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鑫玉
摘 要:如果說現代社會中什么技術對人們的影響最大,那么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信息技術,而且這一先進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也促使人類社會迎來了信息時代,切實改善了人們生產生活與傳播信息的方式與媒介。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把握時代發(fā)展特色,以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音樂課堂結構,促使小學音樂教學走向素質教育改革之路。本文將從以信息技術優(yōu)化音樂課堂情境、以信息技術優(yōu)化音樂教學資源、以信息技術優(yōu)化音樂教學互動三個角度分析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如何促使本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有效整合。
關鍵詞:小學音樂、現代信息技術、整合策略
在常規(guī)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一直都致力于傳播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呈現了“知識本位”的教學局面,使得小學生逐漸遺忘了最初參與音樂學習的目的是要在豐富自己音樂認知儲備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切實優(yōu)化自己的思想情操與藝術品味。在新課改下,教育部提倡回歸學科本質,發(fā)揮音樂教育本身的音樂熏陶、品格優(yōu)化作用,促使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實現終身進步。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小學音樂教師便要懂得借鑒與發(fā)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技術、資源優(yōu)勢,全面優(yōu)化小學生的音樂體驗,讓小學生逐漸愛上音樂這門聽覺藝術。
一、以信息技術優(yōu)化音樂課堂情境
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下,人們認為知識教學應該是在情境中進行,確保小學生可以自主建構音樂知識意義,保護小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力,使其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來品味具體的音樂作品,由此產生特殊的音樂欣賞感受,把握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水平。因此,小學音樂教師便要積極借助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以事實為基礎,及時整合動態(tài)的視頻、音頻與動畫資料,以及直觀、鮮艷的圖畫、照片等網絡資源,保證課堂情境可以牢牢抓住小學生的眼球。
就如在《對鮮花》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就需學習北京民歌《對鮮花》歌曲的演唱技巧,感受北京人民對鮮花的喜愛之情。小學生生性活潑,喜歡熱烈的、鮮艷的事物,對鮮花也有比較正面的看法。因此,筆者便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了多姿多彩的鮮花照片,借此喚起了小學生對鮮花的記憶。之后,筆者便播放了《對鮮花》這首歌曲的音頻資料,利用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進一步集中了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進入音樂學習情境之中。
二、以信息技術優(yōu)化音樂教學資源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音樂教材作為組織音樂教學的唯一依據。然而,新課改提出了“活用教材”的改革建議,指出音樂教材雖然是實施音樂教學的基本依據,但是同時也需要小學音樂教師積極開發(fā)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拓展資源,以便全面開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視野,發(fā)散小學生的藝術思維。為此,小學音樂教師要善于開發(fā)與整合網絡資源,及時歸納線上的音樂信息,鼓勵小學生自主利用網絡資源來學習音樂知識,由此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就如在《快樂的潑水節(jié)》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就需通過歌曲學習了解傣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潑水節(jié)文化,感受傣族人民在潑水節(jié)中所寄托的美好寓意。本班小學生從未接觸過傣族人民,而且也沒有歡度潑水節(jié)的意識,所以他們對潑水節(jié)這一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很感興趣。于是,筆者便利用互聯網整理了關于潑水節(jié)的文化資料,盡量選擇一些視頻、照片,以便小學生可以直觀獲取文化知識。在此基礎上,筆者再引導小學生學唱《快樂的潑水節(jié)》,便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有一些學生對傣族文化產生了濃烈的好奇心,所以筆者便鼓勵這部分學生在課后自主通過網絡資源整理關于傣族音樂文化的資料,借此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
三、以信息技術優(yōu)化音樂教學互動
互動是指小學音樂教師與學生為了完成課程任務而展開的合作活動。既然是合作,那么便是有來有往、平等自由,所以小學音樂教師要從講臺上走下來,“平視”小學生,鼓勵小學生分享自己的音樂理解,引導小學生展開音樂表現與藝術創(chuàng)作。為了進一步保證教學互動的實時性與交互性,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中的通信技術與小學生交流,切實保障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升小學生的音樂能力。
就如在《木瓜恰恰恰》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就需通過印尼民歌《木瓜恰恰恰》來了解“叫賣”這種藝術形式,同時學習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在本輪音樂教學中,筆者會及時利用手機的錄音功能錄制小學生在“叫賣”活動以及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音頻資料,然后利用藍牙功能或軟件賬號將這些音頻資料上傳到電腦上,進而借助電子白板播放音頻,以便小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了解自己的音樂水平。然后,筆者會引導學生反思,同時提出改善建議,借此優(yōu)化課堂互動,保證小學生可以及時彌補個人不足。
總而言之,近些年來,人們以“海納百川”的姿態(tài)推進了最新一輪課程改革,以大膽創(chuàng)新的改革姿態(tài)提出了多個里程碑式的改革建議,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組織學科教育,構建“線上+線下”的教育平臺,便是其中一個改革亮點。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要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由此構建智慧型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劉素珍.信息技術讓小學音樂教學充滿魅力[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8(03):91-92.
[2]張英俊.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互聯網+”小學音樂課堂[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0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