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衛(wèi)君
摘要:生活處處有語文,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就要引導孩子們在學習中展示獨一無二的“自我”。高質(zhì)量的作業(yè)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新穎的教學理念,傾注了教師對教育教學的深度思考,更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為此筆者提出:倡導大語文觀,課堂接軌生活,課堂向社會延伸,作業(yè)設計追求一個“有趣”,緊扣一份“情感”,注重一次“運用”。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在“語用”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生活體驗? 接軌? 語用
《語文課程標準》(2013版)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币虼?,一名與時俱進的教師應當遵循“課堂接軌生活”的理念,把課堂向社會延伸,設計出符合學生口味,體現(xiàn)語用價值的作業(yè),在運用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限?!痹诖罅Τ珜А白灾?、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當下,筆者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點粗淺思考。
“百學趣當先”。要想讓學生愿意做作業(yè),喜歡做作業(yè),并相信自己能做好作業(yè),教師就應當開闊視野,挖掘一些洋溢著濃濃生活氣息的素材,引導孩子在互動中完成預設的學習任務,讓孩子在興致勃勃的狀態(tài)中達成學習任務。下表是筆者對五年級組同學的問卷調(diào)查情況:
在表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們喜歡與生活密切相關,接地氣的學習任務。教師將作業(yè)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jié)合起來,不僅有趣,還構(gòu)成了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
(1)把握一個有利的時機。作為一名語文老師,經(jīng)常接到家長朋友的求助:“老師,孩子喜歡玩手機,不肯看書怎么辦?”“我家的孩子看書喜歡看漫畫,沒有多大營養(yǎng)啊!強迫他看老師推薦的書,很不情愿!”……看著家長朋友焦慮的狀態(tài),筆者總是笑呵呵地開導他們:“強迫孩子看書是不行的,有時候會增強孩子的逆反心理。閱讀,要喚醒孩子的興趣!”
“最是書香能致遠!”給學生推薦有益的課外讀物是語文老師最實在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如何讓孩子在興趣盎然中接受老師的推薦呢?筆者有過一次成功的嘗試。在一次新接班級時,第一次見面時就與學生約定,三天之內(nèi)能說出一半以上同學的名字,點名了,在一片驚嘆聲中,筆者趁熱打鐵“引誘”孩子來挑戰(zhàn)記憶力。與老師PK記憶力,得有記憶內(nèi)容哇!筆者順勢推薦了十幾本適合本年段閱讀的經(jīng)典書目。為了勝過老師,孩子們都蠻拼的,紛紛卯足了勁記需要推薦的書名,在互動中教師不知不覺完成了好書推薦的任務。
(2)分享一份生活的樂趣。分享快樂,師生共成長。生活中偶然發(fā)生的趣事,就是語文學習的絕佳素材。學校要承辦教學研討活動,一大早臨時安排筆者去接一位素不相識的教研員余老師,除了電話號碼與火車車次,其他信息一概沒有。制作一塊迎接牌,時間來不及,更何況像是招工廣告。筆者靈機一動,用簡短的語言發(fā)了一則短信,于是在車站出口擁擠人群中,一下子就被余老師發(fā)現(xiàn)了,更想不到這事被當成講座中的事例,被直夸語文綜合素養(yǎng)高,朋友圈傳播著短信交流的截屏,不經(jīng)意間“火”了一回。
(3)采用一種有趣的形式。閱讀重在“吸收”,習作重在“傾吐”。人們寫作就是為了與別人進行心靈的溝通,交流各自的思想感情。習作評改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采用小組合作互動式評價,評改習作成了學生表達情感、傾訴心聲的平臺。輕松愉悅的互動氛圍是驅(qū)趕學生習作恐懼癥的良藥,更是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愉快情緒體驗,萌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的妙方。
二、緊扣一份“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作業(yè)的人文性恰恰是學生最樂于接受的。語文負載著傳承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務,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極其輝煌的人文精神。一份好的課堂作業(yè),應該能扣住一個“情”字,延續(xù)課文的情感強化得到的熏陶,進一步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的啟示。
