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思維導圖教學法在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突出文章閱讀重點,提升學生的知識識記效果、信息獲取能力、主題概括能力以及內容歸納能力,已經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文章從思維導圖的概念內涵切入,闡述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重要價值,并從閱讀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入手,提出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陳林文,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qū)麻沙中心小學副校長,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福建 ?南平 ?354204)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1-0008-02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思維導圖就是其中一種很受歡迎的方法。目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也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且教學效果良好,本文擬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應用展開討論。
英國學者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思維導圖”的概念,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是組織性的思維工具,它根據人的大腦運作規(guī)律,使左右腦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進而實現(xiàn)對人類記憶潛能的深入開發(fā)。思維導圖繪制有七個步驟,通過步驟中的關鍵點,循序漸進地探索記憶構建的規(guī)律與方法,將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進行系統(tǒng)整理,突破思維局限性,在提高記憶效果的同時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思維導圖是圍繞著一個核心詞慢慢向周圍蔓延的樹形圖。思維導圖具有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形象具體等優(yōu)勢特征。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領域中比較重視群文閱讀,在群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需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入手。小學生處于形象思維發(fā)展的階段,在理解抽象的文章方面存在困難,在此情況下,思維導圖成了必要的輔助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輔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愉悅中喜歡上閱讀。此外,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體現(xiàn)價值,還可以幫助學生將文本內容繪制到一張圖片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對圖片內容進行適當增減。這種方式讓教師更容易走進學生的閱讀世界,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親自動手參與思維導圖的繪制,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將記憶碎片有效地拼接在一起,可以促進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1. 構建知識體系,幫助學生理解。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閱讀材料進行篩選,這是開展有效閱讀的前提。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現(xiàn)有知識儲備設定群文閱讀的主題,在每一單元中設置4~5篇文章,確保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鯨》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開始前引導學生通過預習相關資料對鯨這一物種形成大概的認知:鯨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狀貌似魚,鼻孔長在頭的上部;種類繁多,全世界大概有八十余種,我國海域分布有三十余種;鯨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口中有須無齒的須鯨,一類是口中有牙齒的口鯨。在學生大概了解了鯨的情況后展開本課的閱讀教學。首先,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并找出鯨的習性及具體形象相關的語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自讀學習效果往往不佳,知識點雜亂繁多,容易讓學生抓不到重點,出現(xiàn)識記混亂的情況。鑒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整合散亂的知識點,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共同繪制關于鯨的思維導圖,要包含鯨的形體特點、進化過程、鯨的種類、生活習性等內容,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網絡,提升識記效率,從整體上把握鯨的形象。
2. 實現(xiàn)知識分區(qū),提升學生識記效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且根據自己的閱讀感悟,將提煉出的中心思想繪制入思維導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持續(xù)性引導,并相應地予以指導、糾正。例如,《鯨》一課中的生字“肚、腭、肺、胎”偏旁一致,就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偏旁分類識記這四個生字;在學習“鯨魚、須鯨、齒鯨”這三個詞語時,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詞語之前的關系,因“鯨魚”一詞包含了“須鯨”“齒鯨”,可以根據語意進行區(qū)分記憶。也可以為學生展示不同的鯨類卡片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詞語之間的區(qū)別和關聯(lián),完成知識間的有效銜接。教師還要明確,思維導圖有多種,如聚合類思維導圖與發(fā)散類思維導圖存在明顯的不同,聚合類思維導圖指的是從特殊化轉為一般化,它適用于對敘事類文章進行總結歸納的環(huán)節(jié)。發(fā)散類思維導圖也有其應用的文章類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根據文本特點和教學需要合理選用思維導圖。
3. 增進趣味性,提升學生閱讀參與度。前文提及群文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識記效率,加深對文本主要內容的理解。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并不限于一種形式,發(fā)散類思維導圖用于輔助學生自主探究文章的主要內容、修辭方法、表達方式,要求學生以文章的某一個重點為中心,圍繞中心點展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例如,在敘事類文章的閱讀教學中,利用發(fā)散思維導圖可以明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局,圍繞這些中心點繪制樹狀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又如,在寫景類文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文中描繪的景色創(chuàng)作樹形圖,以此梳理文章的主要內容。再如,說明文的閱讀教學,為說明文繪制樹形圖時,要將文章的說明對象作為中心展開繪制,梳理知識點,強化識記。小學生年齡小,自主學習意識和閱讀理解能力較弱,在閱讀文章時會出現(xiàn)理解不透徹的情況,教師可采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文章中心點,讓學生一目了然。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思維導圖繪制過程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整體印象。將思維導圖融入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讓閱讀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上文詳細敘述了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課前預習、教學導入、課堂學習等應用思維導圖的有效方法,教師還要在此基礎上注重閱讀教學的課后評價與反饋改進環(huán)節(jié)。課后評價指的是對教師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如果沒有這一項工作,那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優(yōu)點都無從知曉,對教學效果的持續(xù)改善、教學方法的改進以及學生學校效果的提升都是不利的,課后評價與反饋改進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在運用思維導圖展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思維導圖不同于常規(guī)閱讀教學方法這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閱讀思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達到最佳的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朔,李爽.群文閱讀實踐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
[2] 何克抗.關于教育技術學邏輯起點的論證與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5,(11).
[3] 姚婷.“群文閱讀”——有效的閱讀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13,(36).
責任編輯 袁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