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 任炳蓉 郭盼
【摘 要】 采用自編的《小學全科型師范生認識信念系統(tǒng)調查問卷》對205名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和研究生進行調查發(fā)現:小學全科型師范生對全科知識、全科知識學習、全科教學的認識信念較高;對學生、自我的認識信念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小學全科型師范生對全科知識學習有主動欲望,但因個體差異存在矛盾;小學全科型師范生在教學方面發(fā)展良好且有獨特見解;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自我認有待提升。
【關鍵詞】 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認識信念系統(tǒng);現狀調研
一、引言
《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要求小學教師“適應小學綜合性教學的要求,了解多學科知識”和“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少先隊活動的聯系,了解與其他學科的聯系”,[1]這就要求師范院校培養(yǎng)具有全科型素質的小學教師。因此,高質量的全科型小學教師是我國未來教育之需,亦應是未來小學教師發(fā)展的應有模式。然而從實際來看,農村偏遠地區(qū)與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全科型小學教師要求差距極大,不同地區(qū)全科型教師教授給學生的知識及舉行的各類實踐活動也天差地別。雖然有地域等客觀因素的限制,但是教師本身認識信念系統(tǒng)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關鍵因素之一?;诖?,本研究以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認識信念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了解小學全科型教師認識信念發(fā)展的現狀并探索影響全科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部分因素。
二、研究方法
1、問卷編制
采用自編《小學全科型師范生認識信念系統(tǒng)量表》對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進行調查。問卷包括對全科知識的認識信念(5個項目),對全科知識學習的認識信念(3個項目),對全科教學的認識信念(6個項目),對學生的認識信念(3個項目)和對教師自我的認識信念(4個項目)。[2]每個項目均包括非常贊成,贊成,中立,不贊成,很不贊成五個選項。采取網絡問題發(fā)放形式,共發(fā)放問卷22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205份,回收率93.18%。
2、數據分析
利用spss25.0進行數據分析。
三、研究結果
1、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認識信念總體現狀
對小學全科師范生認識信念進行統(tǒng)計,如表1所示。
依據表1可知,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認識信念處于中等水平。其中,對于全科知識、全科知識學習及全科教學的認識信念較為贊同,但對學生和自我的認識信念偏低。究其原因,部分小學全科師范生在對學生觀方面存在差異及自我效能方面的差異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
2、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對全科知識的認識信念現狀
對小學全科師范生關于全科知識的認識信念進行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對全科知識的認識信念較高。而關于全科知識的含義的認識信念較低。由此可知,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對于全科知識和理論的認識都存在不足,但卻是有發(fā)展空間的。究其原因,雖然全科小學教師培養(yǎng)已成為一種熱潮或未來發(fā)展趨勢,但現今關于小學全科教師的課程設置、教師資格證考試等基本都以分科設置,實際取得效果有限,制約了小學全科型師范生對全科型知識、概念等認識的深入。 [3]
因此,對于小學全科型教師的培養(yǎng)而言,在課程的設置上,需要注重全科目知識的相互貫通,并關注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系,使學到的學科知識與實踐相互打通脈絡。除此之外,還應利用網絡拓寬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綜合知識,例如公眾號、論壇、講座、論文、雜志等等。
3、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對全科知識學習的認識信念現狀
對小學全科師范生關于全科知識學習的認識信念進行統(tǒng)計,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小學全科型師范生更多地關注學習者對知識準確性的培養(yǎng),同時也非常關注技巧和實踐在促進知識吸收過程的重要作用。由于教師是一個實踐性強的職業(yè),關注實踐與技能是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的迫切之需。由此可知,對于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培養(yǎng),不僅僅應對客觀知識的準確復現,更是將客觀知識與技能以及實踐相融合,方可滿足其培養(yǎng)需求。
4、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對全科知識教學的認識信念現狀
對小學全科師范生關于全科知識教學的認識信念進行統(tǒng)計,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關于教學的認識信念處于中等偏上。說明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經過學校理論學習,已經形成了正確的教學觀念。但是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人對教學中應關注知識的產生過程、關注學生主體、以及淡化考試評價等觀點不能完全杜絕,而是較不贊同。
5、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對學生的認識信念現狀
對小學全科師范生關于學生的認識信念進行統(tǒng)計,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小學全科師范生關于學生的認識處于中等偏下。其中,較為贊同學生的動機、態(tài)度、情感、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對全科學習的作用,但是不贊同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以及個體差異性的存在。這表明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對全科教師認識信念中學生層面識還存在著不足和疑惑,因此,需要豐富對于小學生心理課程的設置,結合實地、案例來保障學生的對小學教育現場的把握,多與兒童接觸、溝通,加強對教師本職業(yè)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素養(yǎng)。
