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 要 益智器具的到來,課堂上學生即動腦又動手,二者并駕齊驅,相輔相成,打開了學生身上學習源泉,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讓他們學到了知識,提升了能力。器具不僅是學生學習的推手,還是學生的玩伴,各種五顏六色的學具,讓學生常常愛不釋手,一邊玩一邊學,小學數學課堂也煥然一新。
關鍵詞 益智器具;思維方式;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8-0156-01
小學生的心理活動具有很強的體驗性和直覺性,其思維活動的進行要依賴于動作、實物、圖像、語言等為支撐。所以,要最大限度的啟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其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學習。
一、走近器具,激發(fā)學習興趣
例:在進行益智活動“漢諾塔與數學遞歸法”教學時,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
師:同學們,古印度的僧侶流傳一個關于宇宙會在一瞬間毀滅的預言,大家想不想聽一聽?(師運用圖片、語音等方式課件演示“漢諾塔”的由來)
吊足學生的胃口,把學生緊緊地吸引住了,從而誘發(fā)了學生急切學習的需要和強烈的學習興趣。
二、走進器具,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一)觀察器具,引導有序思維
例:在進行益智活動“漢諾塔與數學遞歸法”教學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師:我們了解了漢諾塔這款器具的由來和玩法,大家想不想親自動手試一試?
學生一個個興趣高漲、躍躍欲試。
師:在動手操作之前,我們還需要進一步了解這款器具構造。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介紹漢諾塔操作臺上有三根立柱和8個有小到大一次排列的圓環(huán)。
師:結合器具,你能說一說玩法嗎?大家好好聽,做好補充。
在組織學生經歷觀察、思考之后,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通過努力實現后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鼓勵,這樣有利于良好數學思維習慣的養(yǎng)成。
(二)使用器具,引導解析思維
例:在進行益智活動“漢諾塔與數學遞歸法”教學時,在引領學生觀察完器具的構造之后,并沒有急于放手讓學生根據規(guī)則將8個圓環(huán)移動到另一根柱子上,而是降低難度發(fā)現規(guī)則。
師:同桌合作,動手嘗試將三個圓環(huán)移動到另一根柱子上,要求邊操作邊畫圖記錄思路。找出用時最短且移動次數最少的組為優(yōu)勝組。
學生反饋,課件同步演示。
師:通過剛才的演示,我們發(fā)現7步是移動最少的次數,你看懂了嗎?下面就讓
我們挑戰(zhàn)一下誰的動作最快。誰來向老師發(fā)起挑戰(zhàn),請到臺上來。
5名學生和老師將漢諾塔擺放相同格式,開始。
師:為第一名鼓掌。老師發(fā)現剛開始我們的漢諾塔是相同的,為什么移動后不同了,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發(fā)現,前面小圓盤和中圓盤從A柱移到C柱上,至少要移3次;后面要把C柱上的它們移到B柱上的大圓盤上面,也要3次,只是柱子順序變了。
生:我懂了,3個圓盤的移動只要在3個圓盤的移動3步的基礎上,將大圓盤移一步,再用同樣多的步驟將2個圓盤移到大圓盤上就可以了。
師:是的,有了3個圓環(huán)做基礎,4個圓環(huán)的大家以小組為基礎進行探究。
小組合作,師個別指導。
3、玩轉器具,引導創(chuàng)新思維
例:在進行益智活動“漢諾塔與數學遞歸法”教學時,在引領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后,又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經典的“棋盤放米?!鳖}目。
師:64格的棋盤會放上多少米粒?你會怎樣解決。
生:我是這樣想的,第一個格放一粒,第二個格2粒,第三個格4粒,第四個格8粒,我發(fā)現它們依次是:20=1,21=2,22=4,23=8......然后第64格是263,然后求和就行了。
三、走出器具,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巧放圓形”這套器具,在使學生在充滿樂趣的動手操作中學會挑戰(zhàn)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多向思維能力后,通過生生挑戰(zhàn)游戲,培養(yǎng)學生手腦并用、協(xié)調運作的能力,養(yǎng)成有序操作的習慣,通過組組間對抗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在益智器具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器具的特點的精心組織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愿意主動去享受體驗和探索知識的樂趣,才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