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銘彩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以生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積累、感悟、實踐和綜合學習,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讓初中生對語文這門接觸已久的基礎學科燃點或保持學習熱情,這需要教師積極探尋可有效激活語文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寫作;激活課堂;策略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一堂有意思且有效的語文課,必定充滿活力:師生能積極、開放地參與,學生更是樂于探究,敢于表達;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有效互動、共同學習、有所發(fā)現(xiàn)、逐步成長、提升素養(yǎng)。隨著課改的深入,近幾年,部編版語文教材被正式投入使用,新教材特別重視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也特別注意引導鼓勵學生自由、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下面將重點結(jié)合閱讀和寫作教學上的一些實例來談談如何激活初中語文課堂。
一、找準抓手,激活閱讀
溫儒敏教授在《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三集》中這樣說:“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不同,實踐性很強,你很難指出一條速效的辦法去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需要長期的熏染、積累、習得。這就必須大量地讀書,沒有別的辦法……如果說語文教育要遵循規(guī)律,其規(guī)律之一,就是激發(fā)讀書興趣,養(yǎng)成讀書習慣?!庇纱丝梢?,“讀”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新課標強調(diào)閱讀是個性化行為,要尊重學生閱讀的感受,教師應加強指導,不應當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讀代替學生的體驗與思考。新編教材的閱讀教學構(gòu)建了一個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指導學生在“教讀課”學習閱讀方法,在“自讀課”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在“課外閱讀”學習獨立讀完整的一本書甚至是多本書,且讀出自己的理解與思考。
1.學法引領,激活教讀課
教讀課應抓住教材中“單元目標”“預習提示”提及的相關學法要求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解讀文本。
朱自清的名篇——《春》所在單元有一項學習要求:要重視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袄首x”“想象”是方法,“領略”是目標。學習“春雨”這一段前,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連續(xù)下幾天雨的感受。班上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認為下雨是煩人的:出行不方便、衣服來不及干、穿著被打濕的鞋子上課很不是滋味......這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交流完畢再讓學生朗讀“春雨”的文段,集體讀完再讓個人讀,引導他們抓住“可別惱”這三個字反復揣摩并感受朱自清對讀者“惱”的預知。這樣的體驗落差及作者親切的勸說自然地敲開學生的想象空間,隨文走進“安靜而和平的夜”,領略文字之美,讀懂作者閑適的情懷。
教讀課文著重閱讀策略的挑選及整合,給學生適時制造生活與閱讀體驗溝通的機會,給學生“夠得著”的實用方法,有助于激活課堂,促進學生有效地與文本對話、準確解讀、提升品味文學語言的能力。
2.大膽“放手”,激活自讀課
自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所學的閱讀方法引領基礎上進行自主閱讀,獨立閱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與思考。教師應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少講、少分析,讓學生自主讀、認真想、大膽講。
