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高考的來臨,如何在地理學科中開展地理研學旅行活動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被受關注,它已然成為當前評價學生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但目前人們對新興的地理研學旅行活動認知仍存疑義。本文將從當前地理研學旅行的意義、存在困難和解決方法進行系統(tǒng)分析,旨在為地理研學旅行活動開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地理;研學旅行;可行性;策略
隨著新高考的來臨,如何提升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問題已被提上日程,如何在地理學科中開展地理研學旅行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影響范圍不可小覷。它已然成為當前評價學生地理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指標。但目前人們對新興的地理研學旅行活動認知仍存爭議。本文將從當前地理研學旅行實施的現實意義、存在的困難因素和應對策略方面進行系統(tǒng)分析,旨在為開發(fā)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和開展地理研學旅行提供借鑒。
一、開展地理研學旅行的現實意義
地理研學旅行是地理學科教育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旨在培養(yǎng)學生兼具國家情懷和全球視野,凸顯建設偉大國家的夢想;引導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聯系學科知識,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內涵;引導學生認識關愛自然,樹立社會主義人地協調觀;引導學生聯系地理與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能夠靈活運用所學地理知識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做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應對問題情境,將旅游地理與審美情趣結合,去挖掘旅游資源的歷史淵源、文化底蘊和自然法則,領悟人地和諧之美;引導學生將地理實踐能力和勞動能力結合,內化勞動認知、增強勞動感悟、弘揚勞動精神。地理研學旅行將是作為重構地理課堂、延伸地理素養(yǎng)、深化地理學科課程改革和培養(yǎng)立德樹人的切入點。
二、地理研學旅行遇到的困難因素
隨著各地廣泛開展地理研學旅行活動,把研學旅行納入各學校教育的延展活動課程,促進了地理研學旅行和學校地方課程的有機融合。但更多的地方是出現“有形無實”、“有旅無研”的亂象,使得地理研學旅行活動的深入開展遇到困境,主要呈現以下因素:
第一,素養(yǎng)缺失、目標含糊。地理研學旅行缺乏規(guī)劃性和統(tǒng)一性指導,沒有指出研學的目的是什么?研學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如何讓學生通過研學去發(fā)現問題、解決現實問題?如何將學科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要開展什么樣的研學教育主題?要通過何種途徑來提升學科素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樣的思維品格和學科技能?這些問題上都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回答。研學旅行活動開展的隨意性過大,育人效果不理想等都是造成學生學科素養(yǎng)缺失和學習目標含糊不清的原因。
第二,研學淺化、脫離學科。研學的根本目的是與地理學科相聯系,理論聯系實際。但某些研學活動設計內容簡單化、形式走樣化、問題淺表化、體驗無感化。研學旅行沒有明確的主題,只是簡單的組織學生參觀旅游景點,拍照做材料,存在走過場的現象。主題問題設計也過于淺顯直白,問題設計未有從小切口,大縱深,鏈式的追問,只問表象不問歸因,這就造成研學旅行“走馬觀花”、體驗感缺失、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第三,活動單一、缺乏協調。研學旅行活動換個角度講它可以是一個主題單元活動或是一個項目。嚴格意義上講它是沒有學科界限的,需要打破跨學科的歸界,構建單元、整體設計、統(tǒng)籌規(guī)劃、人地協調、協同發(fā)展,把校內課程與校外活動進行有效銜接。須要各學科相互協調要、相互整合,從宏觀方面進行調控,多層次、多角度地深化研學旅行活動的意義,切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地理研學旅行的應對策略
新高考中,地理學科是一門兼容自然人文領域、文理并蓄的學科,確切地講是一門研究區(qū)域性、交叉性、復雜性、整體性、綜合性的交叉學科。針對目前地理研學旅行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可嘗試采用以下對策。
第一,學生思想重視。地理研學旅行本質是讓學生感受自然、傳承文化、感知人文、體驗社會的活動,學生需從思想上重視研學,而不只是把研學旅行當做學習之余的“休閑之旅”。學生可以在研學之前進行充分備課:了解研學目的、熟悉沿途線路、準備旅行物資、學會觀察傾聽、學習同伴互助、了解自然地貌、體驗風土人情、預設問題情況、注意防護安全、理解研學意義等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自身地理學科素養(yǎng)。
第二,教師學科指導。教師需要擺正思想、回歸學科、關注學情、科學指導研學旅行實踐活動。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過程中重視教材內容和研學實踐結合,開拓學科視野。能根據新高考的要求做好實地考察、確定研學目的地、規(guī)劃研學線路、設置研學指導方案、制定安全和保險預案、制作出行橫幅、標識,讓教師從教學型教師轉變?yōu)轶w驗型、研究型的教師。
第三,學校規(guī)劃設計。學校開展研學旅行需結合地方課程開設情境,具體研判做好頂層設計,避免出現只看熱鬧不講門道、只為任務不為實效的形式主義的研學。學校作為重要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應從開發(fā)設計上組織優(yōu)秀教師或協調校外研學基地群策群力制定好研學方案,做到研學有組織、有目的、有任務、有成效。
第四,發(fā)揮社會資源。研學旅行從一定程度上講是學生走出校園體驗社會的一種初期活動。在孩子心智未成熟時期,研學活動的制定和策劃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愛和幫助。譬如可以探尋校友和社會熱心人士的幫助,發(fā)揮社會資源優(yōu)化配置魅力為學生開展研學培訓、參觀研學基地提供幫助,這些都有利于推進地理研學旅行的有效實施。
總之,在高中地理學科開展研學旅行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感知真實環(huán)境、熟悉區(qū)域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探究人地關系、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邱濤.地方性地理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7):12-16.
[2]邱濤.基于深度研學的地理研學學案設計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5):67-71.
作者簡介:曾舒影(1982.01)女漢族籍貫:福建福安學歷:大學本科;單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