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璐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和習作教學都是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重要內容。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在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而習作教學則重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章將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習作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從小學低中高三個學段各選取典型課例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綜合性學習;習作;整合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蔽覀兌贾?,做事要親自動手實踐,才能有收獲。其實語文習作學習也是如此。語文綜合性學習,正好為學生習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全面協調的發(fā)展。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將語文綜合性學習引入到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將兩者進行有機的整合,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筆者將結合小學低中高三個學段的習作與綜合性學習目標,分別取低段的寫話練習《我眼中的夏天》、繪本創(chuàng)編《你好,螞蟻》,中段通訊報道練習、書信練習,高段的《走進剪紙》作文教學為例,來介紹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習作教學的整合教學。
一、低段:親近自然,自由創(chuàng)編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寫話中要求: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綜合性學習中要求: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筆者認為,在小學低段的教學中,可以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讓學生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走進大自然,讓學生對大自然感興趣,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以蘇教版二年級為例,在課本中有許多關于夏天的內容,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下大雨》《雨后》等,教師可以系統(tǒng)地將這些課本里的夏天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了解書本中的夏天;也可以按系列出示夏天的季節(jié)特點、夏天典型的動物等詞語,引導學生感受夏天;還可以出示一些夏天的圖片,引導學生先說這是哪里,哪里看出是夏天;最后,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寫話《我眼中的夏天》??梢越o學生小詩的結構,讓學生創(chuàng)編簡單的童詩。
如《我眼中的夏天》
夏天在哪里?
夏天在? ? ? ? ? ,? ? ? ? ? 。
夏天在哪里?
夏天在? ? ? ? ? ,? ? ? ? ? 。
哦,夏天夏天,我要熱情地擁抱你!
再以小學低段為例,現在的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已經采用統(tǒng)編版教材,筆者仔細閱讀過統(tǒng)編版教材,發(fā)現統(tǒng)編版教材更關注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也就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這也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教材的需要,筆者發(fā)現在低段進行繪本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筆者精心挑選了《螞蟻與西瓜》這個繪本,又根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要求,確定了《你好,螞蟻》的主題。課堂依托繪本為基礎,但是又不僅僅局限于繪本,挑選繪本中的故事做背景,以繪本中的圖片做載體,再局部放大其中的螞蟻搬西瓜時的動作,讓學生先練說動作,再嘗試把話寫下來。提醒學生,如果可以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這樣的排比句式就更好了。在學生學會根據現有畫面進行寫話后,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想象其他情境,進行《你好,螞蟻》故事的創(chuàng)編、繪本的繪制。
筆者認為,在小學低段的教學中,可以多組織學生讀童詩,多引導學生讀繪本,多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多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童詩、創(chuàng)編繪本,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興趣。
二、中段:生活實際,合理應用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段學生的習作要求有: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筆者認為,應用文訓練是中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安排訓練時間,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學寫簡單的應用文。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性正好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習作的環(huán)境。
