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麗
摘 要:新課改視角下初中化學有效課堂的構建是目前眾所關注的話題,并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積極探索。對于一線教師而言,這更是新課改形勢下的基本教學要求和迫切教學任務。本文簡要探討了五點新課改視角下初中化學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即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營造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讓化學問題生活化。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化學;有效課堂;教學心得
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新課改視角下初中化學有效課堂的構建就成為眾所關注的話題,并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積極探索。對于一線教師而言,這更是新課改形勢下的基本教學要求和迫切教學任務。以下擬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對此談幾點策略性意見,希望對一線教師有所啟示。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這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學習感悟促進素養(yǎng)發(fā)展的前提條件。就初中化學而言,課堂導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從基本手段上說,教師要能夠立足于教學內(nèi)容特點及具體學情,適當創(chuàng)設多樣化教學情境,使得教學內(nèi)容更為豐富多彩,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一般來說,從形式上看,教學情境可分為語言描述形式、多媒體畫面情景、現(xiàn)場演示情景等;從內(nèi)容上看,最常見的有生活實例情景(即蘊含化學知識的生活現(xiàn)象或?qū)嵺`)、實驗演示情景、化學故事情景等等。舉個簡單例子,在學習碳酸鈉時,可以先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幾個生活中利用食醋清除水垢的場景,這實際上即屬于生活實例情境。由于類似的場景學生見過或接觸過但又不能作出科學解釋,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提高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實現(xiàn)良好的學習效果奠定有利基礎。
二、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新的教育形勢下,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特征便是教與學的交替和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學生則發(fā)揮主體作用,因此教師要有意識的避免按著教案進行“獨奏”,而是應將課堂視為師生共同探討問題的交流之場。事實上,“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新課標所倡導的基本教學原則,其作用和目的也正是能夠真正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課改后的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更加注重知識的呈現(xiàn)思路,并突出了探究性實驗在知識生成過程中作用,其主要目的也正是在于引導學生的思維,便于其自主探索學習,這可以說是新課改的基本體現(xiàn)之一。因此,教師應減少傳統(tǒng)的以讓學生識記和理解為目標的灌輸式教學,而多采取新課標所倡導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探索性學習中去產(chǎn)生感悟。尤其是探究性實驗的教學,更應重視這一點。當然這一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有效引導。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通過實驗現(xiàn)象來驗證CO2的性質(zhì),在學生利用老師提供的一瓶CO2做完實驗后讓其思考:“塑料瓶為什么會變癟?”一般同學都能想到是由于CO2溶于水。此時教師就鼓勵大家大膽猜測:“是否還有其它原因呢?”這一追問,點出了關鍵,學生會因此而猜想:“CO2在溶于水的過程中,是不是與水反應了呢?”這時,再讓學生向塑料瓶中滴入適量的紫色石蕊試液,振蕩后與滴入紫色石蕊的蒸餾水比較,觀察顏色變化,這樣很自然引入到CO2與水反應的探究上來。
三、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學過程應突出師生合作、共同參與、教學相長的特點。教師只有營造出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學習,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潛能。在此基礎上以溫和的態(tài)度、得體的語言及適當?shù)姆椒ńY合學習內(nèi)容營造一種和諧、愉悅、平等、合作、積極、進取的學習氣氛。初中生剛接觸化學不久,而化學中的許多概念、定義、定理及規(guī)律又都是從大量的化學現(xiàn)象、過程及實驗中抽象和總結出來的,對于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優(yōu)化教學語言,以形象、具體、生動并帶有一定趣味性的話語直達學生的腦海心田,便于其深入、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此外,深入淺出、形象有趣的教學語言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有利于其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講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時,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徑為一萬米的大球,那么原子核只相當于直徑為一厘米的一個小球,這樣的比喻形象而簡明,不僅便于學生理解,也便于其記憶。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指出,學生在課堂上產(chǎn)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就在于,其在“學習中充分意識和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帶來的歡樂?!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而要達到此點,就必須多方面地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現(xiàn)的機會,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使其閃光點得以顯現(xiàn),從而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這老師善于啟發(fā)式的教學,即以問題或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這也是新課標所強調(diào)的重要理念之一。例如滴管的使用這項基本實驗技能,為了使學生能夠切實地理解和掌握,筆者在學生首次接觸實物時先闡明了滴管的結構、原理、功能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然后反復訓練(包括吸液、擠液、懸空放置、滴入容器以及放置和洗滌),在強調(diào)注意事項時,則以問題的形式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何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擠捏膠頭?為何滴管不能深入試管或接觸燒杯壁?為何滴管不能橫放或倒拿?等等??傊且谥v清“應如何完成基本操作”的同時講清“為何這樣操作”,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學生在通過自身的積極思考和探索找到答案后,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成功的樂趣。
五、讓化學問題生活化
化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學科,只有在貼近生活和現(xiàn)實的基礎上,化學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煥發(fā)生機與活力。形象性和啟發(fā)性是化學問題生活化的顯著特征,這種特征不僅有利于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強化其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更有利于使學生切實進入化學情境。同時,生活化的化學教學能夠變枯燥為生動,變無味為有味,變無趣為有趣,使化學學習情境化和趣味化,從而讓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情境中學習化學”,學生的化學學習潛能得以充分地發(fā)揮和發(fā)展。例如學習燃燒與滅火知識后,就可舉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滅火方法,讓學生根據(jù)燃燒的定義來分析滅火的原理,然后再結合生活實例提出關于促進燃燒的問題,過渡到助燃方法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再如,讓學生利用深紅色的花瓣、蘿卜皮做成酸堿指示劑,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果汁、豆?jié){、食醋、啤酒等常見飲品的酸堿性,這種生活化的作業(yè)不僅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更能很好地鍛煉其知識應用能力。
綜上,本文簡要探討了五點新課改視角下初中化學有效課堂的構建策略,即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營造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體驗成功樂趣、讓化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新課改視角下初中化學有效課堂的構建當然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課題,需要一線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積極探索和總結,本文拋磚引玉,尚望方家指教。
參考文獻:
[1]何金火. 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教學的新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50):197-198.
[2]邢淑麗. 新課改下初中化學有效性教學探究[J]. 時代教育, 2013(2):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