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凝未
摘 要:學生的認知結構遷移具有一定的可辨性、可利用性、穩(wěn)固性。而在有效處理好知識間存在的可辨別與可利用的內容時,才能真正對知識進行遷移。從而,加深學習內容的記憶。因此,針對高中生利用知識遷移加深地理知識的記憶具體措施,可從地理圖表繪制與分析、探究與發(fā)現式學習策略兩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知識遷移;高中地理;知識;記憶
引言:高中生在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過程中,若想能利用知識遷移逐漸加深學習內容的記憶。應能明確提高遷移意識的基本方法,并能將其科學的應用到學習中。即高中生應能完全掌握需遷移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促進作用,實現知識遷移根本目標。同時,高中生應能對地理學科的語言體系建立全面的認知,并能結合學科特征,利用更有效的方式,對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在對高中地理知識進行學習的整個過程中,應能學會總結與歸納,不斷梳理知識脈絡。從而,在大腦中對知識產生更清晰的聯想,對信息進行靈活、準確的調取與應用?;诖耍咧猩诶弥R遷移加深對地理知識的記憶過程中,應能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習效果。
一、基于地理圖表繪制與分析,對知識進行遷移
1.借助于地理圖表的合理化繪制,對知識進行有效遷移
高中生在學生地理學科的過程中,可明顯發(fā)現各個章節(jié)中較高頻次出現的各種地圖。甚至可說地圖已成為地理知識的第二語言,其將較為抽象化的理論知識,更直觀化的簡化成易于學生理解的“符號”。因此,我們在具體學習高中地理知識的過程中,應能科學利用繪畫軟件等將重要的地理圖表進行繪制。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記憶,利用更生動、具體的圖表對復雜的理論知識進行自然遷移。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高中生更好的學習高中地理學科,并能對知識產生深刻的記憶。例如,在學習“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相關知識時,我們可通過繪制簡單的示意圖,對其循環(huán)過程加深印象。同時,針對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所涉及不同巖石相互轉化的過程,可運用圖表進行標注。這樣在學習這個知識點的過程中,不僅能更清晰的了解巖石圈的物質轉化的現象,還能借助于簡單的示意圖對其展開有效聯想,從而加深對這一知識內容的記憶。
如圖所示:
2.通過對地理圖表進行科學分析,加深知識的記憶
作為高中生,在學習地理學科的過程中,不僅應能有效的識記簡單的地理圖表,還應能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與分析能力。從而,能全面掌握地理圖表中所表達的重要知識點,如高線地形圖、氣候要素分布圖等。同時,在通過地理圖表獲得有價值信息后,應能對其進行正確的處理與加工,能更深入的了解其相關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與規(guī)律等。因此,在對圖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應能精準概括與提煉圖表中所傳達的關鍵信息,應能對圖表中的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例如,我們在看到高線地形圖時,應能在整體上對這幅地圖進行觀察,并能作出基本的圖形類型判斷。同時,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后,應能對重要的內容進行歸納、匯總等,并能初步形成地理思維,對其進行加工。從而,探尋圖像中展現出的地理規(guī)律、概念間的關聯性等?;诖?,使地理知識與圖表建立更深的聯系,加強對知識的記憶。
二、利用探究與發(fā)現式學習策略,對知識進行遷移
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隨著知識層次的不斷豐富,應能對其產生更深入的研究與探索,從而能發(fā)現其地理學科間蘊藏的知識內涵。具體而言,在對高中地理知識進行學習與探索的過程中,應能不斷端正自己學習態(tài)度。能逐漸培養(yǎng)自身對該學科產生興趣,從而促使其能更自主的對知識內涵進行挖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尋求更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能與其他伙伴建立友好的學習關系,有效開展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诖?,應能嚴格按照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確立學習主題
高中生可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與同伴進行商議,制定一個更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的學習主題。同時,確立主題的同時,也是明確學習方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在確保學習主題生動性的基礎上,應能令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與挑戰(zhàn)性。
2.合理提出假設
基于明確的主題,與學習伙伴可針對某一問題大膽提出假設。并能將其作為重要的著力點,對相關學習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與領會。并能確保沿著假設的方向,能建立有效的交流與探討的氛圍。能針對具體的知識點或問題,對其深層內涵進行解析,從而,確保最終能探尋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3.實現知識遷移
高中生在運用合作學習方法,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了解、掌握的過程中,通過在有效探索與溝通后,應能真正運用知識遷移,加深對相關內容的記憶。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習伙伴都會產生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與收獲。尤其針對獲取,不僅是知識層面的,還有學習過程、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诖?,高中生應能學會有效梳理知識脈絡、總結學習經驗等。而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探究經驗會成為我們的前認知遷移到新的探究中,對知識產生深刻的記憶。
結語:總而言之,高中地理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因此,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能善于繪制地理圖表等,對抽象的知識進行直觀化展現。能通過簡化學習內容,并對知識進行全面的分析,確保能對知識產生遷移,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同時,高中生可與其他同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制定相應的主題,對知識進行探索。并基于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合理假設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并能將探索經驗作為遷移的載體,從而,不斷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明珍.高中生地理學習中文字信息提取的障礙因素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8.
[2]尤雅殫.基于“成分呈現”教學理論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8.
[3]張洪洋.新情境下初中生地理知識遷移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4]胡倩倩.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地理知識的整合與運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8.
[5]張羽.高中自然地理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