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煥金
【摘 要】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進行生命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筆者在這里通過介紹生命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生命教育;閱讀;習作
一、生命教育小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
近幾年,關于小學生生命受到傷害的事故時有發(fā)生。原因固然多種,比如網(wǎng)絡不良信息的影響等,而教育教學中相關的生命教育不足也是一個明顯的方面。小學生對自身或者他人生命缺少足夠全面的認識,因此,在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對自己或他人生命有傷害的事情。從而嚴重影響到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學生科學地理解生理、心理的發(fā)展情況,認識生命的本質(zhì)。
(二)有效提高學生生命質(zhì)量的需要
傳統(tǒng)應試教育使學生壓力大,負擔重,學生原本的興趣愛好以及理想追求等被日復一日的作業(yè)和輔導占據(jù),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之中,壓力得不到釋放,情感難以宣泄,導致性格上容易走入極端。人的生命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命存在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愛生活,愛他人,相互尊重和關愛。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理念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小學語文教材有很多關于生命的課文,對蘊含生命哲理豐富的課文,我們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內(nèi)涵,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景,充分調(diào)動學生情感。此外,要使強烈的生命意識真正內(nèi)化為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在閱讀中感悟生命真諦,珍愛生命
人教版第八冊《生命,生命》一文,課文開頭提出了“生命是什么?”課文并沒有從正面去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長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生命的頑強——小飛蛾的掙扎是在生命面臨嚴重威脅時的一種抗爭,無論怎樣危險,無論能否逃生,它都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一棵瓜苗,一生只有那么短短的幾十天,卻能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奮力生長……在這一課的閱讀教學時,我讓學生抓住自己喜歡的句子來感悟生命。再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明白這些道理,從而學會珍愛生命。
(三)在習作中暢談,讓生命意識得到體現(xiàn)
寫作,可以促進學生思考生命問題,從中體會生命的偉大、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可敬,體現(xiàn)生命的意義。在教學中,要抓住有利于學生表達自我對生活的認識、對生命一時的感受,引導他們在寫作中升華對生命的認識。引導學生通過寫作,自由地抒寫自己的生活,傾訴生命情感,表達生命意志,釋放生命張力。
總之,教育的本質(zhì)是促進人的發(fā)展,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也要求我們“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因此對于我們小學語文老師來說,在教學中就是要重視生命教育,使學生從小就樹立起愛自己、愛他人的意識。因此,我們要把生命教育時時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去,不斷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徑,讓生命教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歡歌。
【參考文獻】
[1] 張秋苑. 小學語文與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合[J]. 東西南北(教育),2018(11).
[2] 侯明明,董國慶. 小學語文生命教育教學研究初探[J]. 中華少年,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