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列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培養(yǎng)途徑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是讓學生為了會做題而授課,而是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思維,提高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所以,小學生的推理能力作為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乎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因此為了使得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有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進而養(yǎng)成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數學核心素養(yǎng)和小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
核心素養(yǎng)就是指學生能夠通過對數和形的觀察,進行猜測和概括數學規(guī)律的能力。在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組成部分當中,學生的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而數學推理具有嚴謹性和邏輯性的特點,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數形進行直觀的思考,對于一些數學結論進行推理論證。
學生的推理能力本身是漸漸培養(yǎng)起來的,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比如說從學生對數和形感興趣,到能夠利用已經學到的知識進行相關問題的解答,然后再慢慢過渡到抽象思維能力,進而能夠有效地推理一些高難度的問題,所以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也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二者具有一定的統(tǒng)一性,是共同進步和共同發(fā)展的。
二、數學推理相關的分類
數學推理本身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兩大類。
合情推理是指個體由已知的事實出發(fā),憑借個人的經驗以及直覺,采用歸納或者是類比等方法來完成某些結果的推斷。
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本身就有一個復雜的心理變化過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然后進行想象聯想,進而能夠將直觀感受轉化為抽象思維。比如說,教師在進行“長方形”教學的過程當中,把長方形中比較長的那一條邊稱為長,那么相對較短的那條邊應該稱為什么?學生停頓一下然后經過思考之后,就可以立馬回答出哪條邊就稱為短,這也就是合情推理的體現,合情推理所產生的結論不一定正確,但是它對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合情推理也是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大膽的猜測以及思路上的探索,也是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最強證明。另外合情推理本身也可以分為類比推理和歸納推理。除此之外,還有演繹推理,也就是指學生在已知事實和相關規(guī)則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邏輯方法來展開計算和證明。
一般來講,學生在進行推理的過程當中是兩種推理同時運用的,雖然合乎推理和演繹推理兩者的功能不同,但是確實具有相同的作用。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路徑
為了真正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推理能力,讓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運用合理推理和演繹推理這種方式,應該采取以下有效途徑:
首先,要建構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路徑和體系。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受到學生年齡、心理以及知識掌握情況的影響,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所以說應該建立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注重挖掘學生的能力,并且在教學開展過程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
其次,養(yǎng)成學生由“推理”來代替“接受”的心理。數學中有大量的公式和定理,只有讓學生具備了推理的理念,才能夠逐漸掌握這些原理,并且運用在今后的教學過程當中,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大家回顧一下如果把一米長的東西平均進行分配,分成十份、一百份,應該怎樣運用數字來表達?可能會回答出小數或者是分數。教師繼續(xù)進行詢問:能具體說說嗎?這樣學生就可以回答用十分之幾和一位小數來表達,如果是分成一百分,則可以用百分之幾和兩位小數來表示,通過這樣的案例,讓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回顧,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推理,從而幫助學生尋找到規(guī)律。
再次,由合乎情理到合乎邏輯的推理。在對知識進行探索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當中,都是由合乎情理的想象開始的,經歷了強有力的論證之后,才能夠形成最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因此在小學數學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當中,也應該逐漸由合乎情理向合乎邏輯進行轉變,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整體性。
最后,由合情推理向演繹推理轉變。在數學學習過程當,通過實例使學生逐步意識到結論的正確性需要演繹推理的確認,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有著相互促進的作用,教師應用注重引導和論證,引導學生由合情推理過渡到演繹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比如在對三角形的內角和進行推理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三角形的繪畫,然后用量角器進行測量,看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的操作完之后就可以猜想為180°,然后教師要反問180°是一個什么角,學生在回答是平角后讓學生對三角形進行裁剪,并且將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角,這樣就驗證了推理的過程。
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而小學生的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為了真正提高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必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而數學推理能力本身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兩個大方面。在進行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建構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路徑和體系,并且讓學生主動進行推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欲望。另外,要讓學生由合乎情理到合乎邏輯進行有效的推理,同時要做到合情推理向演繹推理的過渡。
參考文獻:
[1]蘇文朝.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生數學推理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才智,2018(6):94-95.
[2]徐謙.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數學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yǎng)[J].成功:中下,2017(15):18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