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紹佳
摘 要:小學生書法教學的課堂實效性,是指在書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式,進行師生之間雙向的互動和交流,用最少的時間,投入最小的精力,來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滿足社會以及個人教育價值的各種需求,從而獲得學校、家庭和師生的共同認可。
關鍵詞:書法教學;課堂實效性;特征意義;方法和手段
一、小學書法教學課堂實效性的主要特征
小學生書法教學的課堂實效性,是指在書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式,進行師生之間雙向的互動和交流,用最少的時間,投入最小的精力,來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滿足社會以及個人教育價值的各種需求,從而取得學校、家庭和師生的共同認可。具體可以從五個方面來認識:一是小學書法課堂教學實效性必須將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放在首位;二是在書法教學中,要重視教學效益的開發(fā),即利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佳的收益,獲得學生的肯定;三是書法教學要充分重視教師自身的發(fā)展,教師要品德高尚,書法藝術高超,教學水平一流;四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五是要關注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
二、提高小學書法教學課堂實效性的重要意義
1.小學書法教學課堂實效性是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新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但由于部分教師對于新課改的精神實質把握不夠準確,過分追求新理念,在書法課堂教學中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書法水平的差異性,一味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卻忽視了教師的引導性,過分關注情感目標教學而輕視技能目標,或者只注重技能訓練而忽視書法情感的培養(yǎng),致使書法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因此,提高書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廣大教師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2.小學書法教學課堂實效性研究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提高書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學活動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教師應通過落實良好的教學效果來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從而真正滿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在書法教學中通過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可以促進學生掌握科學的書法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書法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樂趣,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
3.小學書法教學課堂實效性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需要
書法教學是小學教學中一門新的課程,學好書法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對當前小學書法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有助于小學書法教學的進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要的問題是積極改進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總結和把握學生學習的特點,增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避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實現書法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提高小學生書法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三、提高小學書法教學課堂實效性的主要手段
1.設計書法教學過程,創(chuàng)建新穎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tǒng)的文化課程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和落后,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是教師講授,學生只是機械、被動地接受學習,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對學生單方面培養(yǎng)的過程。主要表現為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圍繞著教師轉,這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揮和學習,也是違背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為了能夠真正提高小學書法教學的課堂實效性,小學書法教師必須要結合書法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更新教學理念,優(yōu)化書法教學的過程,要在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理念下,重視書法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學習和交流。當然,這并不是要否定教師的重要作用,對于小學書法教學來說,教師的正面引導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師的正確示范和科學引導,學生才能取得有效進步。為此,在書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書法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的不同,要樹立學生學習書法的信心,增強學生對書法教學的重視程度,激發(fā)學生對書法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書法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和溝通,分享彼此之間書法學習的經驗和體驗,從而在書法課堂學習中獲得新的發(fā)現,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取得共同進步的效果。
2.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
書法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要想實現書法教學的實效性,首先要營造濃厚的書法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書法學習的認識程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真正喜歡書法,愿意學習書法,真正成為書法學習的主人,從而在書法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實現書法教學的課堂實效性。為此,小學書法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科學、優(yōu)良的書法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書法學習資源,讓學生能夠主動投身于書法學習的濃厚氛圍中,并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新模式,使書法課堂教學能夠真正發(fā)揮學生的價值和意義,促進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建構。
3.改變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建立多維評價體系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比較固定的,只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與方法,這種評價方式應用于書法課堂教學中是不利于學生進步的。為此,要想提高書法教學的課堂實效性,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方式,注重從多角度、多方對學生的書法學習進行評價。尤其是在書法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多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提高學生書法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從而增強書法練習的效果。同時,教師在書法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關系,因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對于學生的書法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人際關系,如果在書法課堂學習中師生之間能夠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親切的關系,學生就能夠在愉悅的心情下學習,積極投身于書法學習中,從而吸引學生去主動練習書法,提高書法能力和素養(yǎng)。
4.積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樹立學生的問題意識
書法學習和其他學科一樣,同樣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來源于學生的問題意識,為此,在書法學習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根據教學要求設計提問,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身的問題意識。如在寫字的過程中,一些筆畫的運用、間架結構的搭建等,都是學生需要注意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書法教學的實踐證明,學生的問題意識越強烈,學生書法學習的注意力就會越集中,學生才能主動投身于書法學習中。所以,在書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書法課程的學科特點,有效開發(fā)書法教學中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活躍性,通過問題的提出與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書法學習水平。
總之,小學書法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書法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生對書法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改革書法教學的手段和方法來提高書法教學的課堂實效性,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書法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漢寧.中小學書法教學法[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陳振濂.書法教育學[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
[3]楊豪良.普通書法教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