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摘? 要:在當今一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如此快速的社會中,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所以相應的就對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針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來說,這門課是與現(xiàn)實生活和時事政治最接近的一門學科,所以為了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要積極的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深入實踐,在生活中教學,在教學中體驗生活。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7-0096-01
從小學到初高中甚至是到大學我們都在學習政治這門課程,所以這門課程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回想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就是以老師講解課本為主,這種方式缺少了一定的趣味性,還容易讓學生感到無聊和枯燥,這使得本來十分有趣的課程發(fā)揮不了它真正的價值,所以隨著教育競爭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活化教學模式逐漸應用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所以,本文將著重敘述什么是生活化教學,以及如何的將生活化教學這一模式高效的運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之中去。
1.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概述
生活化教學模式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的一種方式,它提倡將書本,學生,老師,課堂教學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實際生活高效的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中,老師要積極為學生組織一些有趣的生活化活動,要將課本內容與生活實例相結合來為大家進行講解,要讓學生積極的進行實踐,真切的去領悟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真諦與其內在的價值。
2.如何高效的將生活化教學模式貫穿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去
(1)教學內容要生活化,書本與生活實例相結合
教學內容生活化也就是強調老師的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應該豐富一些,融入一些生活元素和對學生學習有力的實踐性因素。這樣在活躍課堂內容的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知識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比如,在講到第二單元第五課:交友的智慧,讓友誼之樹長青這一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以親身經(jīng)驗為例,為學生講一些自己在交友過程中的經(jīng)驗和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自己是如何解決的,為學生帶來啟發(fā)和思考。還有其中的一小節(jié)內容是關于慎重結交網(wǎng)友,老師可以找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案例來積極引導學生。再比如,老師應該為學生提供一些時事政治等內容,讓學生從小就培養(yǎng)成關注新聞的習慣,這不僅有利于開拓他們的知識視野,也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涵養(yǎng)和內在素質。那么從總體上來看,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好很多。
(2)教學方式生活化,積極采用情景教學
經(jīng)過我們對道德與法治課本的了解,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門課程的課本里并不全是理論的知識,它穿插著許多有趣的小故事或者是引人深思的小例子,恰恰這些例子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的,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忽略這些例子,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那么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就要求老師的教學內容要與這些例子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可以選取課本上的一個例子,讓學生分成小組,各自以情景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能夠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不僅不會感到枯燥,反而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第一單元成長的節(jié)拍中第三課: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老師可以讓學生把這節(jié)課上的案例以情景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想節(jié)目,在節(jié)目中學習,在娛樂中進步。在學生排練情景劇的過程中會無形之中對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也能夠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案例所傳達出來的真正的知識和道理。另一方面書本上的所有內容也能夠得到最大價值的發(fā)揮,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提高。
(3)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深入實踐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僅只需要老師的參與,更需要學生的參與,因為在任何一門課程中,學生都是占據(jù)主體地位的,只有學生愿意學習,積極配合老師,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才能產(chǎn)生效果。如果學生不知道配合老師,不知道主動學習,那么再高效的方式也發(fā)揮不出來效果。所以針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來說,根本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律意識,那么老師就可以組織學生深入實際生活,體驗實踐活動,比如,在講到第七課親情之愛,家的意味的時候,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實踐的力量,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性質的家庭作業(yè),比如,回家給父母洗腳,為爺爺奶奶捶背,陪長輩聊天等,這些看似平常的舉動或許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慢慢被忽視了,所以這些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學習相關知識,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內在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就是我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一些概述以及提出的一些建議和策略。但是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時代一直在進步,社會一直在發(fā)展,所以老師也應該積極響應教育改革方針,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出更加高效,更加有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與實際生活高效的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學業(yè)發(fā)展以及學生之后成長道路上的綜合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要真正的引導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生中生活”,這種理念不僅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體現(xiàn)出來,并且對于學生以后的長遠發(fā)展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理念,將會助力他們更好的成長,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丁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德育生活化教學方法淺析[J].新課程導學,2017(03)
[2]陳應興.淺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連續(xù)旬刊,2017(07)
[3]張蓉.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7.14(04):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