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授課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疑問,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行為。課堂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關乎一節(jié)課的教學成敗,因為課堂教學的提問是真正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能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所以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教學少不了技巧性的課堂提問。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技巧;多樣化
學貴有疑,在疑問中尋找真知,是人們探究事物的有效途徑,課堂設疑,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如何進行巧妙提問來增添課堂的生動性和時效性,根據(jù)我從教多年以來的經驗和對中學生的心理的研究,談一談我的教學方法。
一、 多樣化的課堂提問方式
直問,直接提出問題,“問在此意亦在此”,學生對此類問題可以直接回答,不必拐彎,這種方式看似簡單,也許有些教師不屑于用此方法,其實不然,這種方法它有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引入新課、章節(jié)復習及講評試卷時常用此法,但此方法需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在當問處設問,切忌無疑而問。
“曲解誤導”提問,教師故意提出一些錯誤問題,此方法與直問相比,更能刺激學生,直問有時學生難以拓展,課堂氣氛會顯得沉悶,感覺像是機械的在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但教師故意說錯,學生一聽到老師說錯了,馬上有言可發(fā),有話可說。
啟發(fā)式提問,這種方式通常針對教學中的重難點而設計。重點知識,是學生覺得無疑的知識,但他們的理解往往很淺白,這時可以巧設疑問啟發(fā),引導學生深入反思,從而更深入的理解知識。對于難點知識的認識,要設計合理性的提問,設疑問難,辨疑解難,盡快找到問題的突破口,達到釋疑的目的。
二、 把握課堂提問的原則
(一) 難度適當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要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要難易適中,讓學生用遷移的規(guī)律去學習知識,解決問題。如果問題過難,新舊知識脫節(jié),學生無從思考,問題過于簡單又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所以問題設置有度,才會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
(二) 數(shù)量適中
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但如果提問不適量,出現(xiàn)過多或者過長的現(xiàn)象,學生的心里就像繃著一根弦。時間長了或者頻繁,學生的大腦會產生疲勞感,會出現(xiàn)“厭問”“疲答”的副作用。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而定提問的總量和提問的分配。
(三) 時間適當
課堂上,教師以設疑開講,吸引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實踐證明,在學生注意力集中和積極開展思維活動的時候進行發(fā)問,效果最好,此時學生的求知欲被調動起來,思維處于最佳時刻,教師必須選擇最佳發(fā)問的時機,良好的發(fā)問時機是教師創(chuàng)造的,因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提問時機的出現(xiàn),所以教師注意提問應在重難點之處、在易混淆之處以及學生心里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又道不出的提問,這樣在恰當時間提出關鍵的問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課堂提問注重分層教學的應用
分層教學的推進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現(xiàn)分層教學的原理,這就要求教師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孩子都有所進步,有所發(fā)展,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我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先考慮到中等生然后是優(yōu)等生,適時提問學困生。
多數(shù)老師喜歡提問優(yōu)等生,因為學生自身素質較高,能對答如流,卻不知道這種喜好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中下等學生覺得老師的問題與“我”無關,行為上會出現(xiàn)消極狀態(tài)。而有的教師習慣提問學困生,在教育目的上來看,是為了引起學困生注意,督促其注意聽講,可是實際效果卻相反,因為學困生答不上來或者答不對老師的答案,甚至回答的偏離答案,有些教師會很生氣,這樣的課堂要么死氣沉沉,要么引起哄堂大笑,這種提問往往會占用大部分講授時間,讓師生互動失去效果,學生會對所提的問題不夠熱情,教學效果也不好。所以,提問時可以選擇中等學生,然后讓優(yōu)等生對回答不全面的觀點進行補充,最好在中等生回答問題出現(xiàn)瓶頸時,解疑難之癥,對癥下藥。學困生在回答時,也應該啟發(fā)誘導,不挖苦,不傷害他們自尊心,鼓勵他們的進步,讓學困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教師不能感情用事,關注全體學生的成長,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不要傾向于喜歡誰就讓誰回答,我們要對孩子積極發(fā)言的品質給予激勵。
課堂提問是一種藝術,我們都知道“教無定法”,更應該懂得“學貴有法”,巧妙的提問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課堂提問看似沒有定法,實則有一定的規(guī)律,教師要保證多樣化的提問方式下,把握課堂的提問原則,注重分層教學的實際應用,就會讓課堂大放異彩。
作者簡介:
蘇青旭,黑龍江省綏化市,蘭西縣奮斗鄉(xiāng)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