教師就不必花太多的心思去考慮應該怎么來創(chuàng)設情境、怎么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有趣,只要用好了教材本身的購物這一情境,教學活動就能順利、有效地開展了。
2.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化解教學難點
小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尤其喜歡游戲。如果教師能將教學內(nèi)容與生動有趣的游戲結(jié)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fā)學習動力與興趣,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你追我趕、團結(jié)向上的氣氛中不斷學到知識。在學習There be句型時,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游戲來幫助學生掌握: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大組,A組學生在紙上寫出There is/are,B組學生在紙上寫出人物或事物,C組學生在紙上寫出地點,然后一位學生分別從三組中抽出一張紙,將信息聯(lián)系起來用There be句型表達出來。這是一個簡單易操作的游戲活動,表達出來的句子可能會有些無厘頭,但是學生是非常喜歡的。當然,在說的時候?qū)W生還應該注意到單復數(shù)形式等,不能有語法錯誤,這樣一來學生就在游戲中真正地學到了知識。
三、巧設情境,讓語法學習更有趣
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先給出語法規(guī)則,然后讓學生用這個規(guī)則進行練習。在語法的講解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會用漢語作為中介,這就導致學生還是在用漢語進行思維,會造成課堂氣氛沉悶,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
小學英語教學中,在以“聽說為主,重點培養(yǎng)交際能力,淡化語法”為教學思路下,似乎對語法不過多強調(diào),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為如何開展語法教學而苦惱。對于學生來說,語法的學習是枯燥而又難懂的;對于教師來說,語法的講授也是比較困難的。教師怎樣才能把語法講得好,讓學生學得也好呢?這是我們經(jīng)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而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為學生學習語法提供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讓語法的學習慢慢脫離枯燥,漸漸變得有趣。
聽到過這樣一節(jié)課,學習的語法知識點是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的用法。上課時教師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來講授這一語法知識,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掌握。
1.在情境交流中習得語法
師生以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weekends? I usually play football/ watch TV/...at weekends.開始對話交流,接著教師又說Today is Friday. Weekend is com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問題拋出后,課件上打出提示Im going to...this weekend.在此情境下,相信學生已經(jīng)能夠理解Im going to....的意思了。引導多位學生回答后,教師又要求學生在小組間用此句型來問答,最后由一位學生來匯報小組各成員的周末計劃,這樣就自然而然地從Im going to....的學習過渡到了Hes/Shes going to....的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直接出示語法規(guī)則,也沒有要求學生強學強記,而是利用了談論周末計劃這一情境,讓學生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順利習得一般將來時be going to的用法。
2.在情境推測中鞏固語法
之后,教師沒有采用類似于翻譯句子之類傳統(tǒng)的方法來幫助學生鞏固這一語法知識,而是采用了Lets guess的游戲。教師給出了幾個情境,如Grandpa sits down with a newspaper. Nancy sits in front of the piano.等,讓學生根據(jù)所給的情境猜測主人公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并用be going to表達出來。經(jīng)過簡單思考,學生就能夠比較輕松地得到答案Grandpa is going to read a newspaper. Nancy is going to play the piano.這樣簡單的一個游戲任務,對學生來說既有新鮮感又不是很難,既緩解了語法學習的緊張,又達到了操練、鞏固的目的,真是一舉兩得。
總而言之,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學習的效果。情境教學這一方法豐富了教學形式,對于培養(yǎng)、維持和發(fā)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要不斷探索,力求創(chuàng)造有利于教學的情境,讓學生在相對真實、輕松的情境中習得語言、運用語言,使得學習更自然、更生動、更有趣。只有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會不斷得到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才會不斷得到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才能得到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