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繼紅
【摘? ? 要】教育作為人類發(fā)展的關鍵紐帶自然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如今的教學不僅僅在于簡單的傳授知識,更在于傳授知識的效果以及教學的有效性。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需要更多地把目光聚焦于提高教學有效性上面。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 小學語文? 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048
語文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語學科,其中蘊含著無數(shù)的魅力與智慧,語文是我們的先輩延續(xù)傳承下來的文化瑰寶。語文當中每一個的漢字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個詞語都有一段傳奇的來歷,每一個故事背后都有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語文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學習的學科,更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學好的學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身上擔負著重任,我們要努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帶領學生暢游語文的世界,感受漢語文學的魅力。本文就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有效性提出了淺薄的建議以及看法。
一、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石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連平地都搭建得不穩(wěn)固又何談未來的萬丈高樓呢?所以,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必須是堅不可摧的,這樣學生的語文知識大樓才能蓋得越來越高,否則即使建立起了高樓它也是一座“危樓”。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開端是尤為重要的,作為教師必須要致力于提高教學效率,重視小學語文教學。
二、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教學不僅在于教師的教更在于學生的學,而想讓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其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有強迫與被迫都會變得不理想,教師一味的強迫學生學習肯定會適得其反。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他們才會愿意在語文的樂園當中不斷探索甚至流連忘返。興趣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不二法寶,這是我們作為教師必須要深刻認識的真理。因此,我們的教學應該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帶領學生開啟一段奇妙的語文探索之旅。
簡而言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首要途徑就是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當學生愛上學習之后,他們自然就能主動在語文知識的海洋里面嬉戲玩耍,快樂的成長從而找到知識的精華讓其濃縮成一塊塊堅硬的磚頭,最后搭建出一座巍峨挺立的語文知識大樓。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在新課改背景下已經(jīng)不再只講求數(shù)量與速度,現(xiàn)在的教學要求的是效果,要求的是質量,要求的是效率。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有必要不斷變換教學方式,不斷帶給學生全新的語文學習體驗,從而使學生慢慢地愛上學習語文,甚至沉溺其中。
1.以游戲的方式教學。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新異的方式博得學生的眼球。小學生作為愛玩好動的群體,對游戲的癡迷度可謂達到無法自拔的程度。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契機,以游戲的方式教學給學生開啟學習的新大門。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當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限樂趣。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上《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時,就可以帶領學生做表演游戲。讓其中一個學生充當課文的主人公蘭蘭,一個學生充當蘭蘭爸爸,一個學生充當蘭蘭的媽媽……讓學生擔任角色做表演游戲并根據(jù)人物的對話做出相應的動作,這樣的游戲方式可以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間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提高教學效果。當然,在課堂當中帶領學生做游戲的目的不在于游戲而在于傳授學生知識,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游戲本身與課文的符合度,教學最終的目的還在于提升教學有效性。
2.變換教學的場地。為了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變換教學場地,不讓教室束縛我們的教學,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給他們開啟一段與眾不同的學習之旅。當學生的思想放飛與開拓之后,他們的智力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提升。比如在上《美麗的小路》一文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尋找美麗的小路,看路邊的一景一物去感受課文中所描述的美麗小路。當看見有垃圾的小路時,教師可以問學生:這樣的小路美麗嗎?學生自然就會回答不美。教師再次引導學生,為什么不美呢?學生就會知道因為路上有垃圾所以不美麗了,同樣課文當中鹿先生和兔姑娘覺得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的原因是小路上充滿了垃圾。教師再次順藤摸瓜啟發(fā)學生,接下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學生就會回答像鴨先生一樣打掃衛(wèi)生,讓小路再次變得美麗起來。通過這樣的課外活動學生很快就能從中獲得啟發(fā),理解《美麗的小路》課文主旨——要學會愛護環(huán)境,不亂扔垃圾破壞環(huán)境。相信這樣的課外之旅將會是學生一生難忘的語文學習體驗。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掙脫教室的束縛,讓教師的教學掙脫教材的禁錮,其效果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不是真正的讓學生去尋找書中的黃金以及書中的美人,而是要讓學生在看書讀書的過程當中咀嚼文字的深意,感受文學的魅力,體味語文的無限樂趣,從而帶著一顆好奇與虔誠的心,不斷深究從而尋得其中的真諦。然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很多學生都不是帶著去享受去探索的目的去學習,他們更多是在被動的學習,被動的接受,用守舊古板的學習方式去死記硬背,或者帶著提高成績的目的去學習。死板的學習方式效果遠遠不會達到預期的學習的效果。所以,提高語文教學效果還在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會學生靈活的學習方式而非一板一眼的學習,用最簡單有效的方式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教學生記憶字形偏旁的時候,很多學生可能就是靠干巴巴的記憶,不斷地寫,不斷地讀,看似非常的認真刻苦,但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卻是學習效率最低的一種。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對知識進行精加工,巧妙的記憶。例如在記憶愿望的愿字有無心字底的時候,學生可以聯(lián)想愿望是在心里面的,是從內心深處發(fā)出的,所以學生在記憶的時候就可以聯(lián)想而非死記硬背漢字的偏旁。
教育的成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更是時代發(fā)展的原動力。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致力于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我們的培育之下開出希望之花,不斷進步,不斷革新。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我們語文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變換教學形式與場地,改變學生死板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鐘迪.新課改指導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C].第三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2016.
[2]孟學鋒.試論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