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旖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春風給初中歷史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觀,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已經(jīng)不再是教師的追求,他們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诖?,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從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分層教學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自主學習方式、讓學生受益匪淺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這四個方面來展開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歷史教學 ?初中
何謂之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在全面發(fā)展中所具備的各種品格與能力。何謂之歷史核心素養(yǎng)?歷史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歷史思維品質與關鍵能力。這也就意味著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完成從“以教師為主體,以知識為核心”到“以學生發(fā)展為主體”的巨大轉變。而理念指導行為,在此基礎下,教師的教學行為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必須要完成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教師所說的備課。因而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新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教學設計。在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通常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所設計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都是自己認為的,并沒有經(jīng)過學生的認可。這樣一來,當教師在課堂上完全按照教學設計來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就如同教師事先編好的程序那樣毫無思想。因而教師必須在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進行教學設計。例如:《隋唐的文學藝術》這一節(jié)從詩歌、書法與繪畫以及音樂和舞蹈等多個方面向學生展示了隋唐藝術的燦爛輝煌。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就會利用具體的人物和事物來驗證這些史實。此時我就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來尋求學生最感興趣的歷史人物以及他們的作品,進而將之應用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中。這樣一來,我在課堂上講解這些知識的時候,學生就會充滿探究的欲望。但如果我沒有這樣做,學生在課堂上就不會變得那么積極,因為想知道這些知識的并不是他們自己。
二、分層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個性發(fā)展
在統(tǒng)一班級授課制度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選擇了用同一把尺子對全體學生進行丈量,這樣所導致的弊端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進而使得歷史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因而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還需要使用分層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使得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個性化的發(fā)展。在分層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保證分層的方式必須科學。例如:在進行《全民族的抗戰(zhàn)》這節(jié)內(nèi)容的課堂教學之前,我就通過試卷來對其預習的結果進行測試,進而了解到學生的基本情況。在測試的試卷中會涉及到了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標志之類的基礎知識,還涉及到了國共合作抗日之類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而將學生進行分層。這樣一來,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課后作業(yè)的時候都可以將其進行分層。這樣一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會因為過于簡單而對歷史的學習興致缺失,基礎差的學生也不會因為過于困難而對歷史的學習充滿抗拒,所有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滿足,他們的個性也因此得到很好的發(fā)展。
三、自主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滿興趣
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這門課程,就必須激發(fā)他們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這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探究出學生不感興趣的原因,然后再加以引導。除了初中歷史本身枯燥的因素外,教師的單一教學方式也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就需要以學定教,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豐富多彩的自主學習方式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投入到歷史知識的海洋中。例如:在進行《三國歷史故事會》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課堂教學中,我就需要學生通過演講、講故事、辯論會、故事表演等多種形式來了解有關三國的各種歷史,并且調動他們閱讀史籍的積極性。不管學生是以個人形式還是小組形式進行表演,只要內(nèi)容貼合主題,我都不會過多干涉,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給他們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進而讓他們的表演更上一層樓。這樣一來,在節(jié)目的準備過程中,學生就會下意識地通過各種方式去查閱相關資料,或者去圖書館和書店去翻閱古籍,或者從長輩和民間說唱藝人那里去尋找素材,他們也因此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對歷史的學習也充滿興趣。
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受益匪淺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將學習比喻為砍柴的話,良好的學習習慣所發(fā)揮的作用就如同磨刀一樣。在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則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和積淀核心素養(yǎng)。因而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上課積極回答問題、不懂就問等。這些只靠學生自己是無法做到的,因為初中學生并不具備很強的自制力。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例如:我會將自己的分層結果應用到分組之中,保證每一個小組中至少都有一個基礎好的學生和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除此之外,小組中必須存在一個領導能力強的學生來擔任組長。前者可以保證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可以得到有效的解決,后者則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更佳。不管是預習、復習還是其他活動,我都會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組長的權責等同于教師本人。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因為我不在而忽略了學習。為了更激勵學生,我還會定期地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考察,并選擇其中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獎勵,不及格的學生則進行懲罰。這樣做就可以很好地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為了響應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和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必須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貫徹落實到歷史教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歷史教學,需要教師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選擇以學定教的教學方式。只有這樣做,初中歷史教師才能夠使學生掌握淵博的知識,具備顯著的能力,成為21世紀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田興坎.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47-148.
[2] 武文.初中歷史教學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解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