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珍
【摘要】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育者除了要給學生傳授必要的語文知識以外,還應當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通過閱讀、寫作等教學實踐活動,教會學生理解、感悟、鑒賞文章的技巧,發(fā)展其語文審美的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一線教學經歷,以小學語文S版教材為例,在本文中探究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語文審美能力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小學語文教材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和積極的情感導向,無論是對人物精神品質的贊美與歌頌,還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描繪與熱愛,或是豐富多彩的“語文百花園”活動安排,都體現了語文學科的魅力與美感。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通過教學活動設計不斷挖掘教材中蘊含“美”的元素,對學生施以美育。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一,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情感之美。語文閱讀教學實際上是對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和引導,而文章中的情感之美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關鍵因素。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如,在學習《怒吼吧,黃河》一課時,為了使小學生感受到朗讀中的情感之美,教師可以首先進行示范閱讀,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文章中傳達出來的旺盛革命熱情,體會主人公熱愛祖國、以救國為己任的激情,從而與文章產生共鳴,并掌握一些朗讀的技巧,然后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模仿朗讀,嘗試用個人的方式去揣摩和理解作者潛藏在字里行間的熱烈情感,不斷深化個人對文章思想主題的認知,并通過朗讀將這種情感轉移到自己身上,讓聽者感受到文中蘊藏的拳拳愛國之心和強烈責任感,提高閱讀教學的成效和學生的情感審美能力。此外,語文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這篇課文的朗讀音頻,為學生塑造一個有感情朗讀文章的情境,以便學生在聽覺感官的刺激下準確把握文章的內涵,體會文字的力量和情感之美,不斷豐富個人的情感世界。
第二,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使其發(fā)現文章的意境之美。小學生的閱歷十分有限,且他們的形象思維遠遠超過抽象思維,這使得他們對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停留在表面,難以發(fā)現其深層之美。為了讓學生準確抓住課文的意境之美,小學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想象自由,鼓勵他們在課堂上對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情節(jié)等進行大膽聯想,在培養(yǎng)他們語文想象力的同時,幫助他們感受文章中美的意境。如,學習《海上日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日出之美,語文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閉上眼睛,試著放空自己,然后教師要為他們朗讀描述日出之時景色發(fā)展變化的段落,時而娓娓道來,時而抑揚頓挫,并配上先舒緩后激昂的音樂,引導學生邊聽邊想象海上的太陽負重向上、努力突破云層、最終綻放耀眼光芒的場景,以此方式讓學生通過聯想發(fā)現文章中描寫日出景色的意境美,使其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第三,通過賞析教學讓學生感悟文章的語言之美。對語文閱讀文章中的重要詞、句、段賞析也是發(fā)展小學生語言審美能力的途徑。教師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學生鑒賞能力的訓練,通過指導學生尋找字眼、詞眼,判斷語句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方式以及語言的深層內涵等,輔導學生掌握必備的語言賞析技巧。如,講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的“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時,語文老師可以讓學生從“煙花”這個詞入手,明確該詞語主要描寫了煙霧迷蒙、繁花似錦之景,既是三月份暮春時節(jié)揚州綺麗繁華狀態(tài)的體現,也表現了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雖然沒有十分明顯的離別傷感,但是卻在詩情畫意中暗含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傷懷,以寫景傳遞情,給人一種低回婉轉、意味雋永之感。當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鑒賞能力時,學生們就能夠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由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語言審美能力。
二、通過寫作教學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第一,指導學生捕捉自然之美,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自然界的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經歷從中發(fā)現美,并將這些美寫進自己的文章中,增添寫作的文采。如,小學語文老師要為學生提供戶外活動的平臺,定期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共同去體會花香、鳥鳴、深林、流水、高山等景物之中展現出來的美,讓小學生在與自然親密接觸的過程中獲得寫作的思路和靈感,同時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讓其將自然的美好記錄在自己的作文中,創(chuàng)新寫作的角度和內容,不斷提高個人的寫作能力和語文審美情趣。
第二,引導學生體悟生活之美,打開寫作思路?,F實生活中包含了諸多語文的素材,也是學生寫作的主要依據和參考。小學語文老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化思維,在寫作課上引導學生將個人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描述出來,并通過整理和分析,與他人共同分享,互相交流自己從中收獲的感悟,發(fā)表不同的審美感受,在補充和探討中完善學生的審美角度和審美思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道德觀等。通過生活化寫作教學,教師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意識,還能夠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清晰的思路和豐富的內容。
第三,組織學生對于寫作成果進行評價,學會欣賞美。當學生的寫作任務完成之后,語文老師要組織學生對各自的作品進行評價,從他人的文章中尋找閃光點,掌握評價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不斷完善個人的寫作思維。如,語文老師可以把學生的作文分發(fā)到學生手中,確保自己拿到的都是其他人的文章,然后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通讀文章后對該作品的優(yōu)缺點進行總結,并圈出其中的優(yōu)美語句等,培養(yǎng)學生對美進行欣賞的意識。
通過小學語文教學,學生們能夠從文章中、課堂上獲得相應的審美教育,并對這些美進行再加工,不斷完善個人的審美觀念,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全局,準確把握教材、學生和美之間的關系,通過教學創(chuàng)新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美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都受到美的洗禮。
參考文獻:
[1]袁曉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與途徑[J].語文教學通訊,2018(30).
[2]劉春花.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小學生(下旬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