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沖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達到語文教學目的,是實現(xiàn)語文課程改革的關鍵。文章從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著眼點、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備課要抓住三個“點”、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要抓住關鍵點、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要關注課改、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要滲透德育等方面,對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探究,為語文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教學效率;全面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6-0086-02
課堂是教師完成“傳道、授業(yè)、解惑”任務的主要場所,是學生完成學業(yè)、發(fā)展智力、豐富情感、形成高尚審美情操的地方。然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既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知識,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著眼點、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備課要抓住三個“點”、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要關注課改、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要有效滲透德育等方面,對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著眼基礎——課堂教學應凸顯“雙基”,更應重視和培養(yǎng)學生的“雙基”能力。語文有效課堂教學中的基礎既包括“雙基”,也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探索的精神、搜集處理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的方法、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半p基”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基本素養(yǎng),是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著眼于“雙基”,能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
著眼當堂吸收——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關鍵,而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因此,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是抓住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做到當堂理解吸收,教師就要重視課堂四十分鐘的質(zhì)量和效益,促進學生對知識當堂消化和當堂理解。
著眼中等生、后進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著眼于中等生和后進生進行教學,給予他們更多關注,注重培養(yǎng)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喜悅中取得進步和發(fā)展。教師要為中等生和后等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做“老師的小助手”,培養(yǎng)和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講點什么——就是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傳授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的內(nèi)容取舍和安排要依據(jù)課程內(nèi)容和學生學情,要做到精而少、具體而實在。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或是課堂應特別訓練的能力,應具有導火索性質(zhì),讓課堂精彩而有效。因此,講點什么在備課中最為關鍵。備課時要擇其要點,選其關鍵點。
留點什么——課堂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留下知識或能力,讓課堂教學凸顯價值和意義。好的課堂教學要給學生心中留痕,讓學生能時時回憶起來,時時鞭策自己。因此,教師備課要關注課堂有效教學,預設課堂教學“留點什么”,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深刻印象,久久不能忘懷。
用點什么——課堂有效教學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只有方法行之有效,才能完成“講點什么”,才能達成“留點什么”。好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成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思考這節(jié)課用什么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效果。方法的選用,關鍵要做到因材施教。
讓自學真實發(fā)生——有效課堂的預習可理解為自學,自學不僅能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自學的誤區(qū),自學并非在課本和參考書上找答案,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和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有效的自學不是看資料的裸學和借助資料的助學,而是消化吸收的記學,自查反饋的量學。
流程切忌走形式——有效課堂的流程依據(jù)學情,“導、學、測、評”四環(huán)節(jié)可任意排列組合,針對具體問題,“導、學、測、評”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探究學習等于在活動中學習——探究學習并非完全就是在活動中學習。完整的探究學習過程,教師先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問題,然后圍繞問題引導學生推測、猜想,尋找可行性方案,最后由學生在實踐中實施、驗證,從而解決問題。學生親歷探究過程,能獲得探索的積極體驗,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成果。
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課改要看學生學習是否自主,師生、生生之間是否互動,課堂教學是否凸顯個性化特色,小組合作學習是否體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課堂實施中設計的問題是否站在學生學的立場上,課堂教學是否關注學生差異性發(fā)展,能給學生提供學習內(nèi)容的階梯套餐。
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fā)——關注課改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煽情”要激情滿滿,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激趣要奏效,合作探究要吸引學生,讓學生的研習具有成就感,通過師生互動感召課堂。
關注學生的合作能力——關注課改還要關注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學習要求組內(nèi)成員共同參與,共享課堂資源,互動交流。小組合作應凸顯學習效果而輕合作形式,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學習內(nèi)容都要采用合作學習。開展合作學習要精選內(nèi)容,準確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
關注學生的探究生成——關注課改也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生成,課堂探究要能夠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享受求知的愉悅。探究學習的關鍵是提出激起學生探究欲望的問題,前提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學習氛圍。教師要啟發(fā)、引導、輔助學生進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動腦獨思或與同學合作。
語文學科工具性和思想性兼而有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zh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把握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精心設計更好地滲透德育。
教師要以文學特有的“美”陶冶學生。語文教材選編的文章文質(zhì)兼美,教師在教學中應先從分析文章的語言入手,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講解,使文章情境在學生腦海里再現(xiàn),讓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在體驗和感悟中學習,獲得美的享受。接著入手分析文章蘊含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在感受作品意境美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教師要以真摯的情感感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課文內(nèi)容有深刻的理解,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之中,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把深厚的情感傾注于課堂教學,才能感染、打動學生,才能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在教學《挖薺菜》一文時,教師要先讓自己在閱讀中生情,也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生情。教師可讓學生回家后,請祖輩們講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讓學生在傾聽和感悟中加深情感體驗,然后再去體會“我”對薺菜的感受。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幸福生活的珍惜和熱愛之情。
教師要以深入分析引導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學習熱情本就是一種穩(wěn)定而深刻的情感獲得和體驗,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強大推動力,是增強學生學習效率的助推器。教師要借力和學生的情感交流,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熱情,讓學生帶著高漲情緒進行學習,帶著激動情緒進行思考。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達到語文教學目的,是實現(xiàn)語文課程改革的關鍵。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積極探索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進語文教學發(fā)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1]藍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陳光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中小學教育,2016(07).
[3]王梅芬.以“學為中心”的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8(02).
[4]顏彩燕.課堂——綻放生命價值的理想之地——淺談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黑河教育,2017(01).
[5]鄒新鋒.淺析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5(32).
[6]紀宏.打造語文教學有效課堂[J].北京教育,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