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平
【摘 要】統(tǒng)編版教材每一單元都明確提出了語文要素,凸顯語文要素、優(yōu)化教學設計,無疑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本文從領會編寫意圖,優(yōu)化教學目標;圍繞單元導語,優(yōu)化情境創(chuàng)設;借力練習資源,優(yōu)化教學策略;關注單元要素,優(yōu)化教學內容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語文要素;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策略;教學內容
相比較其他版本的語文教材,統(tǒng)編版教材對學生知識習得、能力提升方面的要求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教學的操作性更強。如何凸顯語文要素,優(yōu)化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現(xiàn)結合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第一課時的教學實例,談談我的幾點感悟。
一、領會編寫意圖,優(yōu)化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堪稱課堂教學的“方向盤”,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此,想要切實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教者對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尤為關鍵。通過研讀教材,人們已經(jīng)形成共識:統(tǒng)編版教材的單元導語、課后練習為教師的教材解讀、教學預案設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教材解讀,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解讀,還應包括對課后練習等文本資源的解讀。使用教材時,教師應該研讀課后練習資源,用心揣摩編者的編寫意圖,準確把握本課需要重點落實的語文要素,即教師所要傳授的語文知識,學生所需提升的語文能力。例如,《大自然的聲音》課后練習和編寫意圖如上圖,筆者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會寫“奏、柔”等12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運用借助圖片、聯(lián)系生活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詞,體會文中象聲詞的妙用。
3.借助簡單的思維導圖梳理課文段落結構,了解課文“總—分”的構段方式。
4.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感受“風聲”的美妙,主動分享和積累自己喜歡的語句。
本課教學目標1、2、4的制定關注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生動的語句”,目標3、4關注了學習者——小學中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梳理課文段落結構,主動內化積累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課后練習1、2、3對應的學生語文素養(yǎng)相應得以訓練,課后練習4的落實可以安排在第二課時進行。
二、圍繞單元導語,優(yōu)化情境創(chuàng)設
“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庇阡衾蠋熯@樣說。新授一節(jié)課首先應采用最恰當?shù)姆绞綄胄抡n,激發(fā)學生走進新課文的學習,吸引學生真心想學,引導學生主動去學。
片段: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是什么呢?(播放聲音)豎起小耳朵!你聽到了什么?
生:(興奮地)我聽到了小河流淌的聲音。
師:是的,你呢?
生:清脆的鳥鳴聲。
師: 老師喜歡你用的這個詞——“清脆”。還有補充嗎?
生:(迫不及待地)我還聽到了青蛙的大合唱。
師:聽得真仔細!
生:……
師:這些聲音可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珍貴禮物,(板書課題)一起讀課題。
統(tǒng)編版教材每一單元都設有“單元導語”,這些導語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單元學習重點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應細細研讀,巧妙利用?!洞笞匀坏穆曇簟肥且黄槿ぐ蝗坏拿牢?,描寫細膩、語言生動。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抓住本單元導語“大自然賜給我們許多珍貴的禮物”,圍繞“禮物”展開談話,借助多媒體精心創(chuàng)設了學生可以感知的情境,鏈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成功喚醒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引領學生自覺地靠近文本、進入文本。
三、借力練習資源,優(yōu)化教學策略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只有利用好這個例子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才會有實實在在的學習收獲。學習結果不僅表現(xiàn)在雙基上,而且表現(xiàn)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及思維方式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和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實現(xiàn)學習目標。
片段:
師:第二組詞語,請這排同學依次向后讀!
師:“呢”是一個多音字,我們一起讀!
生:呢喃細語。
師:怎樣說話才是呢喃細語呢?
生:小聲地說話。
生:輕輕柔柔地說話。
師:你在哪里聽過這樣的聲音呢?
生:寧靜的夜晚,媽媽給我哼唱搖籃曲的聲音就是輕輕柔柔的。
生:我聽到過春天的屋檐下兩只小燕子在輕柔地講話。
師:是呀,這樣輕輕的、柔柔的聲音就可以叫作呢喃細語。請女生一起讀好這個詞語。
師:有的時候,咱們可以像這樣,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理解詞語。把詞語送進句子中,感受一下風的溫柔吧!
生:(齊讀句子)
很多時候,機械地讀寫生字新詞會使學生厭煩不已。詞語理解僅停留在意思的解釋,缺乏在語境中識字詞的方法,枯燥無味。本課生詞教學時,教師借助課后練習3“讀讀課文中描寫聲音的短語,說說你在哪里聽到過這樣的聲音?!睂⑸中略~的理解與生活對接,勾連起學生的生活記憶,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識好字詞,習得了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將識字學詞與理解文本巧妙融為一體,呈現(xiàn)出了一個具有濃郁語文味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片段: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填寫的圖表?
生:(上臺展示)
師:你能結合圖表向大家介紹一下課文寫了什么嗎?
生:(結合圖表講解)課文圍繞第一句話先寫了風的聲音,接著寫了水的聲音,最后寫了動物的聲音。
課文整體結構清晰,先總后分,課文第一句話“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開門見山,再從“風聲、水聲、動物發(fā)出的聲音”三方面分別描述,結構化思維十分明顯。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過課文《秋天的雨》,對于這樣的構段結構并不陌生?;趯W情,教師借助課后練習2出示學習單,放手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的過程,學生學會提取課文關鍵語句,將文字信息進行整理并有條理地表達出來,體現(xiàn)了“學閱讀”和“學表達”的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要求。
四、關注單元要素,優(yōu)化教學內容
片段:
師:你聽到了哪些美妙的風聲呢?誰來讀?
生:(朗讀微風拂過的語句)
師:誰來點評一下這位同學的朗讀?
生:我認為她可以把朗讀的速度再放慢一些。
生:我覺得“輕輕柔柔”和“呢喃細語”兩個詞還可以讀得輕柔一些,因為這句話寫的是微風。
師:的確,微風吹過樹葉,給我們溫柔、舒服的感受。請你讀好這一句。
生朗讀。
師:多輕、多柔的風聲??!全班女生一起來奏一曲輕柔的風之曲!
女生齊讀。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感受課文生動的語言,積累生動的語句”。學生語文能力的獲得主要靠語文實踐,而朗讀是一項最基本、最普遍的實踐活動。
文章中多處擬人的手法將大自然美妙的聲音描摹得細膩無比,教師通過層層深入的朗讀(初讀正確,再讀分享,品讀感悟)和生生朗讀分享、點評,師生朗讀分享、點撥、提升等多種方式,帶領學生邊讀邊想,品味、想象、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在多種形式的朗讀實踐中,重點關注有新鮮感的語句,學生讀出了韻味,培養(yǎng)了語感,發(fā)展了思維,內化積累了語言。
只要我們依據(jù)課程標準,潛心鉆研教材,領會編寫意圖,凸顯語文要素,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設計,定會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與學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柏春慶.基于深度學習視野下的閱讀教學系統(tǒng)改進[J].語文教學通訊,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