《臺階》是七年級下冊一篇自讀課文。閱讀提示和旁批都很豐富,閱讀提示的重點也非常明確:你是怎樣看待“父親”這一人物形象的?應該如何理解這篇小說的主題?教師不妨請學生當小老師講課,因為分析人物形象的訓練做過很多,主題理解的角度也允許豐富多樣。小老師課前應作適當?shù)膫湔n:熟讀課文、思考旁批和課后問題、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跟老師討論,設計好關于父親形象分析和歸納的簡要板書。有小老師講課,學生自然感覺新鮮好玩,“師生”互動特別積極,有同學更是大膽提問,“考驗”小老師的功架。所以不管是小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課上通過“切磋”充分進行了讀、聽、說、寫的訓練。
3.創(chuàng)設活動,激活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拓展閱讀,包括教材推薦的必讀和選讀的中外名著、必背的課外古詩、其他延伸文本等。
①名著閱讀活動。名著篇幅一般比較長,學生不必吃透每字每句,可根據(jù)興趣、體驗采用精讀和跳讀的方式閱讀,了解基本情節(jié),學習獨立鑒賞思辨經(jīng)典、精彩的情節(jié)或段落。為激發(fā)閱讀名著的興趣,可開展活動課。每一部名著都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知識競賽來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閱讀。競賽題目可以是必答題、搶答題、風險題、線索題等形式,規(guī)定每個學生至少回答一次問題。必答題和搶答題一般是比較基礎的,主要是鼓勵學生了解文本,讓一些中下生也有拿分的機會;風險題和線索題要求學生對文本了解比較全面,學生要“知道得比別人多,回答得更準確”就要更認真地讀書,準備更充分。通過知識競賽學生自檢閱讀質(zhì)量,最終的比賽結(jié)果會鼓勵高分的小組再接再厲,刺激落后的小組要奮起直追。除了知識競賽,還可以根據(jù)閱讀內(nèi)容設計多樣的分享活動,以便深入地交流閱讀感悟。
《西游記》這部名著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因為里面充滿神話色彩、叛逆自由以及英雄情懷,他們都渴望自己是孫悟空。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是精彩的,有部分故事更是人們家喻戶曉的。教師不妨讓學生自選書中的一個故事,以說書人的身份進行說書,這能給說書的學生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也能給聽眾學生有新鮮的聽覺體驗。這部書充滿想象,適合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探究。在閱讀前教師可布置如下探究任務給學生:“假如你能穿越成為其中一個高能妖怪,你會有怎樣的背景和法力?你會用什么方法抓唐僧?你覺得你會成功嗎?為什么?請你發(fā)揮想象,把你大戰(zhàn)孫悟空的過程記錄下來。”學生除了打開想象,還要忠于原著的人物形象,注意與相關情節(jié)的銜接,所以脫離文本狂想是不可取的。無論“說書”還是“大話西游”,前提都要有閱讀,把文本話語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睦斫馀c思考,才能有新的魅力呈現(xiàn)。
讀《傅雷家書》這種由多篇獨文集成的名著,不必每篇必讀,可讓學生自由選讀若干篇,了解良好的親情交流方式和好家風即可,繼而可推薦學生閱讀《梁啟超家書》《曾國藩家書》,也可聯(lián)系課內(nèi)諸葛亮的《誡子書》進行類比閱讀,更深刻地了解家書的特點和意義;另外不妨選取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第一季第九期以“家”為主題詞的視頻進行拓展欣賞,讓學生在文化名人的帶領下對“家”有更深刻的認識。
②古詩詞誦讀活動。部編版語文教材每冊都有八首課外古詩詞,課內(nèi)還有對應的講讀古詩詞。不論課內(nèi)外,所有古詩詞都有會背會默的基本要求,為了更好地落實大量古詩詞的背誦默寫要求,可依據(jù)教材中必背的古詩文材料,借鑒“中國詩詞大會”的形式,開展如“飛花令”“詩詞小會”“一站到底”等背詩、填詩、猜詩之類的活動,既能活躍語文課堂,也能加強古詩文復習,更能引領學生學習欣賞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③讀閑書活動。除了教材推薦的讀物,教師要允許學生偶爾讀讀閑書,不時參與分享。如利用每周的閱讀課或讀書日,教師分享一些有意思的短篇,如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魯迅的《立論》、汪曾祺的《炸彈和冰糖蓮子》、易中天《論語故事》等等,這些都是很有閱讀趣味且能激活學生思維的作品。可以開展如“我的第一本書”“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一篇文章”等分享交流活動,教師適當作引導;還可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學生或家長自選文本、形式共讀,可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并促進親子交流。
二、尊重表達,激活寫作
溫儒敏教授說:“讀書養(yǎng)性,寫作練腦,大量的閱讀是必須的,適當?shù)膶懽饕彩强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教師既要努力激活閱讀,也必須積極為學生找到享受寫作的出路。
1.尋美生活,重視積累
