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瓊瑜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識字和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現(xiàn)在小學識字教學高耗低效,學生不理解的機械識字,不但無趣還易忘,如何讓學生在枯燥無味的識字學習中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是低年級語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前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提升了學生的興趣之后,教師根據(jù)低年段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在課堂上進行有趣又有效的識字方法,并整合各類資源,鼓勵學生積極自主識字,拓寬識字空間,從而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大幅增加學生的識字量。
【關鍵詞】低年級語文教學;興趣;識字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7-0213-01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識字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更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如今已不是一本教科書就能夠滿足學生日新月異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抓好課內(nèi)識字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自己的識字量。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讓孩子對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了解識字的重要性,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我通過幾年來對一線教學工作經(jīng)驗的不斷總結得出以下結論:每堂課涉及的內(nèi)容要準備充分,豐富多彩,從而激發(fā)孩子對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孩子識字的能力。以下是通過課堂實踐驗證過的幾種高效教學方法。
課堂效率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呈正相關,而豐富多彩的課堂內(nèi)容則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從而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和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獲得非常高效的教學成果。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興致盎然的狀態(tài),享受學習而不是將其視為負擔,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多費精力搜集各種有趣實用的資料,盡量契合低年級學生對于形狀、游戲、聲音感知靈敏的特點,使課堂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由于漢字的特點是音形義結合緊密。在教學生字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聯(lián)系實際,進行趣味教學。
貼近生活,寓教于樂
發(fā)根據(jù)低年級小學生好動,易分心,而游戲激趣可以喚起他們的好奇心,把枯燥·機械的識字變得有趣味。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姓氏歌》一課時,因為中國姓氏很多,不止于課本上的這幾個姓,因此課堂上同桌玩起了互問互答的游戲,不僅讓孩子互相認識對方的姓名,同時讓孩子們強化鞏固知識點,例“你姓什么?我姓張,弓長張。”除了把字拆開的這種介紹姓氏的方法,還可以組詞,畢竟有的孩子姓氏比較少見,例“你姓什么?我姓鄭,鄭成功的鄭”。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激起了他們的探求欲望。
猜謎語識字法
猜字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字游戲,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xiàn)象。謎語的創(chuàng)編可以運用漢字的音、形、義的某一方面來造字,這樣易于調(diào)動學生開動腦筋的參與,同時讓他們在猜字謎過程中,加深對漢字的理解。學生喜歡猜謎語,猜謎語本身也是饒有興趣的一項活動。如教學“明”字時,可讓學生猜字謎“一月一日非今天?!睂W生在愉快之中即學會了新字(明),又理解了“明”有“明天之意”,可謂是兩全其美。有趣的謎語能引起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使他們樂于識字。
科學歸納漢字 提高學習效率
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蘊含著以圖形為基礎的形象思維功能和以結構為基礎的邏輯思維功能,所以教學時應當結合“漢字的構件”來出發(fā),如以“木”字系統(tǒng),組團學詞。
師:我們知道,“木”代表樹木的意思,如果在“木”字下面加個“一”橫,讀什么呢?
生:本子是木頭做的。師:對嗎?我們先來看看“木”的象形字,再來對比“本”的象形字,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樹的底下多一個圓點,表示樹靠根從土壤中汲取,所以我們“本”,有指草木的根,現(xiàn)在延伸義為事物的根源。
接下來再讓學生對比“木”與“榕”的關系,當木作為偏旁時,這個字讀“róng”,再出示“枝,材,柱”,讓學生發(fā)現(xiàn)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形聲字,字的右邊都是聲旁。
木字還可以做上偏旁,如“李,杏”。
再來引導學生想一想,木字可以做左偏旁,上偏旁,還可以做下偏旁,如“桌”。
“木,本”,同時再拓展“榕,枝,材,柱”,“李,桌”等生字,識字量是比較大,不過這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整合課內(nèi)外的字成為一個系統(tǒng),在擴詞學習中理解鞏固了字義,這樣識字效率也很高。
演繹推理 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學生要懂得聯(lián)系生活來分析字意,更容易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從而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如學習“塵,尖,滅”,老師先讓學生觀察思考字的部件,再來討論。
生:塵是有“小”和“土”組成的,就是很小的土。
師:生活中你見過塵嗎?
生:起風了,揚起細小的土讓人睜不開眼。
師:真會觀察生活。接下來,有個它的孿生兄弟“尖”,你認得出它嗎?
生:上“小”下“大”。
師:會分析,想一下,生活中有哪種東西類似這種?
生:我找到啦,鉛筆。
師:生活中像這種上小下大的形狀就叫做尖。它還有另外一個兄弟,滅,誰認識?
生:把火給蓋住了。
師:沒錯這一橫也許是水,也許是鍋蓋,也許是……這一橫就表示滅火的東西,我們的先祖都是通過觀察才創(chuàng)造字來代表事物。我們根據(jù)會意字構形法來識字,不僅記住了字形,也明白了字義,是不是很輕松快樂就學會了,同學們,你認識的字還有哪些也是會意字?
生:雙木“林”,很多木的林子。
師:學以致用,真好。
生:三個人組成“眾”,表示人多。
識字教學就是要先分析,再歸納,再由此分析新字,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再不斷實踐探索中進步。
引導學生探索識字的學習方法,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實情,了解學生對識字知識的需要。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具個性的,并不是被動去學習的,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結構。合理制定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以感興趣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盡可能讓學生明確教學重點,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識字學習框架,依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了解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探索的氛圍中學習識字。
學生掌握了識字的學習方法,對新漢字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方法就會有所提高,教師應給與學生科學的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育思想是學生學習的關鍵,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已經(jīng)摒棄了一半的傳統(tǒng)觀念,應把主張學生主動進行探究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低年級的學生雖然接觸的知識少,但實踐能力強,所以讓學生主動探索識字學習,主動發(fā)展識字學習的能力才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總之,通過轉換學習角度,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的潛移默化的熏陶下,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會越來越喜歡漢字,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類資源來拓寬識字空間,逐漸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再輔之以教師教授的科學方法,定能為以后的語言文字知識、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文偉.我們的系統(tǒng)識字課:遵循漢字學的識字及閱讀課例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1.
[2]江金輝.《新教師》[J].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