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平
摘要:眾所周知,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項寶貴財富,皮影戲有機結合了說、唱、演,是國民了解歷史的一種優(yōu)良手段。通過皮影戲表演,既能促使幼兒對學習歷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又能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還有助于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诖耍疚木痛蟀嘤變?,探討了皮影戲表演對其語言能力的有利影響,僅供參考。
關鍵詞:大班幼兒;皮影戲;語言能力
人類必須具備語言這項基本能力,而幼兒期是發(fā)展語言,尤其是口語的關鍵時期,民間皮影戲藝術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在幼兒園通過皮影戲表演,能充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可以嘗試將皮影戲表演融入日常的教學之中,以促使大班幼兒在興趣和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習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語言能力。
一、幫助幼兒積累詞匯量
通過觀看皮影戲表演,幼兒能擴充詞匯量。相關研究顯示,早期擴充詞匯量表現(xiàn)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這主要是通過量的積累發(fā)展至質的飛躍規(guī)律決定的。而2~6歲屬于教育詞匯的關鍵階段,而皮影戲表演為大班學生提供了一個結合語言和圖景的條件,可以大力幫助幼兒擴充詞匯量。在表演皮影戲時,一般會通過設置特定的情境來將詞語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對幼兒理解和記憶詞匯十分有利,而且在表演的過程之中,常常會隨著故事情節(jié)、情境的發(fā)展變化,展現(xiàn)出成熟的語言,這些均能積極促進幼兒感知、正確理解詞語。一般幼兒往往會下意識地模仿學習其中的這些詞匯,使其化為自身的語言材料詞庫。例如,當幼兒表演《熊出沒》皮影戲時,模仿有關人物在這個動畫片之中的語言對話時,還會融入了自己獨到的理解。在對《熊出沒》表演時,當這三名幼兒遇到“光頭強”時,表演“熊大”的幼兒說:“討厭的光頭強又來砍樹了,快想辦法阻止他,不能讓他破壞樹木,要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媽媽?!边@樣幼兒在表演皮影戲時的對話中,便靈活運用了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一些經(jīng)驗,使其語言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還體現(xiàn)出幼兒對愛護環(huán)境的真摯熱愛。
二、提供給幼兒語言信息
在很多兒童獲得語言理論中,比如行為學習主義理論、相互作用論等,均認為學習語言是至關重要的。幼兒通過表演皮影戲,為了更加形象、準確、具體、清晰地表達皮影戲中人物形象和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一般會靈活運用多種形象化的語言來表現(xiàn),鑒于大班幼兒思維認知上的特點,表演皮影戲中的形象化語言深深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因此,他們在表演或觀看皮影戲時,往往會產(chǎn)生一種愉悅的體驗感和參與感,并能充分熟悉和理解這些形象化的語言,逐步了解并靈活運用于生活中,這有助于他們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和感悟。
三、以豐富的語言情景增強幼兒交流對話能力
早期兒童多數(shù)是通過對話的情景來獲取和理解語言信息。實質上,皮影戲表演是通過連續(xù)的畫面來形成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與一部小電影十分相似,即便天馬行空,但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面。例如,在和幼兒一起觀看《龜與鶴》皮影戲時,教師便可以這樣提問:“烏龜和仙鶴在剛才觀看的皮影戲表演之中,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事?”聽到后孩子們紛紛回答,有的幼兒說: “烏龜既勇敢,又聰明,利用自身的智慧將仙鶴打敗了”,接著教師可以又問:“烏龜究竟如何將仙鶴打敗的?”有的孩子說:“被仙鶴欺負后,烏龜并未生氣,還用自身擁有的堅硬的殼,將仙鶴打敗了”。 幼兒基于這個語言環(huán)境,學會了以下三個詞匯:“智慧”、“聰明”、“勇敢”。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幼兒不僅聆聽了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而且還明白了一定的道理,并深深地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
四、皮影戲教學實踐事例
由于孩子們?nèi)狈Ρ硌萁?jīng)驗,故我們將孩子們比較熟悉的繪本故事――《小蛇散步》作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自主進行協(xié)商、分配角色、表演游戲。指導孩子們準備手電筒、舞臺架子、幕布等新材料,并親自參與制作與《小蛇散步》相關的故事皮影人物、小蜜蜂、故事錄音等新素材。操作中一方面能積極調動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另一方面又能讓孩子們直面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并主動思考解決。 整個實踐過程如下:
1.聽故事、講故事。利用餐前開展《小蛇散步》故事會。鼓勵孩子完整講述,在此基礎上改編。
2.講和演的配合
兩位老師進行示范,一個表演一個講解,讓孩子進行模仿學習。游戲前,提醒表演的小朋友,需要根據(jù)講故事小朋友的語速來表演,講故事的小朋友也盡可能根據(jù)同伴動作的快慢、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調整自己語速。
3.小技巧的手把手傳授。如:輪到獅子出場時,可根據(jù)獅子的聲音來演,如:咣咣咣,念三下,表演獅子的小朋友就在小蛇背上慢慢踩三下。如:當故事中的小動物得到小蛇幫助說謝謝時,請一位小朋友同時將三個動物拿在手上一起演。
隨著《小蛇散步》皮影游戲表演的日益成熟,在后續(xù)討論中,有所創(chuàng)新,將原材料再次改版,由黑色皮影材料改成彩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發(fā)展成由自己來設計。以上是《小蛇散步》皮影戲表演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的有效策略。在游戲中,孩子們收獲了自主游戲帶來的快樂,體驗了與同伴思維碰撞所帶來的快樂,感受了創(chuàng)新、續(xù)編、表演故事帶來的喜悅和成長。相信在接下去的游戲中,孩子們將收獲更多。
五、結語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幼兒教師應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積極引入皮影戲表演,為大班幼兒打造一個豐富、真實的靈活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以便幼兒可以積極、準確地進行表達,并體會到表達語言的樂趣。這樣的教育活動不僅能為幼兒運用語言提供了一個積極有趣的環(huán)境,而且還為幼兒發(fā)展語言能力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生活素材,在幫助幼兒拓展語言交流空間的同時,還促使幼兒發(fā)展運用語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瑋.幼兒園民間美術欣賞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2]沙垚.鄉(xiāng)村傳播與知識分子——以關中地區(qū)皮影的歷史實踐(1949-2013)為案例[J].新聞大學,2014(04):52-57.
[3]田靜.淺談中國傳統(tǒng)皮影戲的繼承與傳播[J].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