教學中,學生怕寫作最多的說法是“不會寫”:要么是缺乏篩選整合思維,材料太多,不懂取舍,卻找不準切入的角度;要么是缺乏觀察力和思辨力,覺得沒什么值得寫?!安粫憽敝饾u會導致學生“不想寫”,這樣就等于喪失寫作的興趣,就不用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了。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放膽去寫,寫真事情、說真心話、談真思考,若非考試,可不必太苛求字數(shù),更無須強調(diào)寫作技法。既然寫作源于生活,那么教師可引導學生尋找并聚焦各種生活元素,如一次表演、一場比賽、一次聚會、一個節(jié)日、一段假期、一趟旅行等等精彩的片段,鼓勵學生用文字輔以照片或圖畫記錄。這些積累都可以成為激活語文課堂的資源,尤其能成為日后信手拈來的寫作素材。實際教學中,學生做的《春游小報》《舌尖上的春節(jié)》《假期手記》等就是很好的生活體驗的積累和表達。
2.重視評價,用心發(fā)現(xiàn)
如非正式考試,評價寫作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評價一篇作文寫得怎么樣,老師、同學、自己,甚至是其他人都可以是點評人,人人都可以采用“點贊”或“評論”的形式進行點評。
①鼓勵自評、互評、分享。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睂W生要先做自己的讀者,把文章認真看至少一次,保證讀得通順、讓人看得明白,找到至少一處自己認為很有意思的地方(可以是用語修辭方面、情感表達方面、感悟思考方面等)。教師可讓學生挑選一篇自我感覺最滿意的作文,在寫作課上共同交流“我最滿意的作文”,適時點撥、滲透寫作要領。另外,教師不妨“偷偷懶”,偶爾把一些隨筆或周記寫作交給學生評閱,指導學生參考評分標準多角度點評同學的作品(可就內(nèi)容、語言、結(jié)構(gòu)、文面任一方面或多方面進行點贊,也要寫出一點修改建議;語文能力稍弱的學生可寫點閱讀感受)。這種形式可以給學生帶來新鮮的閱讀體驗。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表達自己、肯定自己,也可通過聽別人讀文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寫作素材、了解處理同樣素材的不同手法等等。學生在分享活動中發(fā)現(xiàn)最鮮活的寫作素材、發(fā)現(xiàn)最走心的同齡想法、發(fā)現(xiàn)勇于表達的自己,這就是他們的成長。
②巧設平臺,創(chuàng)先爭優(yōu)。在實際教學中,每周有至少1次周記的寫作(一般是定題讓學生寫自己的故事),每次都讓學生逐個分享是不現(xiàn)實的。但每周對優(yōu)秀作品和進步極大的作品的分享是要堅持的,因為這可以讓學生保持寫作的熱情和敏感度??稍诿恐芄潭ǖ臅r間舉行一場“新文發(fā)布會”:老師精選優(yōu)秀或進步的作品,對應的小作者上臺大聲朗讀并簡單分享創(chuàng)作來源,教師重點表揚其“亮點”。隨后可以布置學生把優(yōu)秀的作品稍加修改重新抄錄在原稿紙,科代收集制作成“美文月刊”;還可以鼓勵學生把文字錄成電子版,把好作品收錄制作成一個電子作品集。學生受到鼓舞或渴望關注,會對寫作會更加喜愛,學會更認真講自己的故事、更用心談自己的思考。有時,也可以讓學生命周記作文題并羅列基本要求,再創(chuàng)作、互評,選出“最佳作文題”和“最佳作品”。由學習到體驗再到創(chuàng)作的過程,有效激活了語文學習,加強了學生的思維訓練。
③示范引領,共同成長
口頭指導比不上親身示范,寫作教學更是如此。經(jīng)??嗫谄判牡刂笇W生寫作要觀察生活、準確用詞、表達真實,更需偶爾給他們欣賞一下老師的創(chuàng)作,讓學生感覺老師“會說也會寫”。教師與學生適當進行創(chuàng)作交流與分享,既能夠保持雙方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能在語文教學上起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師生在語文學習的路上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曾憲忠.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J].江蘇教育,2018(83):65.
[2]姜珊.初中語文閱讀高效課堂構(gòu)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24):146.
[3]楊英.打造高效課堂,提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質(zhì)量[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143-144.
[4]陳玉軍.如何在語文課堂中“縮小老師,放大學生”[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52-53.
[5]姜敏溪.讀寫共生,成就多彩語文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9(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