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將數學思想滲透其中。本文主要闡述了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數學思維及其滲透方法,從而實現(xiàn)對滲透策略的探究。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數學思想
前言: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兩條主線分別是數學思想、數學知識,其貫穿于整個數學課程始終。通常情況,教師會結合課程內容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所以其屬于明線,很容易得到教師的重視。相比之下,數學思想屬于一條暗線,時常被教師忽略,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思想,加大對數學思想的重視,將其滲透在日常課程教學中。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的滲透方法
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實現(xiàn)數學思想的滲透,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運用分類討論法實現(xiàn)數學思想的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采用分類討論的方法,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此種方式能夠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同時增強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能力。具體而言,分類討論方法是對不同數學對象本質、屬性、差異的分析與對比,便于學生掌握不同的數學知識。在運用分類討論法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避免學生思考答題所存在的思維限制現(xiàn)象,便于學生能夠從更加全面的角度實現(xiàn)解題。此種方式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解題的效率,同時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1]。
(二)運用類比方法實現(xiàn)數學思維的滲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對屬性不同的數學對象進行類比、分析。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相同思維的不同應用,最終得到類比的結果,對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運用數形結合方法實現(xiàn)數學思維的滲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數量與圖形進行關聯(lián),借助圖形實現(xiàn)對數量研究與分析。這種方法在數學教學中較為常見,屬于一種最為廣泛的數學思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分析與理解能力。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的滲透方法應用
(一)以教學過程為切入點滲透數學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實際是教師對新知識的一種傳授。但除了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之外,還應該對學生的數學思想進行啟蒙。在這一前提下,可以將數學思想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與記憶的效率,還能夠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以數學思想為前提,學生能夠在解題的過程中運用更具科學清晰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思考、處理。正因如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其更加充分的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三角函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三角函數的性質、規(guī)律進行講解。然后將幾個特殊的三角函數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在熟悉特殊函數的過程中,掌握一般函數的相關知識。此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將數學思維滲透在推導結論的過程中,還可以在解題時實現(xiàn)對數學思維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任意給出一個點,然后做出一條與坐標軸垂直的線。解題時要求學生利用不同線段之間的關系,實現(xiàn)對角度正弦值的表述。隨后,教師可以任意繪制一個角α,并在上面標記出一個P點,其坐標為(a,b),引導學生結合三角函數的知識,對其正弦值進行描述。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對函數的難點進行了巧妙處理,還能夠實現(xiàn)數學思想的滲透,并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二)在探究教學期間實現(xiàn)數學思想滲透
在高中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想將數學思想滲透在全過程中,必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其能夠以主動的態(tài)度參與到數學問題的分析、思考與討論中。其實此種方式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的解題能力、探究意識與合作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數學課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境,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并強化學生的熱情。然后,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數學思維進行講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長此以往,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并不會對教材的知識進行單純運用,而是會根據題型的差異調整數學思想,提高解題方法的合理性,保證解題的效率與質量。例如:在講解與數列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將類比、討論等方式應用在課程中。此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列相關的知識,同時加深對抽象理論的認識。除此之外,還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方法,逐漸形成有針對性的解題思維,彰顯數學思想的重要價值[2]。
(三)在解題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滲透數學思想
在高中數學教學期間,實現(xiàn)對數學思想的合理滲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以更快的速度獲取數學知識,還可以使其對以往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因此,有利于實現(xiàn)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并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在解題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思維可以幫助學生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實現(xiàn)對理論知識的應用。也就是說,解題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實現(xiàn)數學思想滲透的最佳契機。例如:在比較大小的題目過程中,老師可以分別給出兩組數據,鼓勵學生對數值的大小進行比較。如比較0.3-3和0.2-3大小;1.70.3和0.93.1大小。在這兩組數據中,如果對數字進行直接計算,將會增加解題的難度。同時第二組數據的底數與指數均不相同,導致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無從入手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繪制函數圖像,同時運用中間數據的大小,實現(xiàn)對數值的比較。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對學生函數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還可以實現(xiàn)對題目的巧妙轉換,打破傳統(tǒng)的解題思維,實現(xiàn)對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yǎng)。
結語: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實現(xiàn)數學思想滲透的目的,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應該對數學教學過程進行劃分,將其作為前提實現(xiàn)對數學思想的滲透。長此以往,可以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德明.高中解析幾何知識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
[2]翟立英.數學建模思想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