為了訓練學生寫通知、寫通訊的能力,筆者特意結合學校藝術節(jié)“牛小好聲音”活動展開教學。第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校要舉行“牛小好聲音”活動告訴學生,學生聽到信息后,十分開心。第二步,引發(fā)熱情?!巴瑢W們,中國好聲音這個節(jié)目大家都清楚吧,它燃起了無數海內外音樂愛好者的希望,讓多少擁有藝術夢想的人找到了實習的平臺。我們學校也想為有夢想的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牛小好聲音,是我們全校的大事。”第三步,安排任務?,F在,你就是此次活動的負責人,請你以負責人的名義,寫一份通知,要交代清楚此次“牛小好聲音”活動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及相關注意事項。第四步,評議修改。以小組為單位,將大家所寫的通知在組內交流,互相提意見,總結出注意點,全班交流,修改自己的通知。第五步,組織學生觀看活動。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組織學生觀看一場活動。第六步,感受新聞特點。帶領學生閱讀報紙,了解新聞報道的寫作手法及要求。第七步,寫新聞。指導學生學寫一則關于“牛小好聲音”活動的新聞稿。第八步,交流新聞。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寫的新聞稿,互相提意見,全班交流,總結經驗。
為了訓練學生寫信的能力,筆者也是絞盡腦汁?,F代社會中,學生生活充斥著多媒體設備,接觸的片段化文字較多,沒有接收書信的環(huán)境。筆者所在學校正好有老師在新疆支教,那邊的學生生活較艱苦,接觸外面的世界較少。筆者就抓住這個有利條件,找同事拍攝了新疆當地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等照片,在班級中開展“我與新疆小朋友手拉手”的語文綜合性學習。要求學生:搜集自己家鄉(xiāng)的資料;進行合理整合,制作成PPT;在全班進行資料交流;挑選出合適資料;學生自己寫書信,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修改后進行謄抄;郵寄到新疆。這個活動,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拉近了與學生新疆小朋友的關系。
筆者認為,在小學中段的教學中,在組織學生習作時,可以多聯系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世界,寫下自己的見聞和感受,活學活用應用文。
三、高段:根據需要,篩選資料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是節(jié)約用水。節(jié)約用水對學生而言過于淺顯,因此,筆者圍繞“水”的字、詞、詩、文開展了一次水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其中的第一板塊是從字詞中體會到水的趣。筆者將搜集與整理的資料融入了其中。
師:課前老師讓大家回去搜集了關于水的成語,老師請大家把自己搜集的成語分分類,把它按照規(guī)律填寫在紙上(紙上要求學生將挑選的詞分成四類,每類三個),一會來交流。
這樣設計,使課堂不單一,學生可以將成語按照春夏秋冬等方式來分類,既多樣又自然,也為學生后面的寫作埋下了伏筆。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五介紹家鄉(xiāng)產品,一篇小的說明文中要求學生掌握篩選整合信息的方法,這正好與《語文課程標準》中高段的綜合性學習要求相一致。筆者發(fā)現,每次讓學生回去搜集資料,課堂上交流,學生都是將網上的內容原封不動地讀一遍,有時甚至還讀不連貫,其實這就是學生篩選整合信息能力的缺失,急需加強訓練。但筆者堅持語文學習應該貼近生活實際,因此筆者抓住教學《姥姥的剪紙》一課的契機,開展一次“走進剪紙”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整節(jié)課以完成一張海報為線索,分成歷史介紹和作品陳列兩部分。筆者將如何篩選整合信息這部分教學融入到了歷史介紹板塊。
師:課前老師也布置大家回去搜集一些關于剪紙的介紹,請大家拿出來看看。
師:你們搜集的資料可真多啊。如果把你們搜集到的資料都貼到我們的展板上,你們覺得怎么樣?如果不加選擇地把資料都放到展板上,肯定太多又啰唆,因此,我們要對材料進行篩選和整合。
師:那怎樣對資料進行取舍呢?隨意地去掉內容嗎?應該先確定自己要從哪幾方面來介紹剪紙。大家說說看,你覺得要介紹哪些方面?(第一,剪紙的起源;第二,剪紙的工具及分類;第三,剪紙的作用)
師:課前老師也對剪紙做了一些了解。你看,這是老師從百度百科上找來的關于剪紙歷史方面的資料。大家看啊,先唐時期……;唐代……;后面還有宋代、明清等等的介紹呢,這些是不是都要放在起源里?大家再看看其中的句子,如……,這些都要放在我們的介紹之中嗎?
師:我們應該去掉那些煩瑣的專業(yè)術語,保留通俗易懂的語言,有時還要適當進行概括,這樣才能使人一目了然。
師:關于剪紙的起源部分,我們可以這樣整理(根據考古發(fā)現,剪紙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可能更早。在古代,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tài)各異的物象或人像,作為陪葬品或燃燒)。
師:你看,這樣一來,是不是既簡潔又明了?
師: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小組單位,依照剛才的方法來進行資料的整理。這邊兩組整理關于剪紙的工具及分類的資料,這邊兩組整理關于剪紙的作用方面的資料。整理好后,工整地謄抄在紙上。
筆者認為,在具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情境下進行語文習作的教學,能夠使習作更加地貼近學生的生活,也便于學生掌握習作的方法。
四、結語
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習作的整合教學,是今后小學語文教學的主流趨勢。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提高,與習作的整合教學,更有利于學生整體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語文綜合性學習與習作的整合教學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未知值得我們去探索。
參考文獻
[1]葛海云.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初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1).
[2]郭玲玉.巧妙開發(fā)教材專題中的教學資源[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6(10).
[3]徐樺君.項目寫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