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梅
摘要: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效率的高低。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式形式化等問題,學生的閱讀興趣很低,直接造成教學有效性低,只有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夠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興趣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6-0083-01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任何階段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小學教育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基礎階段,對學生終身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積極探索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并在一定的方向上開展教學活動。
1.尊重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
何謂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從“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從而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閱讀的學習氛圍,真正地把閱讀教給學生,而不是形式上的“請學生自由朗讀,思考問題”等。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他們才是閱讀的主人,不要唯老師是從、唯書本是從,更不要跟在老師的身后,做老師的小跟班,而要學會做自覺、主動而有深度的思考者和行為者。主導學生思維的不是教師要我們讀什么、怎么讀,而是我們自己想讀什么、應該怎么讀,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讀書的主人。
2.倡導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笨梢娕囵B(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系學生終生的一件大事。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從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與合作學習,然后把收集到的資料、書籍等加以整理,進行專題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閱讀,積累內化了大量的語言材料。并且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力量和樂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悅。也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協(xié)調的能力。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及課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體驗的環(huán)境,能夠積極參與對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讓學生從心底愛上語文,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書本是甜的”。能從小就體味到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
3.提供遷移機會,鞏固閱讀方法
學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學生在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遷移的機會,指導他們將已習得的閱讀方法遷移到類似的學習情境中,使其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這種遷移性學習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例如學生學習了查字典解詞,聯(lián)系上下文解詞及結合生活實際解詞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閱讀中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理解新詞。還可進行段與段之間的學習遷移,如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童話、寓言及散文常有反復出現(xiàn)的情節(jié)或相同結構的段落,學習此類課文,老師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運用學習"例子"的方法進行后幾段的學習。當遇到具有共同的結構和思路的同類課文時還可進行篇與篇的學習遷移,如在講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還可遷移到閱讀課上,使閱讀課著眼于講讀課所學訓練重點的實施和運用,著眼于所學閱讀方法的運用和鞏固。教師要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
4.采用多元評價方式,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長期以來,教師都是通過考試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成績成為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即便是閱讀題都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如果學生的回答是對的就能得到相應分數,如果偏離了標準答案,則是錯誤的。這種評價方式單一片面,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發(fā)展。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使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并且教師要客觀全面地評價每一位學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好學生”,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品德、思想、言行等多方面的考察,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并給予相應鼓勵和表揚。同樣,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及時捕捉學生在閱讀中展現(xiàn)出來的獨特個性。比如,在教學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喜歡或討厭文章中的哪一個人,并說明理由,之后可以讓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最后教師總結。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雖然有爭論、有異議,但不同層次、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并且獲得成功的體驗,不僅強化閱讀教學效果,還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
總之,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于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文本的講解。提升閱讀有效性的關鍵還在于能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增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了解。
參考文獻:
[1]?楊俐娜.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J].學周刊,2013,(07).
[2]?鄒維政.試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J].中國校外教育,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