6、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對教師自我的認識信念現狀
對小學全科師范生關于自我的認識信念進行統(tǒng)計,如表6所示。
由表6可知,小學全科教師自我認識信念層面的總平均分為2.63.其中關于優(yōu)秀的全科型教師往往表現出課堂的民主性的單題平均分最高;其原因在于,民主型的教師和民主型的課堂管理模式是教育教學發(fā)展的趨勢和進步,同時也說明了小學教育專業(yè)師范生對民主型課堂和教學有著巨大的憧憬和渴望。關于每位全科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或教學偏好單題平均分最低;其原因在于,教學風格是有不斷的教學實踐工作的積累而逐步形成的,大多數師范生,因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和系統(tǒng)的教學經歷很難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是確有這方面學習的傾向。由此可知,小學教育全科型師范生對教師自我的認識信念系統(tǒng)整體是傾向于民主課堂、進步的,尤其是關于課堂管理模式、思維發(fā)展階段;但是在教學風格的個性上仍有不足。也說明在教學與實踐中,需要加強師范生對自我的認識信念。
四、討論
1、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認識信念系統(tǒng)較為模糊,但尚有一定基礎
對《小學全科型師范生認識信念系統(tǒng)調查問卷》中涉及全科知識的5道題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有32.68%-40%的被試者會選擇中立,且在全科型知識的來源、性質上都因沒有明確的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究其原因,首先考慮到目前為止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中也很少系統(tǒng)的學習全科型教師知識,大多數學校依然采用高師院校傳統(tǒng)的分專業(yè)培養(yǎng)小學師資的辦學模式,同時師范生自我意識淡薄等。介于沒有系統(tǒng)的引導和傳達,因此,很難形成對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相關知識的理解。
但是由于小學教育專業(yè)生在大學期間有嚴格的教育實習以及業(yè)余代課或者家教的經歷,也有部分學生會參加教育學習論壇。這使得小學教育專業(yè)生有機會接觸到全科教育思潮并且促使自身形成自己全科教學思想,為全科知識的進入提供了一把開門鑰匙。這也讓調查結果不僅僅只呈現出中立的態(tài)度,而是有不同的想法表現出來。
2、小學全科型師范生對全科知識學習有主動欲望,但因個體差異存在矛盾
針對全科型知識學習的內容,本問卷一共涉及三道,分別對學習過程、學習接受、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結果四個部分進行測量。在調查結果中發(fā)現,約占31.22%的被試者對待學習過程的反復性保持中立態(tài)度,約占30.76%則贊成關于學習應當反復性的觀點。約占49.75%的被試者不僅僅關注學習本身,更關心的是學習之后帶來的實踐收益。在調查中還注意到學習過程是最關心的問題,循序漸進的過程更被大多數被試者接受。
由此看出,絕大多數小學教育專業(yè)生都有強烈的對全科型知識的學習欲望,并且對某些課程,例如書法、綜合與實踐、研究性學習等課程有濃厚的興趣。而小學教育的綜合性,也就必然要求小學教師的基礎知識和知識結構的綜合,要求學生具備說、寫、做、唱、畫、跳、玩等各個方面的能力與技巧。[4]但在客觀條件滿足的情況下,由于個體差異的原因,學習的效果也會產生差距,從主觀打擊了原本學習的熱情。例如:特別是進行全科形式的課程講授時,就會存在著部分學生想要進行創(chuàng)新式的融合教學但不分主次授課的現象。
3、小學全科型師范生在教學方面發(fā)展良好且有獨特見解
小學全科型師范生教學的認識信念包括六個項目,分別是以課程的融合性、整合性作為教學形式;教學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課堂的主導者以及評價標準。調查結果中發(fā)現,有41.46%的人都贊成全科型應以課程的整合作為教學形式,只有近20%的人持反對態(tài)度,多數人依然希望課程發(fā)生改變。但三分之一的人依然贊成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三分之一持中立態(tài)度,很多學生對于教學依然保持傳統(tǒng)的思想,不僅是課程設置的因素,多數地區(qū)的客觀因素也難以忽視。很多人雖然堅持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但是都渴望改變,也都更尊重學生的想法,46%的人不認為學生知道知識的結果而理解并不重要。由此可知,雖然傳統(tǒng)的教學依舊存在,但是未來的教師是對課程改革抱有改變的希望,也不認為考試成績才是唯一評價標準,三分之一的人雖然選擇中立,但是也正說明了只要方法得當,更多人都愿意接受新的理念。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發(fā)現,雖然部分學生對于教學的認識依舊停留在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中,但是很多人仍然會有獨到的見解并且相信、嘗試更為靈活的教學,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4、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自我認同有待提高
針對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自我認識信念,本次問卷分析包含4個項目,分別包括思維發(fā)展,情緒對課堂效果的影響,教學風格以及課堂管理模式。
訪談發(fā)現,超過半數的人都認可自信、良好的情緒會協助我們達成更好的課堂效果,都更渴望民主、靈活、融合的課堂,都喜歡具有個人風格的教學。這說明無論是課堂還是教學,雖然尚不能大幅改變現狀、升學等客觀因素,也有五分之一的人依舊處于中立,并未明確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但是大多數小學全科型師范生的自我意識較為強烈,愿意不斷接受新的理念知識,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究其原因,新型知識的出現、傳播仍是有一定效果的,而要繼續(xù)保持前沿理念的傳播、學習,就有必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通識課程。
【參考文獻】
[1] 教師工作系列叢書.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 謝圣英.中學數學教師認識信念系統(tǒng)量表的編制與信效度檢驗[J].數學教育學報,2014.23(6)47-54.
[3] 于書娟.小學全科型卓越教師培養(yǎng)的主要國際經驗[J].教育科學研究,2015(12)14-17.
[4] 王麗艷,龐昊.日本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經驗及其思考——基于廣島大學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12)74-78.
【作者簡介】
王 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本科生,小學教育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