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昌
【摘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德育教育工作逐漸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和重視。高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身體,還是在心理方面,都處于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在該時期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德育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其成長為一名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zhì)人才。本文先分析了高中階段學生的特點,并提出幾點德育教育的方法。
【關(guān)鍵詞】 ?新課改 以生為本 德育教育 健全的人格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4-007-01
德育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例如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zhì)教育等。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需要教師和校長都能夠始終秉承生本管理理念,能夠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的制度,構(gòu)建出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使學生能夠具備健全的人格。
一、高中生的發(fā)展特點簡析
第一,在心理方面。高中時期的學生心理還未成熟,積累的社會閱歷也較少,不具備充足的實踐經(jīng)驗,無法準確辨別社會中的一些事物,并且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響。很多學生在接收到社會、網(wǎng)絡上的不良信息后,容易走上歧途。因此,學校、教師都需要正確引導高中學生,要重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德育教育能夠讓教師從更多的角度和方面了解學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在第一時間疏導學生,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促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第二,在生理方面。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趨向成熟,雖然心理還未成熟,但是身體逐漸成熟,這使得男女生之間會產(chǎn)生情愫,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正確引導學生的情感,使其能夠正視這種情感。
第三,在學習方面。無論是何種階段的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高中學生也不例外,既有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同樣存在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根據(jù)學生能力、知識基礎的不同,為其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和目標。教師和學校都需要重點關(guān)注后進生,要提高其學習的自信心。
二、以生為本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管理方法
(一)建立生本管理理念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無論是校長還是教師,都需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落實到位,這樣才能夠保證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在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通常都重視“事”,例如開展德育教育課程、舉行德育教育活動等。這雖然也能夠保證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卻無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開展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校長、教師需要具備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要逐漸擺脫“事本”的束縛和限制,要將德育教育的重點放到學生身上。
首先,校長和教師需要了解當前高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制定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要避免出現(xiàn)策略與學生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情況,使德育教育能夠具備針對性;其次,衡量德育教育工作的標準是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要根據(jù)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調(diào)整和優(yōu)化德育教育策略,要真正落實以生為本的理念。
(二)建立健全德育管理制度
要想促使德育教育能夠順利、有序地進行,就需要校長能夠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的管理制度,這也是教師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夠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相關(guān)標準和要求。高中時期的班級管理涉及到非常多的事務,教師不僅需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需要了解其生活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校長需要結(jié)合當前學生的特征,制定好德育教育的管理措施,這能夠給教師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帶來較大的便利,能夠規(guī)范德育教育工作。
校長在制定德育教育管理制度時,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全面性原則。德育教育工作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因而管理制度也需要具備全面性,無論是校長還是教師都需要一視同仁;第二,個體差異性原則。學生由于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校長需要結(jié)合當前學生的差異性,保證德育教育管理制度也能夠具有差異性,便于教師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三)構(gòu)建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對于教師來說,以生為本的理念帶來了更多的要求。首先,教師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要保證德育教育具有有效性。目前,很多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人的寵愛,這使得這些學生容易出現(xiàn)自私、較為依賴他人等問題,不具備較強的集體意識,這些都是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其次,教師要認識到,德育教育工作是服務于學生的,是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教師需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矯正學生存在的問題。要想實現(xiàn)以上兩點,就需要教師能夠構(gòu)建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
(四)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
德育教育工作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具備一個健全的人格,能夠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素質(zhì)人才,而這也是落實以生為本的必然結(jié)果,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校長和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既要具備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還需要明確教育的目標,即使學生具備健全的人格。
首先,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出班會具有的德育教育作用,要創(chuàng)設與德育教育相關(guān)的班會主題,充實班會內(nèi)容,為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做好鋪墊;其次,校長要根據(jù)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時間自己的德育教育知識。校長和教師要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到課外實踐活動中,例如走訪敬老院、參觀烈士陵園、參加社區(qū)服務等,這既能夠鍛煉學生的人教交往能力,還能夠使其具備善良、正直的品行。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校長、教師都需要正視德育教育,認識到其重要性與必要性,要感覺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開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動,使學生都能夠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健全的人格。
[ 參 ?考 ?文 ?獻 ]
[1]顏迪,潘洪策.基于“以生為本”視角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管理分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4):33-34.
[2]何漢勇.基于“以生為本”視角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管理研究[J].名師在線,2016(10):88-89.
[3]陳劍波.論“以生為本”視角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管理[J].神州(上旬刊),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