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華
【摘?要】 目的:對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進行討論分析。方法:選取本院呼吸科收治的94例危重癥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分為觀察組(n=47,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與對照組(n=47,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將這兩種護理管理方法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非計劃性拔管、意外事件、護理糾紛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對護理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顯著,可進行推廣。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呼吸科;危重癥患者
文章編號:WHR2018112446
隨著工業(yè)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生活環(huán)境的質量不斷下降,加上吸煙人數的增加,使得呼吸系統的發(fā)病率顯著上升,呼吸科接診的危重癥患者也不斷增多。呼吸科危重癥患者具有病情嚴重且發(fā)展快、治療時間長等特點,使得臨床護理的風險相對于其他科室比較高[1-2]。為了避免風險,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實施良好的護理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次的研究通過選取本院呼吸科收治的94例危重癥患者,分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與觀察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分析這兩種護理管理方法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選時間段為: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入選病例為:本院呼吸科收治的94例危重癥患者;納入標準為:病情嚴重需接受重癥監(jiān)護室治療、神志清楚、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療、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為:有認知障礙、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昏迷、有精神方面的相關疾病等患者。分組情況:對照組47例,男性有27例,女性有20例;年齡51~78歲,平均(65.34±7.36)歲;有23例患者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有15例患者為哮喘,有9例患者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觀察組47例,男性有28例,女性有19例;年齡52~77歲,平均(65.15±7.24)歲;有20例患者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有17例患者為哮喘,有10例患者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為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管理。比對分析兩組性別、年齡等,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管理,監(jiān)護患者病情,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遵醫(yī)囑用藥,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中需注意的問題,注意避免危險因素,積極配合醫(yī)師完成救治患者的工作。
觀察組:護理風險管理,包括:1)成立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專科護士擔任組長,組員由經驗豐富、專業(yè)水平高的護理人員組成,對其進行相關培訓,培養(yǎng)風險意識。2)風險識別、評估和分析:做好臨床評估工作,分析潛在的危險因素,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特別注意監(jiān)測患者神志、呼吸、心率等。3)風險防范和控制:對呼吸科人員實施風險事件的案例教育,吸取經驗教訓,防范風險。針對患者的病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管理,預防及控制風險,包括預防儀器或設備突遇故障、患者病情危重突發(fā)死亡、意外事故突發(fā)等風險。4)定期檢查: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定期檢查,討論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為風險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改進提供依據[3]。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非計劃性拔管(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導管、引流管、鼻飼管、有創(chuàng)呼吸機管道、無創(chuàng)呼吸機管道等)、意外事件(窒息、墜床、跌倒、燙傷等)、護理糾紛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4?數據處理
通過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均數±標準差用以表示計量資料,(%)用以表示計數資料,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非計劃性拔管8(17.02%)例、意外事件4(8.51%)例、護理糾紛3(6.38%)例,對護理的滿意度為74.47%(35/47);觀察組非計劃性拔管3(6.38%)例、意外事件2(4.26%)例、護理糾紛1(2.13%)例,對護理的滿意度為91.49%(43/47);觀察組非計劃性拔管、意外事件、護理糾紛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對護理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風險管理主要是在存在風險的環(huán)境里把風險發(fā)生率降到最低的管理過程,是探討風險產生、發(fā)展以及有效控制的管理學[4]。呼吸科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有著風險高、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不穩(wěn)定等特點,護理人員需承受較大的壓力,護理過程中易發(fā)生差錯[5]。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通過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采取風險識別及評估和分析、風險防范和控制、定期檢查等系列的管理措施,對出現的護理風險做出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及時采取應對策略進行處理,提高護理質量,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非計劃性拔管、意外事件、護理糾紛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對護理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改善患者對就醫(yī)體驗的不良印象,全面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Liu L X,Wu J Q,Wu Q Y,et 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on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critical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J].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2017,56(03):419-426.
[2] 夏雙紅.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05):161.
[3] 韋紅泉,黃英華,潘婉玲.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13):138-140.
[4] 趙偉.淺談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02(13):2613.
[5] Zeng J,Wang C T,Zhang F S,et al.Effect of probiotics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6,42(06):1018-1028.
[6]鄧凡,倪瑩.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21(33):129-131.