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要:信息技術上機實驗教學關系到學生能否學會計算機操作。本文首先指出小學信息技術上機實驗教學的要求,然后從多個方面分析小學信息技術上機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指出教師應讓學生開展自學學習與合作學習,尊重學生個性,巧妙布置練習,及時點評,從而提高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上機實驗課;教學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型課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必須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和上機實驗教學的融合,在上機實驗課中,教師和學生需要在機房中上課,教師可以直接操作電腦來進行演示,而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嘗試操作,這種邊看邊學邊實踐的教學模式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模式。
1 小學信息技術上機實驗教學的要求
1.1 明確內(nèi)容,注重實用性
信息技術課上機實驗應有明確的實驗內(nèi)容,比如在教學“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時,首先明確實習內(nèi)容有:1.啟動和關閉計算機。2.鍵盤的基本使用。有了明確的實驗內(nèi)容,再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構建有關計算機知識,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進求知欲。
1.2 明確目標,注重直觀性
信息技術實驗課的教學,每堂課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如在教學鍵盤的使用時,確定了以下目標:1.熟記鍵盤的五大分區(qū)(主鍵盤區(qū)、功能鍵區(qū)、光標控制鍵區(qū)、小鍵盤區(qū)、指示燈區(qū))。2.了解前四區(qū)中鍵的名稱和功能。3.按標準指法,用主鍵盤區(qū)中的各個鍵進行數(shù)字、字母和字符的輸入。4.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
1.3 明確步驟,注重積極性
為提高上機實驗教學的效率,應要求學生每次上機前,擬定好實驗步驟,避免上機時不知所措。要求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時,先自己摸索,難以解決的問題,要請教老師,老師及時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學生不會輸入字符$,教師指出:帶有兩個字符的鍵,上面的字符叫上檔字符,下面的字符叫下檔字符,解決的辦法與用換檔鍵配合輸入大寫字母一樣。學生立即回憶起輸入大寫字母用換檔鍵的方法,大膽嘗試,按住Shift鍵不放,再擊$,獲得成功,最終感到十分高興。
2 小學信息技術上機實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2.1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每一個個體必須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與此同時,合作學習是若干個個體基于既定的學習任務或探究課題而形成的,具有明確分工和責任意識的協(xié)助關系,每一個個體都必須承擔一定的任務。小學信息技術施行合作學習的首要任務就是積極創(chuàng)設各種有利條件和情境,精心布置和裝飾和諧的上機環(huán)境,以任務驅(qū)動形式先行要求學生進行完全的自我學習和了解。
例如,在學習“認識word”時,本單元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實踐和操作,從而明晰word的一般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而要實現(xiàn)學生在上機操作中的合作和交流,如輸入文字、修改文字、插入對象等,教師首先必須保證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已經(jīng)進行基本的自主學習,已經(jīng)具備足夠的能力參與合作和學習。例如,自主學習過word文檔的啟動和保存方法、如何輸入文字以及對word的菜單欄和工具欄仔細的觀察和點擊認識等之后,學生才能進入較高級的合作學習之中,如文字的修飾、段落與字間距等直接的修飾、美化文章以及插入聲音、圖片、視頻等。
2.2 尊重學生個性,貼近學生實際選定目標、設計上機任務
教師在確定目標內(nèi)容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個性特點,給學生提供幾個參考目標,然后講解如何制作,如何查找素材,如何根據(jù)學習進度來完善作品,給他們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促使其自行探索。例如,每位學生都要知道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師可讓學生制作一份保護環(huán)境的作品,并把本學期的知識點貫穿起來。低年級的學生通過創(chuàng)作保護環(huán)境的電腦畫來學習電腦繪畫的知識;中年級的學生通過使用Word制作一份電子簡報,或者用PowerPoint制作一個幻燈片,來宣傳環(huán)境保護的知識,并通過這種方式把本學期所學的Word和PowerPoint的知識點串起來,通過制作作品,學生不僅學習了計算機的有關知識,還體會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然而做出一件豐富多彩的作品,學生已有的環(huán)保素材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通過學習互聯(lián)網(wǎng)的知識,利用網(wǎng)絡去查找資料并下載,這又培養(yǎng)了信息素養(yǎng)。
2.3 巧妙布置上機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熱情
信息技術教師的主要責任是引導學生去掌握實用的信息技術知識,努力改善他們的思維品質(zhì)。因此,在開學伊始,教師可以告訴學生根據(jù)目標要制作什么樣的作品,可以自己單獨制作,也可以幾個同學協(xié)同合作,在學期末展示完成的作品。具體來看,首先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有關的知識,去搜集相關的信息,這不僅有助于掌握信息技術課中的知識點,而且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有所幫助。因為一份好的作品不僅要有藝術性,而且還要有思想性,這對豐富學生的文學、藝術知識,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力,提高信息素養(yǎng)都很有幫助
2.4 充分利用課堂知識點完成任務,及時點評學生作品
合理的上機練習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為了完成作品,學生們都行動了起來。他們認真預習、聽講,做練習;為了做出好的作品,甚至老師還沒有講的內(nèi)容,他們也提前看書學習。學生有疑問是話,教師應引導他們從書中去尋找答案,在實踐中尋找答案。由于課堂時間緊,多數(shù)學生都是在家里做作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就盡量少講,且只講重點,以便多留時間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學習課堂知識點,提高了自身的制作能力,也使作品能夠不斷得到完善。另外,教師對已提交的學生作品進行演示和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激勵其他學生,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或差距,教師將已提交的學生作品在全班演示,并講出這些作品的優(yōu)點與不足,也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發(fā)表意見和建議,學生們做作品的興致更濃了,極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 總結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應該注重以學生本身為主體,以培養(yǎng)操作技能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這是上好信息技術上機課的關鍵所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明確教學內(nèi)涵,精心準備上機實驗課,選擇合適的教學內(nèi)容,并且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處理,靈活運用,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xiàn)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麥海.合理設計上機練習,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點滴體會[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6(11).
[2] 徐士杰.小學信息技術“上機課”教學方略[J].江西教育,2014(15).
(作者單位: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雙蹲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