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樹江 趙春新
摘 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頒布、貫徹、落實到實施經(jīng)已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各個學校都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去提高教育質量,可大多數(shù)的學校還是會把改革的側重點放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門學科上。針對這一問題,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身體力行,仔細研讀新課改的相關要求,與時俱進地在自己的課堂上落實新課改。
關鍵詞:目標;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管理
相比之下,信息技術這門課程與小學階段其他課程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性,它的實操性更強,這也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導學生提高在計算機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起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F(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早已離不開計算機,計算機的使用更是越發(fā)普遍。小學生通過合理利用計算機不僅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外界信息,提高自己的眼界,拓展知識面,還能掌握簡單的文字處理、圖片處理等技術,這門課程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不容小覷。
一、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設立教學目標的時候要講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有機結合在一起。如果我們一味地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亦步亦趨,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就會被逐漸削弱。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注重知識的講授,還要給學生授予一定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下有效學習。
二、課程結構
小學階段的課程以綜合性課程為主,不同科目的安排有利于形成均衡合理的教學結構,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開設體現(xiàn)了教育與科技的接軌,只有我們充分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最終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接班人。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在小學階段設立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很多發(fā)達地區(qū)的授課已經(jīng)將互聯(lián)網(wǎng)與課堂融為一體,教師授課、布置作業(yè)、板書等都在利用多媒體,學生聽課、做練習、提交作業(yè)也都是在平板上一氣呵成。這樣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信息基礎為電子化課堂的普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課程內容
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更注重學生的實操能力,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讓學生同時打開電腦和書本對照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是差強人意的。就課程內容的選擇,我們更偏重于基礎性、實用性的知識。比如說文字、圖片的處理,表格的制作等,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之前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本,針對課本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化繁為簡。比如說在學習文字處理的時候我們要教授學生復制、粘貼、剪切文字。一般來說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選中文字單擊鼠標右鍵選擇指令;第二種是選定文字在Word“開始”欄選擇指令,最后一種就是利用鍵盤中的快捷鍵對文字進行操作處理。小學生學習文字處理對今后的學習意義重大,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將相關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編寫成兒歌、童謠,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初期學習。
四、課程實施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我們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教授學生一些“實用性”的知識?!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而言,教師還要把實踐、創(chuàng)新的理念融入課堂,讓學生由愛信息技術到懂信息技術,最終學會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謹記“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主導”。當課堂上出現(xiàn)預設與生成差異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鼓勵工作,對學生提出的疑問積極解答。即使這門課程需要學生坐在電腦面前實時操作,但我們仍然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教師設立“誰是打字王”的比賽,提前讓學生做好準備,設立好有關的獎項,以比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賽欲望。這樣的活動充當了課堂的調味劑,活躍課堂氛圍,調節(jié)學生情緒,讓信息技術課在一張一弛的狀態(tài)下煥發(fā)生機。
五、課程評價
大多數(shù)教師的課程評價都沒有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我們總是把教師當作評價的主體,但是家長對學生的評價、學生之間的互評也是尤為重要的。強調評價的重要性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發(fā)展。在評價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遵循客觀性原則、發(fā)展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和指導性原則,多以鼓勵、表揚、引導為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六、課程管理
我們之前的教學課程主要以國家課程為主,在新課改的推進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生本課程也走進了校園。由于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科技水平、文化差異的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也會有所不同。教師進行課程管理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生制宜,根據(jù)學生的學情做出相應的變動,讓手中的教材活起來,讓這門課程更具有靈活性。
想要實現(xiàn)新課改與小學信息技術的無縫接軌,作為教者還是要先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落實新課改的相關要求,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提高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動態(tài)課堂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要求很高,學生在課堂上發(fā)生的狀況很多都是教師所始料不及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課堂活動的設計也要具備靈活性,教學內容切記貪多,爭取讓學生一課一得,讓信息技術課成為學生張開雙翼起跑的課堂。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