(1)余音繞梁抒真情。一次成功的教學往往課已了意未盡,師生都會沉浸在情境之中,余音繞梁,三日不絕,這時布置作業(yè),學生最樂意接受。如學習《媽媽的賬單》之后,在學生感受母親對孩子的濃濃深情之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道親情作業(yè)“給媽媽一個驚喜”,要求看誰做的真誠又有創(chuàng)意,然后再寫下一小段日記,把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媽媽的欣喜記下來。幾天后,學生的作業(yè)交上來了。有的說:“當我很不好意思地把魚夾到媽媽的碗中時,媽媽愣住了,她一個勁兒地說,孩子,你長大了,媽媽真高興?!庇械恼f:“今天是我第一次給媽媽洗腳,開始媽媽說什么都不肯,最后在我的一再堅持下,才同意了。當我的手放在熱水盆中為媽媽搓腳時,看到媽媽的腳上有堅硬的老繭,腳板也開裂了……我想對媽媽說,您辛苦了?!边@些稚嫩真誠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筆者,我們的生活是多么需要這種感恩的心啊。
(2)風趣幽默促豪情。孩子書寫不認真,作業(yè)字跡模糊潦草,用傳統(tǒng)的方式批評他們是“雞爪體”,孩子們卻一臉茫然,他們沒有農(nóng)村生活閱歷呀,難怪教育無數(shù)遍,缺點不改變!作業(yè)中字跡筆畫黏連,密密麻麻一大片,不正像當下最流行的“二維碼”嗎?龍飛鳳舞的字體,不正像一群“奔跑吧,螞蟻”嗎?于是筆者靈機一動,借用當下最流行的、富有時代感的語言“二維碼”“奔跑吧,螞蟻!”去善意提醒孩子,詼諧當中見師情,幽默當中見力量,孩子們在笑聲中充分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笑聲中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批評。
(3)即興生成表心情。面對作業(yè),學生有個共同的心聲,那就是最怕習作,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為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一個個像“老鼠生水?!?。寫作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只有學生有急切表達的心情,才會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寫作活動中,才會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暢所欲言、妙筆生輝,最終寫出一篇篇感情真摯、富有童趣的佳作。在教育教學中往往會隨機出現(xiàn)一些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的事件,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這種有價值的資源,抓住生成和拓展的最佳時機,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在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情況下開展習作教學,學生有了良好的情緒體驗,就會有寫作的激情和靈感,這時候比教師挖空心思出個題目讓學生寫,效果要好上千百倍。
三、注重一次“運用”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敝R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xiàn)其實用性、價值性,智力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轉(zhuǎn)化為實際的能力。作業(yè)設計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源泉,充滿生活氣息,使作業(yè)成為學生生活的向?qū)А?/p>
(1)跳出課堂“繪”生活。知識通過實踐運用才有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單靠閱讀教學中的“紙上談兵”不行,單靠課內(nèi)作業(yè)中的“扎實練習”也不夠,必須為學生尋找展示能力的廣闊平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豐富知情積累,在運用語文中體會學習帶來的無限快樂。
(2)童心童眼看世界。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就要引導孩子們在作業(yè)中展示獨一無二的“自我”,用童心童言去表達童趣童真。
“水本無華,相蕩成漪。石本無火,相擊生光?!比绻麑W生學會由一篇課文的一點知識,去尋找一大片知識的方法,那將是一生受用的東西。大力開發(fā)課程資源,豐富課余生活,促進課內(nèi)外學習和運用的結(jié)合,擴大學生視野,是語文教學的真諦。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要多設計一些拓展性的作業(yè),使學生由封閉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生活,讓學生在生活這個大舞臺盡情綻放自己的精彩!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袁愛國.鏈接生活,《讓語文作業(yè)增值——名師作業(yè)設計經(jīng)驗》,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
【3】徐新民,《動態(tài)生成》,北京:課堂教學的新理念,教育周刊。
【4】李彩娟,《作業(yè)設計要基于任務學習——名師作業(yè)設計經(jīng)驗》,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5】梁彩寧,《教材以外的課》,《速讀》雜志社,2015年12月。
【6】黃偉,《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深化》,《語文建設》,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