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飛
摘要:當前農村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普遍不樂觀,學生對文言文缺乏興趣,不愿學,教師也不愿意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本文擬從農村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索文言文有效教學的對策,以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研究;對策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更是古代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文言文既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學生文化底蘊的豐富和語感的形成,思維的完善有諸多益處。然而,當前農村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卻不盡如人意,學生對文言文學習普遍害怕,缺乏興趣,不愿意學習,教師也頭疼,不愿意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學方法。為此,把握好農村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現狀的研究及對策成為每個語文教師應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農村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教與學目標認識模糊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優(yōu)秀詩文240篇(段)?!薄罢b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由于應試及評價的原因,許多教師對于文言文教與學的目標認識模糊,認為考試怎樣考,文言文課堂就怎樣教,導致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知如何操作或者方向偏離。
(二)忽略方法傳授,以記誦為主
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只一味讓學生背誦課文,有的教師甚至要求學生背誦注解,而師生獨特的體驗無法融入整個文言文課堂的教學過程,教學只是被簡單化地處理成文言文的誦記,而誦記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這主要表現在課堂上,教師的言語無法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沒有好的方法引導學習。據調查:班上有部分學生學習態(tài)度較為端正,但學習不得其法,只是成天以記誦為主,往往事倍而功半。
(三)以教師為中心,教學形式單一
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權威意識”尤其突出,依賴于教參的統(tǒng)一要求,仍然沿著“讀-譯-解-背”的教學模式展開,千篇一律,把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文質兼美的篇章,內容豐富多彩的教材定格成了生產流水線。教學活動極為機械,教師死輸硬灌,學生生吞活剝,囫圇吞棗,課堂上學生成為灌裝文言文知識的機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諸如認真作筆記、勤于思考的習慣等等,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沒有情趣,沒有活力。
二、提高文言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對策
(一)抓好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和對文本解讀的探究
作為文化傳遞與繼承的教師,更應該提倡“活到老,學到老,打造終身學習機制”,用更多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及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教師的文言文課堂教學應涉及專業(yè)圈內素養(yǎng),如古代文化常識、古代文學知識、語文教材知識、文言文教學理論、中考文言文知識及語文科研知識等。涉及專業(yè)圈外素養(yǎng),如學生學情概況分析、教學管理知識及信息技術知識等等。教師只有具備豐厚的學識魅力,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教師還應立足于不同的文本,采取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引領學生走進文言文的殿堂。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合作式教學、自主式教學、討論式教學等。教師還可以搭建活動平臺,在班級中營造學習文言文的文化氛圍,讓學生通過這個平臺不斷成長和進步。比如課前三分鐘閱讀文化經典作品,開展課外文言文閱讀的相關語文活動等。
(二)抓好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和習慣的養(yǎng)成
“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學生對學習是否有求知欲,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質量。教師可以通過導入,教授方法,開展相關文言文活動及提升個人的修養(yǎng)及學識魅力等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直接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作為教師強調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如提前預習的習慣、勤于動筆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善于質疑的習慣、勤查工具書的習慣、細心觀察的習慣、仔細審題的習慣、定期復習的習慣及認真書寫的習慣等。
(三)抓好“授漁”與“授魚”策略的有效運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熃探o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據鄧建烈先生主編的《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辭海》中概括了文言文相關的古人讀書法竟然有40種:孔子學思習行法、陶淵明會意讀書法、孟子“知人論世”法、歐陽修“計字日誦”法、蘇軾“八面受敵”法、朱子讀書法、焦循“尋思讀書”法……教師要結合文言文教學,適時引導學生總結古人和今人優(yōu)秀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效率。
另外,教師的“講”不能貪多求全,教師要“講”的重點是常用詞法、特殊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識三個方面,而不是從頭到尾,一講到底。如古漢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和提賓句、判斷句、狀語后置句等句式特點必須教會教透;比較古今詞義的不同,語法的差異、詞性的變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異,讓學生懂得“用現代漢語該怎么說”就行了。
(四)抓好教學課堂的管理和課外閱讀的結合
教師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對時間進行有效規(guī)劃,把握最佳時域,優(yōu)化教學過程,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損耗,保證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文言文課堂教學中,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和紀律也為文言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提供保障。
“教是為了不教”,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教師一方面應鼓勵學生自己閱讀課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師還必需選擇一些與課文有關的、難易適度的課外文言文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要有計劃地找一些符合學生閱讀心理的、與課文深淺程度相當的、有注釋的文言作品作為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迷上文言文。
參考文獻:
[1]周代倫.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教育.2016.11
[2]葛世良.淺談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有效策略.教育界.2017年第16期
[3]王燕.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對策.中國論文網
[4]趙明亮.當前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5]張明輝.農村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