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木楠
【摘 要】本文闡明政治教材中有關公民意識的顯性資源和隱性資源,論述在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的策略,提出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設置有效追問、開展角色模擬、參與社會實踐等做法,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 培養(yǎng) 公民意識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3B-0016-02
公民意識即公民作為個體,對自己于國家而言的地位的認識,是公民對自己的一種公民身份的認同,即作為國家的公民應該做出什么樣的價值選擇。公民意識主要表現(xiàn)為公民勇于維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利的意識以及公民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主要體現(xiàn)在公民的參與意識、監(jiān)督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等方面。公民意識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重要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對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然而,面對高考的壓力,很多教師將政治教學重點放在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成績上面,忽視了對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逐漸變?yōu)閯?chuàng)造高分的“機器”,這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很不利。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反思自己的教學模式,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政治教學的過程中既要傳授學生必要的政治知識,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教材中公民意識的顯性、隱性資源
政治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的內容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其中,有的教學內容是可以直接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的,其可以稱之為“顯性資源”,對這部分內容,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比較方便采用,可以快速準確地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直接體現(xiàn)公民意識,有些內容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挖掘,在歸納整理的基礎上再用來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這部分內容可以稱之為“隱性資源”,因為其表現(xiàn)的公民意識的內容不是很明顯,需要教師對內容進行整理。對顯性資源和隱性資源,教師都要予以關注,這樣才能時刻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掃清障礙,使學生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二、在政治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公民意識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分析案例
學生在學習高中政治之前,對政治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會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教師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認知相符合的生活情境,激發(fā)他們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主動參與到活動中,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求知欲,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最終促進政治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七課“我國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分析案例。在講“我國的宗教政策”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小紅的奶奶平時習慣燒香拜佛,小紅即將參加高考,奶奶想要小紅像她一樣拜佛,還想讓小紅和她一起去廟里燒香,以祈求在高考的時候超常發(fā)揮,得到更高的分數(shù)。小紅聽到之后,對奶奶進行反駁:“世界上哪有什么佛祖,我已經學過政治了,我是唯物主義者,不信那些,我勸您也別相信了?!苯處煋?jù)此提問:“小紅的奶奶經常燒香拜佛的行為正確嗎?小紅讓奶奶別信佛祖的行為正確嗎?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討論的結果是: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即信仰宗教是人民自由的選擇,但是在信仰宗教的過程中,應該遵循國家以及法律的規(guī)定。這樣,引導學生漸漸形成法律意識、民主意識等。
政治生活比較枯燥,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采用說教的方法,不僅讓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久而久之,還會挫傷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對此,教師可以先了解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經驗,再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對案例進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認知,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
(二)設置有效追問,深度探究
提問是每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提問的方式存在差異,所以提問的效果也各不相同。為了發(fā)揮提問的最大效用,教師應該對提問的方法進行改進,對提問的技巧進行探究,從而設置有效追問,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讓他們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犹骄浚顾麄儗χR的認知更加深刻,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公民意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課“生活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有效的追問,讓學生進行深度探究。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如果直接問學生:“我國是一個誰當家做主的國家呢?”學生會立刻說出“人民”,但是他們只是認識到最基本的政治知識,沒有真正認同我國人民當家做主的思想,沒有讓這種政治觀念深入心里,所以這種設問存在問題。對此,教師改變設問方法,比如“我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你相信嗎?你認同這個觀點嗎?為什么?”這樣,學生的積極性立即被調動,有的學生認同這個觀點,有的學生不認同這個觀點,讓他們分成兩方對問題進行辯論,最后得出一致的結論:我國確實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除此之外,他們還了解到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相關知識,培養(yǎng)了自己的責任意識。
不同的提問方式,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為了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有效的追問不可或缺。教師應該認真探索語言的奧秘,仔細思考設問的方法以及效果,通過有效的追問讓教學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三)開展角色模擬,換位思考
每個人的思維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肮f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說明了看待問題的角度的重要性。為了讓學生對社會上的各個角色有更深的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模擬的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扮演社會上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然后從所扮演的角色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也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進行換位思考,思維會更加清晰,看待問題也會更加透徹。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模擬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在講“民主決策:做出最佳的選擇”這部分知識時,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舉辦一場以“面對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學校是否應該在周末進行補課?”為主題的聽證會,為了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做出最合理的選擇,教師讓學生扮演各種各樣與之相關的角色,比如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學習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及其家長、學習成績偏低的學生及其家長、教育局工作人員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思考發(fā)言,說出自己的觀點以及看法。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出發(fā)點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最終的發(fā)言結果也是不同的。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感受民主決策的意義,同時提高自己的參與意識,在以后看問題的時候會從多方面進行思考。
在進行角色模擬時,學生會發(fā)現(xiàn)很多生活中他們考慮不到的問題,同時對其他社會成員的了解也會更加深刻,在之后看待問題時,不會固執(zhí)己見,而會融會貫通,考慮各方面的問題,從而更好地理解別人的感受,避免很多問題的產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開展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的心智不斷成熟,幫助學生以后更好地生活。
(四)參與社會實踐,內化體驗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充當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述所學知識,而學生主要充當“接受者”的角色。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對知識的體會不夠深刻,甚至很容易遺忘所學的知識。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對整個活動產生深刻的體驗。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體驗是終生難忘的,對他們以后的行為更具指導意義。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二課“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內化學生的體驗。在講“民主監(jiān)督:守望共同家園”這部分知識時,教師讓學生以 5 至 6 個人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走進當?shù)卣畽C構,了解政府人員是如何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在實踐中,學生可以與相關的政府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并寫出相應的文字記錄,具體生動地了解民主監(jiān)督的渠道和途徑,感受我國公民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監(jiān)督權利的意義。除此之外,學生還了解到正確行使民主監(jiān)督的方法,這對學生之后的生活是很有幫助的。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會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懂得處理好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既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又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監(jiān)督意識。
實踐活動的方式很多,有的實踐活動十分短暫,但是在短暫的活動中,學生卻能學到很多的知識,這是他們平時在課本上學習不到的內容,且對他們的影響是深入持久的。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仔細思考,主動探索,有利于形成關心社會的意識,同時提高自身的素質,成為更加合格的公民。
總之,將政治課教學與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有效結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而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是一項長遠的工作,教師必須予以關注,為學生以后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 海.試論高中政治課教學如何培育學生的公民意識[J].教師教育論壇,2015(10)
[2]楊遠旺.論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對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國德育,2011(12)
[3]陳 杰.淺析高中政治課教學如何培育學生的公民意識[J].考試周刊,2017(91)
[4]林錦喜.高中政治課教學中培育學生公民認識的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