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磊
摘 要:隨著課改進程的不斷加快,教育部對科學課程的教學品質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也開始探索進行高品質科學課堂生成的策略。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應用生活材料,開展實踐活動”“優(yōu)化合作活動,合理劃分組員”“借助微課技術,滲透科學常識”等策略,能夠有效變革科學課堂的開展形式,促進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合作;微課
構建高品質的科學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之一,但是,在實際進行小學科學知識的講解中,仍然存在高耗能、低效能的現象,制約著高品質科學課堂的形成。那么在當前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如何找尋突破口,優(yōu)化科學知識的講解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品質呢?
一、應用生活材料,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小學科學課程的特點,也是教師將理論科學知識與具體情境相結合的途徑,而生活與科學學科之間也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學生進行科學知識學習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因此,為了實現高品質科學課堂的構建,教師也可以將生活中的材料引入課堂之中,促進學生在對生活材料進行操作中,深化對科學知識的認知,增強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
例如,在進行《牛奶的變化》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將“牛奶”這一生活材料引入課堂的形式,促進學生完成實踐活動,生成生活化的科學意識。“牛奶”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物質,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牛奶也會發(fā)生多種多樣的變化,在課堂中,教師先讓學生思考牛奶在不同條件下可能發(fā)生的變化,之后,將牛奶這一生活材料帶入課堂之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設想,在牛奶上進行操作,以此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同時,在學生進行觀察的過程中,也能夠基于實踐活動的現象,意識到不同條件下牛奶的具體變化,從而提高實踐活動的開展效果。
不難看出,在開展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生活材料引入課堂的形式,促進學生完成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對生活材料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實現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對科學知識的認知效果。
二、優(yōu)化合作活動,合理劃分組員
現代教育理念中指出學生是課堂中存在的主體,通過自身對知識的理解,完成對知識的認知,因此,教師也將突出學生本位的合作活動引入課堂之中,用于滿足教育要求。同時,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學習背景的差異,會造成學生在面對同樣的科學知識時,所呈現的知識理解效果不同。但是,在傳統(tǒng)科學課堂中應用合作學習活動,教師往往忽略對學生差異性的考慮,以致于降低了合作活動的應用效果。所以,為了實現高品質科學課堂的構建,教師應當將學生的差異性考慮在組員的安排中。
例如,在《誰能傳播聲音》這節(jié)課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對聲音傳播的理解能力不同,進行合作學習活動中組員的合理安排。首先,教師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調查,并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將學生進行層級的劃分。隨后,教師按照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對學生進行人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當中學生對聲音傳播的原理等知識掌握程度呈現差異化的分別。緊接著,教師讓學生以安排的小組形式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學習,并讓學生在差異化水平的小組成員中進行互助和交流,從而逐步提高科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顯而易見,在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的能力不同進行差異化的組員安排,能夠讓學生在有效的交流與討論中,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借助微課技術,滲透科學常識
科學常識是科學課程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yǎng)中具有積極價值,但是,在傳統(tǒng)科學課堂中,教師在對學生講述了教材當中的科學知識外,很少有充足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科學常識的教學,制約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識進程。而微課技術的出現,則能幫助教師緩解這一問題,促進學生自主認知科學常識。
比如,在《食物到哪里去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技術,向學生滲透“食物的營養(yǎng)吸收過程”的科學常識。食物營養(yǎng)吸收過程的常識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在教師課堂對學生講解了人體的消化器官和消化過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向學生講解有關食物的營養(yǎng)吸收等知識,并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下時間對該視頻進行觀看,從而讓學生在觀看中,逐步彌補課堂中無法學習的科學常識,促進高品質科學課程的構建。
總而言之,教師對教學策略進行優(yōu)化,能夠有效提升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但是,這些卻不是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在之后開展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xù)分析教材當中的科學知識,結合生活中的材料,以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知效果,不斷創(chuàng)建新穎的教學手段,并在實際的課堂中進行應用,從而構建完整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教學的體系,提高科學課程的教學品質。
參考文獻:
[1]劉春香.淺談小學科學的高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2):154-155.
[2]巫金華.小學科學課堂中高效教學模式的構建之構想[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