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娟 王海鈺
摘 要:提問能力不單單是數(shù)學等理科學習過程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文科學習過程中也應該積極思考,大膽提問。鑒于此,以小學語文學科為例,從四個方面對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有效課堂提問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有效提問;策略
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是處于不斷提升的,對于高段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邏輯思維已經從不自覺到自覺,能夠說出自己解題時的想法。那么在語文閱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高段學生的思維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針對課文內容設計有效提問。這一方面能夠訓練學生在閱讀題目上的語文思維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其在高年級的閱讀打下基礎。
一、立足課文內容提出頗具趣味性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師要保證在閱讀課堂上的提問有效,首先應該確保提出的問題是基于教材內容的,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展開問題設計,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到閱讀上來。小學高段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最受學生喜歡的課文類型是故事型課文,這類課文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教師講起來也有很大的勁頭。在講解這類課文時,教師應該做到以小學生為主體,以課文中的內容為載體,設計一些能夠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充滿趣味性的題目,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比如,高段的小學生對于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比較熟悉,教師在提問時,應該對與課文相關聯(lián)的章節(jié)進行渲染,像“同學們心目中的孫悟空是什么形象呢?從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這樣的提問并不是單純地就名著進行提問,而是巧妙地將問題與本堂課的課文聯(lián)系起來,極大地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二、明確學習目標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
閱讀課堂上對學生提出問題的一個前提,教師自己明確通過某一個或者一串問題,想要達到什么教學目的。因此,提出問題之前,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認真研讀、分析課文內容,找出有效的提問點,適時地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借助文本產生情感共鳴。語文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學生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有效的提問應該是圍繞三維目標和本課教學目的設計的,但最終要確保指向教學內容的核心。要想提出有效的、有價值的問題,語文教師必須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對下節(jié)課要講的課文進行仔細分析,確定好重難點,準確把握文章的層次脈絡和立意,然后以目標為依據(jù)對課堂上學生可能產生的回答進行預設,盡可能地優(yōu)化課堂提問。
比如,教學《珍珠鳥》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三個問題,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問題如下:“同學們都認識珍珠鳥嗎?”“大家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情感呢?”這三個問題貫穿整篇課文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帶著問題感知到課文的重難點,產生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作用。
三、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差異做到分層提問
每個人的天資稟賦是不同的,小學高段閱讀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向學生提問時,在面向全體的同時,應該盡可能地兼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欲望,在精力允許的條件下,要盡可能地多照顧學困生,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不要太過簡單,不能可有可無,而是應該能夠啟發(fā)其思維,提升其能力的問題。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上應該做到因人施問,這樣既不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還能增強其對閱讀的學習自信心。
例如,學習《牛郎織女》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備課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情確定本課的分層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地理解課文的內涵。課上,教師先讓學生觀看一段關于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民間故事,然后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然后說一說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他是如何同織女走到一起的。”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教師讓中等水平的學生用“我認為牛郎是個? ? ? ? 的孩子”這一句式回答上述問題。目的是訓練他們的歸納概括能力,以及提煉和篩選信息的能力。針對課文中提到的“天上雖然富麗堂皇,可是沒有什么自由”這句話,讓優(yōu)等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提升其對關鍵句式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課文即將結束之時,教師讓中等生談一談牛郎織女的故事中蘊含著人們什么樣的理想,引導其進一步體會本文的主題思想。
四、深入文本通過深入對話實現(xiàn)藝術提問
提問本身是一門藝術,有效的提問必須要引導學生能夠進入到文本內部展開深層次的對話,找準切入點,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為此,教師必須提升自身課堂提問的藝術。比如,教學《老人與海鷗》時,教師試著提出如下問題:“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呢?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然后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話描述課文中描寫老人與海鷗有著怎樣的深厚情感,以及老人死后海鷗的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在上述問題的指引下,學生能夠與文本展開深入的對話,從而體會到流露出的情感。
上述四種閱讀課的提問策略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很好的驗證,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當然,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在今后實踐中,語文教師應該不斷修煉一身更高的本領,能夠結合學生實際,基于教材內容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深度思維,在互動中提升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陳孝竹.小學高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調查:以宜賓市Z小學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姜華.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的困境與解決[J].中華少年,2017(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