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蘭婷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一直以來由于受學生年齡和認知范圍的限制,存在著很大的困難,童話教學的引入讓學生開始漸漸對語文學習建立起濃厚的興趣。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內(nèi)容同樣也以童話故事居多,由此可以看出,童話能夠協(xié)助并提升語文教學對學生個人文化素質(zhì)的發(fā)展,教師也應當發(fā)揮童話教學的優(yōu)勢,鉆研童話教學的應用策略,方能使童話教學發(fā)揮其最大的效力,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童話教學的應用策略,以幫助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更有效的教學。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童話教學;應用策略
目前童話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在教學中,教師對童話的解讀往往是從成年人的視角而言,著重對作者在創(chuàng)作中的行文安排進行學術(shù)上的講解,這樣會讓學生的閱讀體驗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這樣才能將童話教學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其次,教師在對童話進行教學時過于注重童話本身所弘揚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對學生的影響,反而會讓學生不能在童話閱讀中收獲相應的童趣,也對學生的想象力造成了限制。
一、注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童話故事一般是通過虛擬化的人物或動物來塑造一些趣味性的小故事,在吸引學生進入這些虛擬情境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虛擬人物經(jīng)歷的講述來體會到積極向上的人文情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是一切童話故事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作為閱讀主體必須要認真并且細致地對童話故事進行深入閱讀,才能真正發(fā)揮童話故事培養(yǎng)學生高尚人文情操的作用。另外,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所以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因此單獨依靠學生的自制力來讓學生深入閱讀童話故事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教師就應當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豐富閱讀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二、增加教學過程中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教師在對童話故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改掉以往枯燥的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一些情境,通過多變的方式和各種各樣的手段,使童話教學的過程中富有生趣。而這也將會使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得到提高。因為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們對童話故事產(chǎn)生了興趣。這也會導致學生們更加愿意學習童話,促進他們的想象力與自我學習能力。
三、革新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思維
童話作品的閱讀對象主要是兒童。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童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過多的加入自己的主觀想法,而是應該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積極的引導學生們加以想象。教師如果過多的加入自己的想法,則會改變學生們的思想。因此,教師應該革新教學方法,積極的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想象,只有讓學生們自己想象才能啟發(fā)他們的思維。通過讓學生們對童話故事的想象,完善他們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四、深化童話素養(yǎng)
教師的童話認知和專業(yè)素養(yǎng)是其進行具體教學活動的支撐物,為教學行為的持續(xù)性的保持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chǔ)。只有增強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性,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童話教學的現(xiàn)狀,同時也使得教學效果有了實質(zhì)性的增強,為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情感相互融合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教師可參加學校或者社會舉辦的教學培訓來提升自身知識層次。此外,多次的教學實踐是童話素養(yǎng)培養(yǎng)及深化的最好途徑。比如,教師在講授“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的童話時,可讓學生先行想象小燕子在第四次飛到菜園子里的語言和行為,有的學生會回答“我飛近仔細看看,茄子的花兒是紫色,冬瓜的花兒是黃色”,用學生的現(xiàn)實行為反向作用于教師,使得教師轉(zhuǎn)換學生的角度看待事物,刺激教師對這篇童話有不一樣的理解。
五、增大課外閱讀量
語文教材所涉及的知識是小學生的必修內(nèi)容,但如果學生僅僅局限于此,那么其語文學習的興趣無從談起,學校、課堂等對學生的吸引力就會減弱,也很難促進學生知識量的增長與視野的開闊,十分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因此,學生的課外童話閱讀工作的開展須提上日程,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給予一定的建設(shè)性的建議。
例如教師對《獅子和鹿》中體現(xiàn)出的“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可借助于類似的文章使得學生對其的感悟加深,提醒學生要看到事物發(fā)展的兩面性,像《賣神像的人》《鷹和狐貍》等均可讓學生在課后進行閱讀。之后在恰當?shù)臅r機組織交流活動,促進學生對此道理的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其他學生的思想提升有了一定的啟示與點撥。
六、拓展思維訓練
童話故事的學習對學生提出了豐富其想象力的內(nèi)在要求,而針對想象力的思維拓展訓練也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須貫徹和落實的教學行為。比如教師在教授《巨人的花園》時,可讓學生自行想象巨人在斥責小男孩時小男孩的語言應對方法,并且想象巨人拆掉墻之后是什么樣的畫面、巨人會和孩子們玩什么樣的游戲等等。通過這樣的教學設(shè)計,不僅對學生想象力的發(fā)展進行了豐富,還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延伸與拓展。
七、強化師生交流
不同個體的學生,其心理變化各有不同。而同一個學生在不同的時間段內(nèi),其心理也會有細微的差異性。如何發(fā)現(xiàn)并積極利用學生當前的心理狀態(tài),使之對學習實踐產(chǎn)生正向的作用,這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比如在《自己去吧》童話中,教師通過觀察、訪問等方法熟悉每個學生個體的興趣、知識儲備等狀況,對基礎(chǔ)較為扎實的學生進行一定的拓展訓練。對于基礎(chǔ)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的重點在于知識的鞏固與強化,包括生字的認讀、情感的體會等。在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加深了師生間的交流。
八、結(jié)語
綜上,童話在文學中的重要地位促使教師在童話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須尊重并傳達故事的藝術(shù)性,建立理論知識與教學實際的聯(lián)結(jié)點,使得童話教學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邱文杰.小學語文童話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7(10).
[2]李淑敏.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