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我國古代文學的結晶,入選教材的古詩詞大多是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名篇佳作。學生們在學習這些作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語文文化素養(yǎng),同時還能感受到來自于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墩Z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現(xiàn)階段發(fā)展做出了新的要求,這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實踐,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和發(fā)現(xiàn)詩詞中的美。朗讀教學作為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方式,其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自身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基本素養(yǎng)的積累。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朗讀;入境悟情
引言:作為我國文化寶庫中熠熠生輝的瑰寶,古詩詞對于當代教育工作的開展意義重大。其不僅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的審美情趣,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鼓舞青少年奮發(fā)有為。語文教育的本質在于引導學生樹立與發(fā)展正確的審美觀點,古詩詞的學習可以促進教學的開展,而優(yōu)化科學的教學方式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感受古詩詞的能力。對于現(xiàn)階段的古詩詞教學而言,應重視朗讀教學的應用。通過科學的引導,讓學生在朗讀中有進一步的感悟。同時就古詩詞中的意境美、語言美和情趣美予以感悟。
一、古詩詞教學與美育
通俗來講,美育便是我們常說的審美教育,通過對學生審美觀點的培養(yǎng),讓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鑒賞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所以從這一角度而言美育教育的實質就是情感教育。德育與智育作為美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二者之間以情感為紐帶進行緊密的相連。同時相比于德育和智育,情感教育還具有更為復雜的特殊規(guī)律??傮w來講,美育、智育、德育三者之間是相互融合的。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古詩詞的學習對于學生而言,不論是從內容還是語言情感方面,都具備較高的審美價值,而這無疑也成為了素質教育的有利條件。
二、古詩詞朗讀教學優(yōu)化簡析
2.1、初讀感知,讀通讀順
在學習一首新的古詩詞時,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便在于要求學生能通過大聲的朗讀來就內容進行讀通讀順,同時就詩詞中的字音讀的精準。而后可通過小組內互讀等方式的開展,進一步理順句子。學生在這期間也能就詩詞的節(jié)奏與旋律予以一定的掌握。眾所周知,古詩詞的語言十分簡練,不僅形象生動而且負有音律美。對于兒童的學習過程而言,便十分的適合大聲的朗讀。同時由于孩童本身便富有想象力,其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會產(chǎn)生一種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感覺。
所以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就古詩詞進行反復的朗讀。就古詩詞的節(jié)奏美予以感受。例如在學習《清平樂,村居》的時候,在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閱讀之后,我讓學生分享了閱讀這篇古詩詞的感受,有的學生說這篇詩詞的韻律很美,也有的學生說這篇古詩詞不僅押韻,而且內容很短,讀起來朗朗上口還容易記憶。由此可見,初讀古詩詞學生便能有這么深的感受,而這種美好的體驗也必將激勵著學生更有熱情的去朗讀。可以說這種自由的朗讀方式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自身的閱讀欲望,同時也為之后更為深入的朗讀學習奠定了基礎。
2.2、細讀感悟,理解詩意
古詩詞的內容大多十分精煉,但是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內容也相對的淺顯易懂。在圖文并茂的教材組織以及注釋的輔助下,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也更能就詩詞本身的含義予以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學生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就古詩詞的意思進行查閱了解。例如看插圖,查字典或是聯(lián)系注釋等方式,將原文的意思進行解讀。同時將一些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標注,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予以解決。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予以必要的支持,適宜的點撥也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的加深印象。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探究的基礎上,就詩詞的意思予以進一步的了解。而作為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需要充分的參與其中,同時放開課堂為學生的學習預留出充足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斬獲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2.3、精讀成誦,悟情悟理
朗讀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文字作品的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同時作者本身的思想情感,也能在朗讀的過程中得以在線。學生將詩詞帶給他的感受以朗讀的形式進行表達,這本身也是自身情感的一種升級與流露。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引導學生進入作者所烘托的“情境”,學生在參與其中時,能夠有真切的感悟。
2.4、讀、唱、畫、演
學生在進行了進一步的朗讀之后,作為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以自身較為擅長的藝術形式將這些詩詞進行再現(xiàn)??梢酝ㄟ^繪畫的、唱歌或是編排情景劇的方式,為詩詞的進一步理解提供保障。例如在學習《漁歌子》一詞時,學生在對古詩詞有了進一步的感悟之后,便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將一派春光盡攬眼底。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更為豐富的學習方式,也就古詩詞的內涵予以更好的展現(xiàn)。
2.5、讀中積累,改寫創(chuàng)新
當隨著學生學習進程的深入,其自身所掌握與積累的古詩詞數(shù)量的增多,學生的鑒賞能力也必然有所提高。所以在這一階段的學習中就需要鼓勵學生在課余的時間中搜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詩詞,在每周選取特定的時間組織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當學生在對古詩詞的意境以及構思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教師不失時機的點撥也有助于學生的進一步了解與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也需就古詩詞的寫作手法予以一定的剖析,在此基礎上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改寫或是創(chuàng)作。例如在學習《泊船瓜洲》時,在引導學生進行了上述的學習步驟之后,有一位同學便將文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币痪涓某伞按号ㄩ_又一年,吾當何時歸故園。”如此一來,或許少了原作者筆鋒的老道,但也不失為學生對于作者當時內心的一種體會與感悟。
結語:小學古詩詞教學作為小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傳承,對于學生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朗讀教學作為古詩詞學習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在實際教學工作的開展中,也需要廣大教職工予以積極的參與,通過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與升級,為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提供可靠地支持。
參考文獻:
[1]鄭善紅. 以讀為本讀中品味,讀書悟情——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 課外語文(上), 2016(7).
[2]唐秀云. 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以讀為本,讀中悟情[J]. 新課程(下), 2013(11).
1、主持課題研究《新課改下課堂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于2014年6月獲得國家級基礎科研成果一等獎。編號:KYC809
2、所主持課題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感培養(yǎng)與研究》于2017.12結題,并獲惠東縣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編號:【2017】hdktjt005
3、所主持德育課題《“揚善”教育研究》于2017.10結題,并獲惠東縣德育科研三等獎。編號:HDDY201509
2015年5月參與課題研究《數(shù)字化與學?,F(xiàn)代化的特色發(fā)展研究》,于2015.5結題。編號:2013120006
作者簡介:黃燕舞(1978.3-),女,本科學歷,小學語文高級教師職稱,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山第五小學,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工作。
(惠東縣平山第五小學 廣東惠州 51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