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明
摘 要: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便捷,也有效地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本文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微視頻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微視頻;課堂教學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下,教師應探索更加適合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學習方式,因此筆者選擇微視頻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這一課題,一來順應教育改革背景的要求,二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有必要對如何合理適度地使用以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進行分析。
一、微視頻素材的選擇
1、時事新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一個特點就是其所具有的時政性,這一點在每一年的中考考試試題中都有所體現(xiàn)。世界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國家與社會亦是如此,學習自然也不應該只是為了考試,教育的目的也是要培養(yǎng)每一個青少年形成高尚的個人素質、強烈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家國情懷。因此,接觸和了解每天都在更新的時事要聞相較于傳統(tǒng)的枯燥課堂講授式教學,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一個正確對待“家事”“國事”的態(tài)度,加上直觀的微視頻呈現(xiàn)方式更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選的時政要聞必須要具有一定教育意義,既能夠與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也要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比如從每天都會按時播出的新聞聯(lián)播中選取較為典型的國內外新聞事件,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性與時政性。
2、選擇優(yōu)秀資源
微視頻具有簡單明了的特點,教師可以選擇比較真實的紀錄片來作為素材,通過剪輯和修改,來為學生呈現(xiàn)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和人物。例如,在“維護國家利益”單元中,教師可以選擇《公仆之路》這一紀錄片,通過簡單的微視頻片段讓學生了解國家主席習近平從延安插隊到服務人民,視頻的內容簡單且質樸,但看過就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引導學生學習和感受習近平主席永遠做人民公仆的崇高精神與思想。再如,在《厲害了,我的國》中,該片介紹了我黨自十八大以來,國家的發(fā)展和成就,并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輪式進行了呈現(xiàn)。優(yōu)秀的紀錄片經(jīng)過精心挑選和制作成為微視頻后,成為了課堂中的一個重要教學資源,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對于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培養(yǎng)其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都有著積極意義。
二、微視頻制作要求
1、選題合理,內容豐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內容比較豐富,而且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點也不在少數(shù),隨之而來的也正是課程的枯燥性。因此,教師在選擇微視頻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到其是否豐富和精彩,這也直接關系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能否被激發(fā)。其次要緊密聯(lián)系教學內容,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關系著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學生關注和吸收知識有著重要作用。所選的視頻資源必須要具有代表性,還要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教育性,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既能夠對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所了解,也能夠從中受到感染和影響。
2、制作方法
在確定內容之后,下一步即是開始視頻制作。由于不同技術手段所制作出的微視頻,呈現(xiàn)效果不同,筆者在此建議教師使用PPT轉換格式,該方法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以使用到PPT中的相關功能,輕松地呈現(xiàn)出教師想要學生看到的知識,還可以將知識設計成為思維導圖,在圖中標注重點便于學生理解、吸收和記憶。
3、控制時間
控制課堂視頻播放時間,也可以說是合理控制播放的“度”,適度性原則既要保證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也不能影響到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微視頻知識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關鍵在于幫助學生理解,所以選擇的視頻資源不宜過長,加之課堂教學時間本身有限,視頻播放時間過長,極易導致教學內容積壓,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三、微視頻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于微視頻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各界人士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微視頻應主要用于課前幫助學生預習使用;有人則認為應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但無論是哪一種,其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具體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課前情境導入
以“做更好的自己”一課為例,本課的內容在于讓學生學會認識自己,尊重自己,接納并欣賞自己,認識到每個人之間潛能的異同,完善自我,做更好的自己。教師可以通過《晏子使楚》的短片動畫來進行課前導入,通過寓言故事來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并巧妙地設計問題,引出課題:你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故事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從中可以了解到晏子的思維敏捷、充滿智慧和自尊自愛,通過簡單且又蘊含哲理的小故事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并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
2、教學過程
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課為例,本課需要引導學生了解自立自強的表現(xiàn)、意義,以及自強對于個人和國家的重要意義。為了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中華民族自強浩歌》微視頻,了解中華民族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3、課后鞏固
仍以“做最好的自己”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駱駝與羊的對話,視頻中駱駝與羊有著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但他們并沒有全面地看待自己,由此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自己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都存在哪些不足,日后又想要如何進行改變,并將反思留作課后作業(yè)。
綜上所述,微視頻在操作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關鍵在于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要始終明確微視頻的運用是為了服務于教學,避免本末倒置。
參考文獻:
[1]闕家輝.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77-78.
[2]劉海霞.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新媒體應用研究[D].伊犁師范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