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榮
摘 要:可以說,探究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是推進新課程改革進程,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身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加強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立足教學實際,從多方面著手,努力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質(zhì)量。本文以此為研究目標,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以湘教版教材為根本參考,結合文獻資料、案例分析、經(jīng)驗總結三個研究方法,就此問題展開了分析,給出了三點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質(zhì)量;提高策略;案例分析
著名教育者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過“在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倍W科學知識的探索和教育教學,就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的這一需求,但通過相關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這一教學目標沒有順利的實現(xiàn),因此,我們需要立足實際,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來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zhì)量。
一、創(chuàng)設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基礎知識不夠豐富,對學習也沒有明確的概念,生活經(jīng)驗也很少,而且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的集中精力去學習,因此,說教式,一書一筆一板書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很難吸引學生,也很難讓學生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而多樣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讓學生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去學習、探索科學知識,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等多重感官得到有效的激發(fā),這樣一來,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也更容易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們需要將其有效、科學的應用到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去。
例如,我在教學“塑料”這一知識點時,就可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多媒體情境,即利用大屏幕給學生展示了塑料占用大量土地、影響市容、威脅海洋生物等系列照片和小視頻,觸目驚心的畫面讓學生看到了塑料污染的可怕,之后,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一下塑料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樣一來,不僅容易讓學生接受,而且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探究有關塑料知識的欲望,可以說達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二、實驗引導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科學作為小學課程課程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育人功能,而實驗就是完成這一教學任務,讓學生更好的去認識、學習、探究科學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更需要從小就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意識,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讓他們學會用實驗去探究更多的科學知識,對科學有更進一步的理解,收獲更好的科學學習效果。而這一方面需要我們關注學生本身,能夠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實際能力、興趣愛好著手來展開科學實驗;另一方面要做好引導、指引、幫助工作,讓小學生能夠高質(zhì)量的展開科學實驗,避免各種安全隱患、問題的發(fā)生。
例如,我在教學“認識水”這一內(nèi)容時,就把學生帶到陽光下,讓他們在自己的小手上滴一滴水,讓學生觀察,為什么在陽光的照射下水很快就消失了,同時還讓學生想一想為什么夏天非常熱的時候,沖一澡就能變得涼快一點,為什么身上沾滿水的時候,風一吹就感覺特別冷……這樣一來,通過小小的動手實驗和體驗回顧,學生對水自然有了更好的認識,此時再引導學生進行更多內(nèi)容的探索,學生自然會更主動。
三、聯(lián)系生活中拔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小學科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很多科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而從小學階段開始就讓學生看到科學和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且將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與自己的生活進行有效的鏈接不僅是新課改的新要求,更是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科學學習效果的重要力量。此外,還有助于小學生知識體系的豐富,生活經(jīng)驗的豐富,這對于剛剛接觸科學知識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此,我們一線小學科學教師要意識到聯(lián)系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能夠從實際出發(fā),將其落到實處。
例如,我在教學“小風車”這一內(nèi)容時,就給學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出現(xiàn)的大風車、小風車,即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幾個有關風車的照片,如風車發(fā)電的照片,公園中各式各樣的風車……看到五彩斑斕的風車,學生們都有了做一個風車的欲望,此時,我?guī)ьI學生制作了屬于自己的風車之后,讓學生玩風車、觀察風車,并從學生觀察的結果出發(fā),步步引導,讓學生初步了解風車的結構及轉(zhuǎn)動的原理,有了這樣的基礎之后,再讓學生試著去解釋一下風車發(fā)電的現(xiàn)象,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看到了科學和生活的關系,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總的來說,一年級是小學生接觸科學、學習科學、探究科學的基礎和萌芽階段,此階段教育質(zhì)量的好壞對學生今后科學知識的探索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因此,加強對小學一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引導、聯(lián)系生活等多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zhì)量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當然,不夠全面和完善,在日后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學習中還會繼續(xù)探討和研究此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可斌.基于學生前概念的小學科學教學策略初探[J].名師在線,2019(26):34-35.
[2]湯江興.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策略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9(16):60-61.
[3]李煒.小學科學開放式分組實驗教學策略新探[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