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摘要】?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閱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活躍其思維,激發(fā)其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實現(xiàn)高效教學。群文閱讀是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方式,其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以期為語文閱讀教學帶來新的風貌,為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提供新的動力。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群文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084-02
一、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突破了教材,注重課堂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效結合,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作用分析
群文閱讀是區(qū)別于常規(guī)閱讀教學“單篇精讀”的教學形式,采用“同一議題、多文本閱讀”的形式進行教學。西南大學于澤元教授把群文閱讀定義為:“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教師和學生圍繞議題展開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p>
群文閱讀的課堂,是老師拋出議題,再給予方法指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和思考,繼而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群文閱讀對于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有效實踐語文課程標準的有效重要途徑之一。
1.強化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是:語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群文閱讀就是基于實踐形式的一種閱讀課型,在群文閱讀課中學生的閱讀和思考是課程的主體,強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從而讓學生自己形成對中心議題的看法。
2.優(yōu)化學生閱讀策略
群文閱讀中對議題的思考,能充分調動學生收集、整理、歸納等多方面能力,面對不同類型的文本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思維,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通過群文閱讀,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喜好逐漸形成,課外閱讀也將更具主動性和選擇性,閱讀量自然而然提升。
3.適應多元化閱讀需求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由多種材料組合、較為復雜的非連續(xù)性文本”。群文閱讀的選文突破文學文本的限制,擴展到形式多樣的多文本,使得閱讀對象的范疇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4.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化學科育人價值,應建構包括“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發(fā)現(xiàn)與鑒賞”“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等主要內容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結構。通過群文閱讀教學,學生能夠運用豐富的現(xiàn)象和聯(lián)想豐富自己對作品的感受、理解、分析、比較、歸納、概括,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與靈活性。
三、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的方法和途徑
(一)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選文組合
“群文”的組合方式主要依據課堂的教學目標設定,首先確定好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然后圍繞課堂目標進行選文。一般來說,群文閱讀教學的選文組合方式有以下幾種:
1.根據同一主題進行選文組合
根據主題進行選文組合,顧名思義,就是根據事先所確定的主題,圍繞主題選擇一組相同或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建構群文閱讀。
2.根據同一作者的作品進行選文組合
初中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根據教材當中選定的作者為出發(fā)點,對該作者的文章進行篩選整理,選出較具代表性的幾篇作品,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3.根據體裁進行選文組合
以體裁為依據進行選文組合,就是把同一體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讓學生更加牢固的了解掌握該類體裁的寫法、要點。教師在選文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同類體裁的文章,或者對教材中選定的教學篇目進行重組,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二)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
在閱讀教學時根據議題選擇兩組文章,在教學時先呈現(xiàn)一篇精讀,再呈現(xiàn)一組文章。進行這種模式教學時,教師只要先選取一篇較具代表性的文章,教給學生學習該類文章的方法,然后再發(fā)放其余幾篇文章,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運用之前學到的知識,對新發(fā)放的文章進行解讀。
1.淺閱讀
“淺閱讀”是指學生對教材中課文進行預習。在整個預習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注意的事項的指導,以便學生能夠有的放矢地去預習。淺閱讀板塊主要包括4個環(huán)節(jié)。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先由學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答案,再由老師展示自己的思考答案。
(1)展示字音和詞義
學習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是為了掃除閱讀障礙;理解關鍵詞語,是為了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更好的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先自行預習,在課文中標記自己認為需要重點掌握的字音,詞義,再由教師展示,幫助學生突破閱讀教學中的生字詞關。
(2)獨立閱讀全文:在課文中標自然段序號、注音,學生自行通讀全文,做好批注,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3)小組討論:提問—釋疑—記錄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課文提出疑問,并嘗試釋疑,每個小組做好成員的分享記錄。此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嘗試與文本對話。教師指導學生小組討論過程中要注意就課文的內容進行進行討論并提倡求異思維。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在討論后表述的語言能力,學會有順序、有層次、有重點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
(4)全班討論:思維碰撞——記錄
以課文《社戲》為例,學生們在全班討論的課堂時間里提出了很多問題:“文中描寫社戲的文段很少,為何要用《社戲》這個標題?”“我們回來后,母親開始頗有些生氣,為什么后來又高興了?”“第23段為什么老漁夫停了艇子看著喝彩起來?”可見學生在淺閱讀中有把文章讀進眼里,把問題植在心里,因此能提出靈動而細膩的疑問。
2.深閱讀
“深閱讀”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文本的主題、結構、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進一步和文本充分對話。老師亦通過精細閱讀,整理出本人對文本的理解與觀點,在課堂上相互展示,生生對比、師生對比,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彼此思考角度、遣詞造句的優(yōu)劣,在交流中拓展與提高閱讀、鑒賞與表達能力。
3.群文組合文本的拓展閱讀
(1)推薦名家名作的閱讀篇目
由教師篩選好名家名作的閱讀篇目原文,并且可以附上與此有關的評論、疑點探究和解讀賞析等材料。
(2)閱讀檢測——小組擬題、擬答案——交換完成、具體評價
在小組擬題之前,教師會對學生進行擬題指導,比如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以及附加題的特點及要求。學生自行閱讀自選文本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老師推薦的閱讀篇目中選擇自己要抽查的篇目按照老師的擬題要求進行擬題。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學生對推薦篇目的擬題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是否透徹。例如在進行莫泊桑的名作拓展閱讀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其小說的理解存在難度,教師可以展示自己設置的題目,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
(3)小組交換題目相互檢測
每個小組交換試卷,相互檢測,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4)反饋評價
對于學生的閱讀程度,老師應心中有數(shù),適時予以點撥、評價和展示。
4.開展拓展延伸活動
教師可以根據閱讀主題設定拓展延伸活動,其一可以依據教材整合的專題進行藝術特色提煉,從而進行序列寫作訓練,讀寫結合。例如:魯迅專題,可訓練學生以“童年印象”為話題進行寫作,并要求調動五官穿插寫景。其二是手抄報展示,例如安徒生專題,可讓學生小組合作,以故事情節(jié)為畫,概括主題、結構、讀后感,用“特刊”來展示。
四、結語
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閱讀中有著積極的作用,開展群文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擺脫傳統(tǒng)的課堂,同時還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從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閱讀興趣。
[ 參? 考? 文? 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于澤元,王雁玲等.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63.
[3]蔡怡然.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